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2)

文 | 木子

编辑 | 董露茜

设计 | 诗宇

排版 | 阿元

20年前,一群乐队在红砖平房里的舞台上释放出最原始的快乐。20年后,他们站在顶配户外舞台上、数万乐迷面前,展现摇滚的力量。刻在国内音乐史中的20个春冬轮回,记录着一个摇滚乐迷节日的诞生——迷笛音乐节。

就像过山车不断驶入轨道的最高点,舞台上被握在手中的麦架、震动的音响,与舞台下举起统一手势乐迷的呐喊、飘舞的大旗混杂在一起,告诉所有到场的乐迷:请记住多巴胺快速分泌的这一刻,这就是迷笛。

年轻、热血、新鲜,让我们忘了这样的迷笛音乐节竟然也已经走过了20年。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3)

2000年,当第一届迷笛音乐节落地于北京迷笛学校大礼堂时,创始人张帆也未曾预料到,这一始于“迷笛校园乐队自嗨”的大Party,能够扛过前6年的亏损,一路走过20年,成为如今的迷笛音乐节。

作为国内首个原创音乐节,千禧年的迷笛,像是打破沉闷的一记鼓声,让当时的人们看到国内的摇滚音乐节现场。而有趣的是,在20年后,这一切似乎成为了一个轮回——8月的崇礼迷笛,让人们从2020的魔幻当中抽离、释放。

用张帆校长的话来说,“现代社会,尽管我们散落在钢筋混凝土切割而成的空间里,但依旧有回归原始的权利。迷笛就是这样一个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让他们积攒足能量后,继续回到现实,努力生活。”

同时,如果是迷笛音乐节的忠实乐迷,你还会发现,20年来它始终都有自己的一套运行节奏,每年举办的场次维持在两至三场以内,城市平均分布于华南、华中和华北。并且面对迷笛音乐节,大家通常会用“回迷笛”,而非“去”。

从资本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种不够商业,抑或说不够“快”的运营方式与选择。这令许多人都感到好奇,“20年以来,迷笛音乐节为什么不选择做大做强”?

在采访中,张帆校长以一个十分有趣的比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乐迷都说来迷笛音乐节是回家,那么家一定不能太多,好比一年就一次春节,如果在全国做十几场,那这些兄弟姐妹就会迷惑‘到底该回哪个家’?所以我们一直保持这个频率。

面对乐迷,迷笛团队主动选择了“慢下来”。

如今,一晃二十年过去。“时间过得太快。”被问及迷笛音乐节20年有何感想时,张帆感慨道。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4)

对于他而言,做同样一件事20年,心境与早期相比,已更加趋于平静。但这件事情的意义依旧未变。而关于未来,校长说“等到60岁的时候,我也许会写《一个节日的诞生》,写迷笛的前世今生,把这些年的故事和艰辛写出来。”

“年轻干得动的时候就去干,等我干不动了,就写回忆录,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

以下是小鹿角音乐财经与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的对话:

01 音乐节的先行者

以张帆校长的话来说,迷笛音乐节最初是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下的一场自娱自乐,能够发展到现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然而,20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在国内音乐节的发展历程中,迷笛的的确确是先行者。

小鹿角音乐财经:音乐节早期,国内的行业环境是怎样的?

张帆:90年代时看过一些国外音乐节的纪录片,比如伍德斯托克,很羡慕,当时做梦也想不到,中国会有这样的音乐节。因为我们国家90年代初还处于一个比较贫穷的经济状态,音乐文化产业方面自然也就比较跟不上。

迷笛当时是中国第一个原创音乐节,算是先行者。如今音乐节的审批流程已经十分成熟,但在过去,迷笛音乐节前5年都并没有这些文件。甚至也不能叫摇滚音乐节,要叫现代音乐节。

因为对于当时的公安部门、文化管理部门等政府机关来说,音乐节相对还比较陌生,没有领导愿意再演出批文上签字,怕担责任,并且还说音乐节大家都必须坐着看,觉得危险,这么多人站着万一出现问题怎么办?

于是我们就播放国外的音乐节录像,大家站着看演出的现场,向政府工作人员解释摇滚乐迷的心理活动,慢慢进行沟通,不断推进。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5)

小鹿角音乐财经:现在的迷笛音乐节,还是最初设想中的样子吗?

张帆:其实我们最初做音乐节的目的,用北京话来说,只是“图一乐儿”。但能够发展到现在,其实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回首迷笛音乐节这20年的发展,正好也是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20年。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飞快发展,近十年,国家与地方政府开始支持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性旅游经济。

群众收入也逐渐提高,开始花钱去购买音乐节门票,进行更多文化消费。再加上两千年后,互联网日益崛起,信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迅猛。

小鹿角音乐财经:很多人会说迷笛是中国的伍德斯托克,你如何看待这一点?

