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在民国的地位(孙科错失民国副总统宝座)

当时间回到1948年的时候,国民党政权早已是破船漏屋,岌岌可危 。美国人司徒雷登认为,蒋介石已不再有一呼百应之号召力,中国急需新的领袖、亟待新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老蒋不得不 召集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改组国民政府。

总统的候选人只有一位,那就是蒋介石,而副总统的候选人却有6位。“宁要蜀中阿斗,也不要东吴孙权!”老蒋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就是孙科,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独子。

国人也看好孙科,然而因为一段绯闻,让孙科失去了副总统宝座。

孙科在民国的地位(孙科错失民国副总统宝座)(1)

6人参选副总统,两人成热门

副总统的候选人有六位:孙科、李宗仁、于右任、程潜(以上代表国民党)、徐傅霖(民社党)、莫德惠(名流贤达、东北系元老)。

蒋介石起初不以为意,副总统乃虚职,点缀而已,谁来做都无所谓,中国的事还不是由他说了算,离开他谁都玩不转。可眼见李宗仁、程潜等人对竞选十分热衷,司徒雷登、魏德迈等美国佬又天天嚷嚷要走马换将,而夺标热门李宗仁虽然是蒋的把兄弟,但两人一贯不对付,而桂系更是屡次反蒋、驱蒋,桂系李、黄、白等核心人物皆非驯训之辈。想到二人之间的如烟往事,蒋有些坐不住了。见把兄兴致勃勃执意参选,蒋介石倔脾气一上来,便想从中阻挠。你想做副总统,我偏不让你做,让你们看看中国的事到底谁说了算。宁要蜀中阿斗,不要江东孙权,阿斗毕竟听话些。如果你李宗仁不识趣,就让孙科上!

副总统竞选路上的暗战

此刻,呼声最高的是时任国民政府副主席、立法院长的孙科,他贵为国父孙中山之子,背后又有蒋介石暗中护佑,实力雄厚的CC派、江浙财团、粤系势力更是不遗余力支持他,各路媒体、人马为他摇旗呐喊,大造声势,真可谓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缺。看来,副总统宝座已非他莫属,其他人都是陪太子读书罢了。

李宗仁亦不甘示弱,有桂系悍将、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广西省主席黄旭初作他的金主,可谓有恃无恐、志在必得。除二人外,湘系渠魁、辛亥元老程潜实力亦颇不弱,他也在暗中运筹帷幄,蓄势待发。据说于右任老先生的竞选班子最穷,国民党给的那点经费入不敷出,早已捉禁见肘。好在老先生书法冠绝一时,求字的人很多,他只好卷起衣袖挥毫泼墨,卖字筹款了。

选举是要花大钱的,李宗仁一方为筹措巨额资金好去上下打点,甚至连夫人郭德洁心爱的金佛、名贵玉香炉、首饰也忍痛变卖,最后筹足一千根金条选资。

“新桂系三杰”之黄绍竑准备用一千根金条和三寸不烂之舌撕破对方防线,分化瓦解其对手并不牢固的利益联盟,最大限度的争取更多选票。深谙人性的黄绍竑坚信,不论国民党也好、黄埔系也罢、抑或是浙江帮、CC系、粤系、湘系、西北系、东北系,在利害面前大家心里的天枰都一样,黄灿灿的大金条一砸,甘词厚币下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黄绍竑不辞劳苦,利用自己多年经营积累下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各竞选班子的骨干暗自接触,动之以情,示之以利,一番运作下,在各家竞选班子里都布下了“两面人”卧底,各对家的不少选票均有流失桂系的倾向。因广布眼线,对方一有风吹草动,黄绍竑总能在第一时间获知。程潜、莫德惠竞选班子,各军政要人、广东、浙江、 CC派代表下榻处甚至上海帮会大佬处均留下他辛勤的足迹。一直志在必得、信心爆棚的孙科竞选班子,到投票前两天即四月二十一日才惊觉墙角被人挖了。蒋介石闻讯,暗骂孙科一句“娘希匹!扶不起的阿斗。” 蒋介石情急之下,速令陈立夫、吴铁城拿出补救办法,可事到如今,又有何好办法?二人苦思冥想均束手无策,只好玩横的。

在蒋的催促下,陈、吴到被桂系挖墙脚的代表团下处去放空气,声明国民党员当选必须经中央常委认定,否则不符合组织原则,不经认定即使选票数占优也可视为不合法。这招虽是剑走偏锋,可谓狠辣阴毒,但表面似乎又无懈可击,道理也说得过去,李宗仁当时一听就蒙了。

孙科在民国的地位(孙科错失民国副总统宝座)(2)

孙科情人成导火索

桂系上下几乎都是国民党员不假,可那是集体入党,做做样子罢了,中常委里没有位置不说,连个肯帮忙说几句好话的人都没有,后果在那明摆着:稳输!名单拿到陈立夫的麾下去认定,还不是鱼肉与刀俎为伍,任人宰割吗?

