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飞檐走壁怎么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

武术界有个不好的风气,可劲儿吹自己门内的祖师,吹的有些不着边际。

比如说轻身功夫,常见某些后学形容自己拳种的前辈,脚力惊人,来回数百里,几个时辰就到了,这速度比苏炳添还快,比高铁还快。又说和某高手搭手,一接手,对方向后飘出六七丈,六七丈少说也有10几米,超越了世界跳远冠军。又说向上一跃,两丈高的墙,一跃而上。

大家相信吗?反正我是不相信。我相信轻功的存在,但不相信被夸大了的轻功。

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法拳第四代代表性传人,八法拳创始人李德懋(1876~1953),师承少林飞刀马德胜,擅长轻功,绰号"飞檐走壁",被誉为晚清至民国期间"雁门关以北武林魁首"。据老一辈拳师回忆,李德懋的"飞檐走壁",不过就是身法灵活,比一般的拳师身体协调性好、弹跳力好。过去的房屋比较低矮,房檐都有椽头,手攀住椽头,翻身上房没有声音。山西晋中一带的老拳师回忆李德懋,说当地称呼他为"猫杏狐"(方言音译),大意就是身形轻灵的意思。遇到更高的房屋,就需要借助有弹性的杆子或飞虎抓等道具,才能窜房越脊,如履平地。

练习轻身功夫的方法有很多,最简易的就是先练习提气,然后跳沙坑,一开始空身跳,再后来腿上绑上沙袋跳。关健是持之以恒,数年即成。还有的是常年穿铁鞋,晚清时原东北十三路镖局总镖头杨振基(绰号"杨疙瘩"),擅长轻功平时常替换穿一双铁鞋18斤,一双铜鞋24斤。坊间传言,"疙瘩杨,不打梯子能上房"。

应该正确认识"飞檐走壁"轻身功夫,毕竟人不是飞禽,客观地认识轻功,有助于正本清源,揭开神秘的面纱,还原轻功的本来面目,进一步研究和评估真正的传武。

古代飞檐走壁怎么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1)

古代飞檐走壁怎么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2)

古代飞檐走壁怎么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3)

(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