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反应(当孩子说我害怕)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反应(当孩子说我害怕)(1)

 “妈妈,我床下有鬼!”

洛洛妈最近为这句话烦透了,只要她把洛洛抱到自己的小床上,他就开始哭闹。

为此,洛妈试过很多办法:

反反复复告诉他世界上没有鬼;睡觉时开无影灯;睡前讲齐天大圣、床头贴“保护神”……

这些都无济于事,孩子只要接近小床,就会像触动机关一样,大喊大叫。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反应(当孩子说我害怕)(2)

孩子怀疑“床底下有鬼”,并非个例。妈妈论坛上,经常见到类似的言论。

看来“鬼”不仅是孩子难以克服的梦中魇,更是妈妈们挥之不去的心头病。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恐惧,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也有所差异。

5-10个月的婴儿,会突然害怕陌生人;8-10个月会有分离焦虑;2-4岁的孩子害怕怪物;学龄儿童更担忧父母情感状况……

这些恐惧,都是对危险建立了判断的表现。随着大脑发育,他们对危险的感知也会不断更新。

  对于一个已经学会表达的孩子来说,“怕鬼”的可能原因有:

1

未知与幻想造成的恐惧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说“床底下有鬼”的时候,甚至没有朝床底下看一眼。

他们并不知道,床底下是否存在威胁。也正是由于未知,才让黑暗的房间更加恐怖。

且夜晚光线暗淡,常会发生空想性错视。

在丰富的想象力和视错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可能会产生可怕的幻想。

哪怕是白天熟悉的玩具、听过的故事、电视里的坏人,到了晚上都可能变成可怕的妖怪。

6岁以下的儿童,很难区分幻想和现实,经常会对大脑加工形成一种“鬼真实存在”的错觉,从而感到非常恐惧。

2

逃避焦虑的借口

有时孩子说害怕,并非真的害怕。就像文中的洛洛,在自己床上睡觉就害怕,跟妈妈一起睡就又好了。

这种情况,他可能不是怕鬼,而是因为抗拒分床,找寻借口。这种恐惧实际上是分离焦虑造成的。

随着孩子长大,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复杂。大到换住处、添了弟弟妹妹,小到换张床、丢了个玩具,都能引发内心不适不安。所以,这些改变都是孩子需要适应的挑战。

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点说害怕,我们就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了。

  另一方面,若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也会想尽办法索取,“怕鬼”就是其中一个完美的理由。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反应(当孩子说我害怕)(3)

3

糟糕体验的后果

  有些不愉快的经历,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

比如,看到动画片里的恐怖情节,听了一个恐怖故事,或是曾在夜晚受过惊吓,没有及时排解,就造成了习惯性的害怕。

甚至有时候,伤害来源于父母。

一小部分父母总爱在孩子哭闹时,用恐吓威慑孩子:

“你再哭,老虎听见了就会来吃你。”

“不听话,我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哦。”

“那边黑黑的,有妖怪。”

这样的恐吓,虽然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也会因此让孩子不敢直视内心的恐惧。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反应(当孩子说我害怕)(4)

如何化解孩子的恐惧?

孩子有恐惧的情绪,我们都会很担心,但很多时候仅仅告诉他“不要怕”非但没用,还会起到反作用。这就好比当他们说:妈妈我肚子疼,你回答说,你肚子不疼(不但没有任何用,还会让孩子更抓狂了)。

当孩子说“有鬼”时,家长不妨尝试以下几个办法:

1)营造舒适的环境

Quora(外国知乎)上有个提问“孩子害怕床底下的怪物怎么办?”

一条高赞答案很搞笑,“把床腿锯了。”

现实生活中,倒不必这么夸张。

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将床底下清理干净,让孩子知道,床底下是空荡荡的,他是安全的。

同时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了解到孩子遇到困难,不妨在睡前多给一点陪伴。

哪怕只是一个拥抱,都会让他们多几分安心。

2)积极响应,帮助探索

绘本《我的床底下有鬼吗?》里,爸爸听杰克说床下有鬼时,就第一时间出现在杰克身边,并按杰克的指示,一一确认有没有鬼。

杰克说鬼在床底下,爸爸就趴在地上检查杰克听见声音,爸爸就打开衣柜检查,并告诉杰克,声音是暖气片的杰克说在箱子里,爸爸便打开箱子给他看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做,第一时间回应孩子,帮孩子找出原因,用客观事实让孩子确信没有鬼。

千万不要觉得太幼稚、没必要,而不去做;或是一些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一遍一遍地帮孩子找。

要知道,寻找鬼的过程能让孩子明白,他害怕的东西原本是不存在的。

并且,也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感受,是被认可、被重视的。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反应(当孩子说我害怕)(5)

3)不敷衍,帮孩子接纳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是感受到没被理解的缘故。

当孩子认为床底下有怪物时,许多家长用“不要害怕”来敷衍,或者用“你是大孩子了,小宝宝才会害怕”来搪塞。

这些话不会让恐惧消失。

还很可能,因为否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苦不能言。

相信每个父母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内心获得真正地安定,而不是为获得认可,伪装坚强,压抑心情。

所以,听到孩子讲这类话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恐惧,不敷衍,不搪塞。

我们甚至可以告诉他,大人也曾有过类似感受,是如何克服地。这样他会觉得“原来妈妈也有害怕的时候啊!” 从而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良好地共情,不但有助于安抚情绪,更有助于增加信心和今后的引导。

  接下来,亲身示范。如果我们自己在黑暗中处于放松状态,那给孩子的感受就是,黑暗和有光的时候是一样的,没什么好怕的。

当孩子出现害怕情绪时,我们鼓励孩子说出经历,引导孩子把“鬼”形容出来,和孩子聊聊天。用我们的关注和倾听,陪他一起克服惊吓。

试着去读懂孩子恐惧的内因,给他温柔而可靠的守护吧。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反应(当孩子说我害怕)(6)

4)循序渐进, 系统脱敏

如果这些,没能让孩子摆脱恐惧,不妨试试著名育儿作家海蒂·麦考夫的方法:

孩子半夜呼唤时,回应但不开灯;晚上关掉灯,全家一起听歌或是想象最愉快的事情;还可以将荧光球滚入孩子房间,家人轮流去捡回。

这样,不强迫孩子加入,让他自然参与、自由摸索。

心理学称这种方法为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孩子在放松状态下适应害怕的场景,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家长也可以尝试,给孩子读一些这方面的绘本或是电影,帮助他理解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鬼啊、怪兽之类的。

另外,在孩子表现得勇敢的时候,加以表扬,给予正面肯定。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战胜怪物,获得真正的勇敢。

作为孩子最初的港湾和最后的依靠,我们不妨选择理解和包容,给那个怕鬼的孩子更多勇敢的底气吧。

要知道,孩子怕鬼,并不仅仅是因为胆小,而是他们心中,有着更丰富的世界以及广阔的天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