关键时刻又是黄绍竑力挽狂澜,经过片刻的慌乱后,他四处煽风点火:“既要常委认定,干嘛早不说,到这时候才说,像什么话,纯粹捉弄人!”“此事纯属阴谋。既如此,咱们退出罢选,6个候选人只剩一个,让孙科一个人去竞选算了,如此儿戏,中华民国又要举世闻名了。”经黄绍竑一搅合,有5个省宣称欲退出选举,其他的代表也群情激愤、訾议汹汹,广西、安徽代表更是大声聒噪,嚷嚷着要连夜离京,眼见是不想合作了。陈立夫、吴铁城接卧底密报,也慌了手脚,请示蒋介石后,二人着力安抚劝慰李、黄、白等人和各省代表,将这股汹涌暗流推到共产党离间破坏上了事。

四月二十三号大选如期举行,唱票结束后,李宗仁果然名列榜首,但因得票未过半数,不到法定票数,按规矩还得投一次票。

蒋介石气急败坏,把协助孙科竞选的工作人员好一通训斥,骂他们连这点小事都摆不平。陈立夫、吴铁城更是急得如火烧眉毛一般,假如美国人暗中力挺的李宗仁真的如愿当上副总统,CC派和中央秘书处还有好日子过吗?二人绞尽脑汁亦无良策,于是又不得不使用下三滥手段,发动人身攻击,把李宗仁的名誉搞臭再说。

李宗仁是地方实力派,又是国人景仰的抗战英雄,平素为人正派,待人宽厚,作风严谨,口碑一贯不错,此类攻讦、泼粪的小把戏根本难起作用,反而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弄不好屎盆子会扣到自家头顶。面对对手屡次妖魔化自己,李宗仁本欲一笑置之,来他个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嘛!但生性逞强好斗的黄绍竑却不依不饶,执意要和陈吴斗斗法。

黄绍竑有辩才,也略有几分文采,平时喜欢与人开玩笑、搞点恶作剧寻寻开心,是位戏谑成癖的“ 顽主。”他见报上含沙射影攻讦李宗仁的文章,不怒反笑:“看来对手已经无计可施了。”他一时技痒,于是提笔信手写就一篇辛辣杂文《敝眷蓝妮》命人交到报社,谁料此举犹如捅了马蜂窝,一篇信手拈来的反讽之作却引发国代会上一场轩然大波,这点恐怕连文章的始作俑者黄绍竑亦未曾料到吧。

蓝妮,原名蓝业珍,上海滩有名的交际花,孙科绯闻女友(后成为二老婆)。蓝妮在抗战期间留驻孤岛上海,后来投靠汪伪,做过些令国人不耻地勾当。抗战胜利后不断有国民党接收大员登门“拜访,”想借机揩油、讨便宜的也不少,蓝妮求助于孙科,孙科念在昔日情分上,亲笔写下“敝眷蓝妮”手札,国府副主席的手札果然威力十足,吓退了无数接收大员、军警宪特,这些人见孙科手札如见门神,无不退避三舍,蓝妮门前得以清净。当日报纸登载了黄绍竑的杂文,一时间洛阳纸贵,“敝眷蓝妮”成了坊间热议的笑谈,这则花边新闻甚至成了人们相互调侃的噱头,弄得孙科灰头土脸,十分尴尬,更堪恨的是,不少原本笃定投给他的票大有转投李宗仁名下的苗头。

其实,这点破事若是摊在老百姓头上那根本不算事,可孙科是公众人物,又是副总统候选人,焦点人物私生活欠检点,这就不是稀松小事了。孙科、隐藏在他背后的高人以及他的竞选班子被这篇有理有据的杂文整得十分被动,一时百口莫辩。

而陈立夫、吴铁成等人因为李宗仁面对攻讦缄默再三,犹如一拳打到棉花堆上,正愁文章无法作下去,看到黄绍竑的八卦杂文后,却似乎找到灵感,顿感正中下怀,似乎找到对手的软肋。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刊登诸如“中央要戡乱建国,李氏却大唱反调,大谈和平······”之类的抹黑言论,一股股污泥浊水兜头泼过来,纵然是大肚量、好脾气、但又非常珍视抗日英雄名声的李宗仁,对此公然泼粪之举亦感十分恼怒。

孙科在民国的地位(孙科错失民国副总统宝座)(3)

舆论工具掌握在陈立夫的中央党部手上,在这上面较量,李宗仁明显不敌,选情出现二度危机。传记作家唐德刚评价李宗仁是位“德胜于才”的忠厚长者,他一见本来极其有利的舆情再次转向,不禁有些黯然神伤,甚至有退出之意。又是黄绍竑拍马救驾,再次施展以退为进的奇计。