张帆:关于这个说法,我们感到很高兴。在文化精神层面,我认为我们是相通的,都在努力打造一个美好、温暖、浪漫,而且是有汗味的大型青年人聚集活动。

小鹿角音乐财经:从第一届到现在,迷笛音乐节对你而言的意义是否有产生变化?

张帆:没有,始终没有变化。

小鹿角音乐财经:它对你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张帆:我经常举这个例子,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坐在地上特别认真地玩他的玩具。迷笛人就是这样一群孩子在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的专注、热情、快乐集中在自己所拥有的玩具上。

李安的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让我很有感触,就是去制造快乐。当音乐节制作人坐在遥远的山坡上,看到满山谷的人海时,你的嗨点与观众就在一个频率上涌动,在共同的欢乐海洋里共情,这是你做任何其他的行为都达不到的一种满足感。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6)

所以小礼堂里1000人的共鸣和现在2万人的共情没有区别。迷笛音乐节就是一场核聚变,大家聚在一起产生一种能量。而现在,这种能量在持续地一次又一次,通过越来越多的传播途径感染整个社会,让社会更加柔软

小鹿角音乐财经:你刚才说迷笛音乐节前6年都是赔钱的是吗?

张帆:对,从2007年开始觉得场上的人突然翻倍增多,投入终于回来。

小鹿角音乐财经:那年是发生了什么吗?

张帆:没有发生什么,就是量的积累质的变化。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7)

小鹿角音乐财经:20年来迷笛音乐节每一届都会有不同主题,可以理解为你是想要通过摇滚乐来向社会外界传达的思想吗?

张帆:对,这点最早是我个人的想法,后来得到整个团队的支持。因为音乐节曝光量很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所认为的正确idea植入进去?然后对年轻人产生一种普世价值的引导,影响更多人。

小鹿角音乐财经:从0到1再到10的过程当中,迷笛音乐节一直没有接受外部投资,为什么?

张帆:从2000年到2006年迷笛一直是亏损状态,当时是只能自救,用迷笛学校的学费甚至借钱来为迷笛音乐节供血,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音乐节的主办始终都是迷笛学校。

是迷笛学校让音乐节能够坚持到2007年,而迷笛的学生和我们就是兄弟,彼此支持。他们拿学费来支持学校运营,学校给予你们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又拿学费来给你们打造演出舞台。所以如果迷笛音乐节是个股东大会的话,那所有的股东就是学生。

到后来其实我们也并不拒绝商业,十几年前曾有资本方想要投资迷笛音乐节,但由于给的钱少但是要求多,没谈拢。

而且团队也认为音乐节没必要跑得过快,最后迷笛内部团队达成共识:线上教育与考级培训接受融资与扩张,但音乐节除外,继续以其他业务收入来支持运作。

02 摇滚乐的柔软之美

其实我觉得摇滚乐最美丽、最可爱的一点就是它很柔软,真的。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8)

小鹿角音乐财经:近两年《乐队的夏天》等音乐综艺使乐队和乐队文化陆续出圈,你个人如何看待这一点?

张帆:这特别好,它可以让普通老百姓从互联网上看到摇滚音乐人的柔软。音乐人也许驾驭音乐的能力更强,但说白了,他们也要为孩子的奶粉去苦恼。

以前有一些视频或节目,只是主动地迎合摇滚乐,或是不懂摇滚乐但装得很懂,结果他们一装,音乐人也开始跟着装,最后拍出来的作品都是摇滚音乐人深仇大恨、摔酒瓶子,特别拧巴。

但《乐夏》最大的特点是不强加于摇滚音乐人,而是让他们卸下防备,按照自己的本色去出演,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最终成功把乐队文化、原创音乐做了一个很大的推进,让年轻人知道什么是好的原创音乐。

小鹿角音乐财经:做学校和音乐节这么多年,中途曾感到过厌烦吗?

张帆:会有非常累的时候,但是从不厌烦,因为这就是我喜欢的东西。我其实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幸福的那批人中的一个,职业和兴趣完美匹配。

我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但不将就。机会来了做学校,然后机会又来了,就做音乐节,这源于主观能动性,喜欢才会隐忍并耐心地去做

很多人会说张帆你死磕这么多年,多难,我说对不起,把死磕这词给你反弹回去,我没有死磕的感觉。虽然我有时候会觉得太困难了,但幸运的是,每到山穷水尽都会有贵人相助。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9)

小鹿角音乐财经:20年来,迷笛如何保持音乐节的持久生命力,它的内核是什么?

