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衣服被子怎么处理(你还记得当年母亲给你缝补衣服的针线筒吗)

吕金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在书柜找书本的时候,无意中找到了几个早年前从老家带回来的针线木筒,老家也叫“车筒子”。线用完后,木筒还可以做成玩具玩个不亦乐乎。

有的线已用了一半、有的线才刚刚用。木筒还清楚看到“五一牌”、“前进牌”。那是在整理老家旧房子时,在母亲用过的破旧衣柜里找到的。不舍得扔,就带了回来,顺手放到了书柜。一放就是二十几年,恰逢母亲节将至。目睹此物,又让我不禁思念起远在天堂的母亲,泪眼潸然。往事一幕一幕浮现脑屏……

小时候的衣服被子怎么处理(你还记得当年母亲给你缝补衣服的针线筒吗)(1)

在物质丰富的当下,想必穿烂衣服的机会已经很少。衣服一旧,或一换季,衣物也就要丢了。针线包、针线盒、针线筒就更派不上用场了。没有烂衣服,要它有何用,所以现在这种针线筒就更是难得一见了。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或许印象深刻。一看到这针线木筒,会特别有亲切感。谁没穿过缝补的衣服呢!那时都是弟弟捡哥哥的旧衣穿,妹妹穿姐姐的旧衣裳。有句口头禅叫“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套衣服,最少有二三个补丁,多的可达十几个。补丁多到成“万国旗”,可想而知,那时的衣服有多匮乏。

小时候的衣服被子怎么处理(你还记得当年母亲给你缝补衣服的针线筒吗)(2)

最记得母亲在忙碌完家里的家务后,就会一个人从厨房走进睡房。坐在床头,从抽屉里拿出剪刀、针线筒,还有用绳梱好的布头、布角、布碎。手捏住针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穿线。针眼太小,一次穿不过,要么线头开叉。用嘴湿一下使线变细、变直、变尖,继续穿。终于穿过去了,总会听到一声叹息,“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了”。

一家人的衣服就靠母亲一针一线地缝补,补纽扣、缝衣袖、缝裤裆。小孩顽皮好动,经常烂膝盖,裂裤裆。有时布料硬,一针穿不过,就用手捏住针尖在头皮上抹二下,说来奇怪,一下子就穿过了。被针扎到手那是常有的事,长满老茧的手总是伤痕累累。正针、反针、斜穿、打结、断线。母亲手法娴熟,缝得仔细,把衣服补得平平整整,布料颜色也尽量一致。当补好一件衣服或裤子时。才用手轻轻捶自己的背或揉一下腰,缓一下,又拿起针线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继续缝补。

小时候的衣服被子怎么处理(你还记得当年母亲给你缝补衣服的针线筒吗)(3)

就这样,我坐在床沿拿着蒲扇。一边扇风,一边看母亲补衣裳。当然,有时也会利用我眼睛明亮的优势,在母亲确实穿不过针孔的时候帮上一点小忙。

我的母亲不识字,也不懂写自己的名字。在外当兵的哥哥来信的时候,母亲总是叫姐姐念给她听。而碰到要签名的时候,她就带上印章。但就是不识字的母亲总能一边缝补衣服,一边对着坐在床沿的我出口成章。比如“人穷志不短”、“蚂蚁叼鱼骨,积少成多”、“人爱人打(奚)落,火爱人烧着”、“穿不穷,吃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等等至今看来也受用的做人道理,甚至算得上是“心灵鸡汤”!令我终生受益。

小时候的衣服被子怎么处理(你还记得当年母亲给你缝补衣服的针线筒吗)(4)

还记得母亲给我捉跳蚤,那年头,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总有捉不完的蚤子。衣服有,头上有,床上有。用“六六粉”杀,甚至有人用用煤油洗头。就是烧不尽,杀不完。捉到就放煤油灯烧,叽叽响。那时剃光头是为了不长蚤子,女孩子也有剃光头的,还记得因为剃光头的事而哭过好几次。

更记得母亲为了让我睡好,临睡前用煤油灯先把蚊子捉一遍。山乡的蚊子又多又毒,虽然挂蚊帐,但蚊子总能飞进来。迷迷糊糊中,总能看见母亲把灯盏灯芯挑高。一边轻手轻脚地托着煤油灯,看到蚊子。就将玻璃灯罩凑到蚊子停处,蚊子掉到火中,噼啪作响。直至把蚊帐里蚊子捉完,每烧一个蚊子,母亲总会自言自语地说:看你还咬不咬我仔!如此反复,一晚也要起来二三次!

小时候的衣服被子怎么处理(你还记得当年母亲给你缝补衣服的针线筒吗)(5)

风吹黄叶归沃土, 母亲已逝情难逝。一针一线都是爱,饱含深情。母亲为子女做的点点滳。如甘露,浸润心田。如阳光,照暖身心。总怕你穿不暖,吃不好。教你为人,教你处世。教你要勤劳、勤俭。真是养子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我的母亲!

作诗一首,怀念我那艰苦勤劳一生的母亲!

慈母苦耕耘,年关得一文。贤良人品素,节约喜尝荤。老拙教孙乐,新纹绣脸勋。与邻和睦过,箴语训言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