决选时间定在四月二十五号上午,四月二十四日午夜李宗仁竞选班子将一份声明送到报社,大意是李心灰意冷,宣布退出竞选。第二天,许多代表看了报纸,便起了观望之心,不肯到会,快到点时会场里只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人,李宗仁竞选班子则派人到会场外派送报纸,遇到熟人干脆劝阻回府。这么一闹,决选大会少人参加,形同流产,开不成了,此事又成了一个笑话。又气又恼的蒋介石本想顺坡下驴,就此罢手,不搞这场掩人耳目的什么劳什子选举了。吴铁城劝道:“这事要是半途而废,外界会认定我们一定是铁了心搞独裁,于内于外都无法交代啊。”蒋介石无法可施,只好屈尊找黄绍竑打圆场,让他劝李宗仁回心转意,参加决选,不要让外人看笑话云云。同时宣布决选因故推迟三天,请大家稍安勿躁,养精蓄锐,改日再战。

陈立夫、吴铁城派中央党部各大员齐齐披挂上阵,分头到各省代表团运动,他们不厌其烦,反复密嘱:“一切权力都在中央党部掌控之中,不论是总统也好,副总统也罢,都得听中央的,选谁不选谁要明白,别不不分青红皂白,更别不识相”。如此运作一番,连程潜、李宗仁营垒都被策反出不少选票来。

心里门清的黄绍竑也没闲着,他一面派人巩固原有阵地,一面到堪称孙科票仓的浙江省、广东省、立法院阵营大肆活动。黄绍竑心里很明白:浙江省唯老蒋马首是瞻,广东是孙科原籍,立法院乃孙科禁脔,这三个阵营若是为我所用,对手岂不阵脚大乱,防线失守?黄绍竑两度主浙,和粤系许多代表私下都有交情,又担任过一届立法委员,浙江代表里许多人是他老部下,两广自古是一家,立法院里更有许多老同事、老熟人,大家对老蒋独持权柄早有不满,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大有可乘之机。黄绍竑耐心的劝导,见有人犹豫不决,干脆直截了当说道:“蒋委员长如今是打不赢也和不成,处于两难之境。美国人与其说换马,还不如说他想拆蒋的台,司徒雷登和延安主动示好已不是秘密,看好李德邻更不是一天两天了。假若中国再次出现南北朝那样划江而治的局面,谁来主南朝?老蒋岂是甘居人下之人,别人也不会拿他当对手。一旦国共和谈,李宗仁与孙科谁更合适,这不是一清二楚之事吗?助孙科即助蒋,之后局面如何收拾,其后果诸公可曾想过?”

孙科在民国的地位(孙科错失民国副总统宝座)(4)

花边新闻让孙科一败涂地

四月二十九日决选如期举行,李宗仁果然超出孙科一百五十票,以一千四百三十八票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唱票结束,蒋介石脸色铁青,孙科那边的人如坐针毡,纷纷退场,李宗仁阵营的人喜形于色,碍于蒋介石脸面只得轻合手掌相庆,黄绍竑、白崇禧、李品仙等人更是长嘘一口气。蒋介石耐着性子坐到结果出来,他站起身来向李宗仁道喜:“很好,很好,今后我们精诚合作,携手为党国服务。”

事后,粤系虎将薛岳带人冲进那家发表“敝眷蓝妮”的报馆,将报馆砸了个稀巴烂,还将主编拖出去一顿胖揍,以此泄愤。支持孙科的人都认为,正是黄绍竑写就的这篇香艳花边新闻,毁了孙科大好形象,导致他败选,和副总统宝座失之交臂。其实,孙科败选一事虽然与蓝妮有关,但亦属大意失荆州,抑或是国民党内部激烈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一条烈火下被殃及的池鱼。

李宗仁当了个有名无实的副总统,包括后来当代总统,除了桂系那二十万人马外,其余属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一兵一卒他都调动不了。李宗仁行代总统之职后,孙科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他以南京时局不稳为由,将行政院迁往广州,致使李宗仁政府无法运作,更无法和谈了。

五月中旬,战事急转直下,各地告急的电报雪片也似地飞来,严酷的现实破碎了尚未做圆的迷梦。寥廓江天,钟山风雨,远处传来稀稀疏疏的枪炮声已隐隐刺入耳廓。各大城市罢工、罢市、罢课风潮此起彼伏,简直一日数惊。一些因各种原因仍旧滞留或流连于秦淮河的风花雪月中不愿返家的代表们,只得怀揣着复杂的心情,望着茫茫未知的前程,心中混杂着各种希翼与希望,绝望与懊悔的忧思,惶惶然打道回府。而另一些人却注定此生无法返乡,因为他们的家乡已经成为解放区,在不经意间已然换了天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