张帆:内核就是让乐迷到音乐节的现场收获感动和温暖,让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是离不开的一个家,就像过春节一样,过迷笛节你就要回家跟家人团聚,有一种归属感。

这个是我们与其他音乐节的区别之一。我们是最早的音乐节,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最早的部落,而部落的人有共同的心境,这不同于临时的商业演出,不是去看歌星,而是要团聚。

之前在某个论坛的演讲中,我说我们都是大海里的一个水滴,然后聚在一起变成了海洋。每一个个体都是普通人,生来孤独,有自己的爱好和喜怒哀乐。但是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人来疯”,产生一种能量和核聚变场景,然后将音乐节现场的视频、音频及图片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向场外的社会进行传播。

我们只有在一起,才知道渺小也能够产生强大。所以其实这就是通过共情来让自己产生信念,勇敢起来,结束后更有力量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面对更多困难。

03 做百年老店,但菜谱要新

成长总是有苦有甜,在踩坑中长大的迷笛音乐节,背锅亦是常事,但重点在于如何吸取经验教训。而成长过程中,面对听众的变化,张帆给出的答案是:保持自我更新的同时,继续引领听众向前

小鹿角音乐财经:疫情后,音乐节出现了消费反弹,大家都被憋坏了,你认为疫情后音乐节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张帆:不足就是这次崇礼迷笛期间,交通拥堵问题引起了很多乐迷的不满。当时我人在美国,非常着急,但也只能通过互联网大家开会研究。

我们很无奈,迷笛做了几十年,所有可以规避的点都尽力给安排好,包括这次准备会议的时候,其实已经和交警敲定好了方案。因为去音乐节场地的途中有一个7公里施工路段,而且是上下单车道,为了避免堵车,计划的是当时不让进私家车,降低运输密度,乐迷都坐大巴,只允许载乐迷的接驳车通行。

结果演出的当天早晨,交警还是放(私家车)了,导致全部堵死在口里,最长甚至堵了三个小时。

所以我们一开始并不想背锅,就发布了一个澄清事实的微博,但之后考虑到会给政府带来压力,人家也支持了我们,于是我们就把澄清文撤掉。结果没想到撤掉以后,乐迷又说你干嘛撤,心里有鬼吗?等于我们又里外不是人,非常苦闷。

但有一点我觉得确实对不起观众,第一天散场时,大约50人在现场等大巴一直等到凌晨2点,然后当时迷笛主要领导居然不在现场。这个我非常生气,所以后来我们也在开会问责,领导为什么不在现场陪乐迷到最后。

但我也只能干着急,时差关系那几天我都没怎么睡觉,24小时守着手机。出事之后,我们当天连夜并于第二天一早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必须恢复之前的预案,把口卡死,于是第二天就很顺利。

之后看微博上很多乐迷说‘我守规则坐大巴了,结果堵路上,不守规则的有的人进去了’,我真的是无言以对,所以也借着这次机会,向迷笛音乐季第一天因交通堵塞而产生不便的乐迷们,带来最真诚的道歉。

一切原因,我不想推卸责任了,重点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全力以赴解决问题。今后我们不但要把工作方案做得更加细致,同时要在所有重要工作岗位上安排迷笛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预案执行工作,对于违规行为绝不妥协迁就。

无论如何不能放人,让工作人员在路口上守着,重兵把守,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0)

小鹿角音乐财经:从20年前到现在,你认为乐迷对于一场音乐节的现场体验方面的需求,有发生变化吗?

张帆:2000年到现在,经历了两代甚至三代人。伴随当时的年轻人成家生孩子,他们对于音乐的喜好也会变化。所以如果想让音乐节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发展,新老音乐人的迭代以及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很重要。

我们负责音乐节Booking的团队同事每周都会去全国不同的Livehouse观看演出甄选优秀的乐队,对于年轻的乐队我们会邀请参加迷笛音乐节小舞台的演出,并逐步走向主舞台。

这是我觉得音乐节为什么不会让观众产生厌倦的本质,20年这场盛宴永远不变不行,演出的内容一定要新鲜,这是音乐节的魅力。

迷笛可以做百年老店,但是不能做百年老菜。我们始终要提供最新鲜、最符合购票消费能力消费群体喜好的音乐。

当然除了要知道观众喜欢什么,反过来,也要去引导观众,向他们推荐好的原创音乐。

原创音乐被更多人喜欢,同道之人会越来越多,我们应该为这些人提供优质的年轻血液和原创音乐。但我们肯定也不会淘汰老乐队。在音乐节上,我们每年都会选择老乐队来轮番压轴,它体现了迷笛的一种核心的定力,像定海神针一样。

小鹿角音乐财经:目前国内音乐节满足市场需求了吗?

