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言论的英语(孔子的学而时习之)

十年前,我还在上大二当时为了学分,除了上必修课之外,还要上选修课其中,有一门关于古汉语的选修课我很感兴趣,于是报名学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孔子思想言论的英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思想言论的英语(孔子的学而时习之)

孔子思想言论的英语

十年前,我还在上大二。当时为了学分,除了上必修课之外,还要上选修课。其中,有一门关于古汉语的选修课我很感兴趣,于是报名学习。

选修课第一节课就令我印象深刻。

老师已经年逾花甲,正式上课之前,他问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该怎么翻译?

这句出自《论语》,是孔子经典名言,高中的时候大家都背过。于是,几位同学先后站起来翻译,他们的答案很一致:学习然后不断复习,不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但是,对这些答案,老师只是摇了摇头。

然后,他让另一名学生(貌似他的得意弟子)起来翻译。那位同学说:学习然后不断去演习、实践,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然后老师总结:这句话中,习不是复习的意思,而是演习、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强调的不是复习,而是实践。

当时听到,豁然开朗。为此,还感慨了一番,果然大学更厉害啊,高中学到的太浅显了。

其实,把“习”翻译为“演习、实践”,是很有道理的。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习”的解释,就是“鸟数飞也”。“数”是量词,虚指,意思是多次。鸟多次振翅而飞,就是说小鸟练习飞翔,去实践飞翔。所以,“习”字本意,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从早期“习”字用法,也能理解其本意,或者说重点意义。

从早期文献来看,“习”后所接对象,在春秋时期相对比较固定,多是技能方面,强调反复演习和操练,并由此引申为重复、熟练、习惯、亲近等意义。

比如《逸周书》中,有提到“立乡射以习容,春和猎耕耘,以习迁行”;“又五日,鹰乃学习”等,这里的“习”字,都是实践、练习的意思。

所以,早期的“习”字一般不解释为“温习”“诵习”或泛义的“学习”。这些意思,直到战国时期,才在《荀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出现。

正因如此,所以把“习”解释为“实践、练习、演习”,目前也成了学界共识。

到处,就结束了吗?没有。

除了“习”字的翻译存在古今异义,“学”与“时”,甚至后半句的“说”,也存在不同的解释。

所谓“学”,一般翻译为泛义的“学习”。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学”应该翻译为“学习射、御、礼等六艺,重点是礼仪”,因为孔子重礼仪。

也有学者认为,“学”应该翻译为“学有所成”或者“学问、学术、学派、学说”,是指孔子的学说理念。

所谓“时”,一般翻译为“时常,经常”。

但是,很多学者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时”更多翻译为“时代”,可以引申为“当时社会”。相反,作为“时常”理解的“时”字,则几乎没有。

还有“不亦说乎”的“说”,一般认为这是通假字,通“悦”,翻译为“快乐”。

可是,作为读书人应该都知道,学习其实是一件很苦很枯燥的事,很少有人会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情看待。即便是在孔子那个时代,也同样如此。

《论语·雍也》中说过这样一件事。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爱学习?孔子回答:有个叫颜回的弟子,很爱学习。他从不迁怒别人,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他不幸短命去世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到谁爱学习了。

这话可能是孔子要突出颜回好学,但是也能看出来爱学习的人少。

学习要是快乐的事,爱学习的人会少吗?更何况,学习之后还要反复去复习、实践。

所以“说”翻译为“悦,快乐”,不太妥当。否则,直接用“乐”字岂不是更好?

故而,有读者认为,“说”可以理解为心满意足。

这种满足,叫做“说”,但不一定是“乐”。用“说”字,注重的是心里体验,认为只要做到“学而时习之”,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乐”,可能是“苦”,也可能是坦然,也可能是悲壮。

不管哪一种,都是无怨无悔,心满意足。

对了,即便是“习”翻译为“演习、实践”,依然有学者反对。他们认为,“习”字译为“因袭、使用”更合适。

基于种种,所以后世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翻译,真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最典型的“学习后不断复习”,我再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1.学习然后不断实践(所学知识),不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2.(学者取得的)学术成就受到贵族重视,使自己的学术成为当时社会相因而行的准则,造福天下。(这种际遇)真是衷心喜悦啊!

3.学习礼仪应该不断在生活中去实践,这样才能获得快乐啊!

4.(只要)学习后能不断去演练实践,(不管结果如何),都会让自己心满意足啊!

联系孔子平生所愿,再结合《学而篇》,尤其是第一句后面部分,我个人觉得,翻译为“学者的学说能被时代所用,不是很令人满足吗?”,这样最合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自己的学术被时代所用,不是很令人满足吗?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与自己一起(完成心愿),不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即便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去埋怨别人,这样才是君子啊!

如此多的翻译,您觉得哪一种最符合孔子的意思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