张帆:目前来讲应该还好,不过剩但也不稀缺。而且其实面对音乐节市场,谁也没有能力去操心这一点,应该由市场自主调节。如果这个区域缺音乐节,自然会有资金、资源过去,如果饱和了,自然会赔钱,跟着市场走。

04 全力以赴后,相信明天会更好

外界之变难以预料,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作为身在其中的个人,我们要尽力放下焦虑,相信明天会更好。

小鹿角音乐财经:疫情今年对公司这边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帆:影响大了,为了存活不得不临时调低薪水。大半年没有任何的收入,而且音乐节本身就薄利,之前也就没有太多的积攒。

小鹿角音乐财经:疫情重创演出市场,有没有对你产生一些感触?

张帆:永远在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如果机会不给我们,就只能等待机会,相信明天会更好。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1)

小鹿角音乐财经:怎么看待音乐节的线上直播?

张帆:我们迷笛自己不做纯线上的音乐节直播,因为音乐节永远是线下的一个大型群体活动。 当然了,迷笛是中国第一个做线上直播的音乐节,2003年我们与新浪合作,在迷笛校园内举办了第一场音乐现场直播,同时这也是国内的第一场

后来每年都在做直播,我认为直播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它能够让受各种条件所困来不到现场的人,在线上享受音乐节。线上线下可以相辅相成,但完全做线上确实不太行,乐迷和乐队都在自己家,怎么嗨?

小鹿角音乐财经:从个人视角来看,短视频和流媒体平台对音乐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张帆:这是一把双刃剑,摧毁音乐的同时又在宣传音乐,所以你对它是恨不得爱不得。

但是前不久通过和快手的合作,让我对短视频有了新的认识:它的确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传播优秀作品、推广优质文化。

就像快手现在音乐部的新定位:与更多优质音乐合作。这是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平台很宝贵,就像我们会输出音乐节主题一样,平台也应该肩负起滋养中国年轻人的作用,让专业的人来掌握音乐部门,然后推送好的音乐给大众,我相信大家听到后会产生共鸣,会被感动。

一方面要给人以欣赏的自由,尊重他的选择;另一方面,要潜移默化地去引领。

所以我觉得中国社会应该更柔软、更艺术性一些,才是真正让人愉快而充实地生活的地方。现在我们活的就是想吃喝、房子车子,各种焦虑。

那么我们这些从不焦虑时代过来的人,就有责任让自己先不焦虑,去推进一些柔软的事情,这是我的准则,就像音乐节其实现在也在慢慢变成一种疗愈情绪压力的大型社交活动。

小鹿角音乐财经:未来迷笛音乐节还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新可能?

张帆:其实音乐节是一个大平台,就像一个超级市场,它有电梯、空调、仓储设备、货架等等。那么你要定位超市里要放什么,欢迎什么样的顾客来。所以音乐节可以装很多东西,可以装音乐,可以装现代艺术、装置艺术、诗歌,或者5G技术、VR设备的推广,甚至时装艺术,它是一个嘉年华。

而每个音乐节都有不同定位,比如美国西南偏南音乐节,就是做成一个大型音乐 科技展演平台。所以各种东西音乐节都可以做,定位也可大可小,找好定位,去全力以赴去做好就行了。

小鹿角音乐财经:短期内的目标是什么?

张帆: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否则一切都是妄谈。未来的话,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基因来继续发展,做成家庭团聚的有爱音乐节。

小鹿角音乐财经:有想过把迷笛做多少年吗?

张帆:这个我真不知道。我的人生信条一是机会主义,二是放松。没有机会就放松,疫情来了,就家里躲着。有力气了就继续做,没有了我就去写回忆录,把迷笛这些年的成长都写进去。

小鹿角音乐财经:给当下想要做音乐节的年轻人一点建议吧。

张帆:全力以赴,如果你想做音乐节就全力以赴,但赔钱的话也不要自怨自哀。如果你是图一乐儿,就慢慢做,可以从小慢慢做大,关注所有细节。人生都是自己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未来的人生,不要埋怨任何事情,埋怨谁都没用。

摄影:李乐为 / 闫珉 / 蔡鸣 / 骆驼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2)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3)

现场观察 | 为迷笛庆生,快手的破圈野心

“真实 美好 多元”的快手,正在加速破圈。

商业 | 张帆:迷笛音乐教育互联网 怎么玩

部分演出场所重新开放,裁员仍在持续。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4)

——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兴趣社区

资讯、报告、教育、招聘、社区

诗焓文化创立于2014年9月,我们以领先时代的思维与行动力,帮助行业伙伴持续取得超越期望的成功。诗焓文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行业分析师团队,致力于打造流媒体时代下的新型智库服务机构。我们在“音乐版权”、“现场音乐”、“音乐教育与硬件”、“音乐传播”、“娱乐营销” 、“艺人经纪”、“流媒体”、“文化资本”、“文化旅游”、“青年文化”等十大垂直领域建立起行业研究中心,为客户提供研究报告、品牌策略和数据服务。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5)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6)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7)

迷笛音乐节评论区(为乐迷充电的乌托邦)(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