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有趣的历史冷知识)

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有趣的历史冷知识)(1)

许多词语在时代变迁中都有了新的含义,比如跳槽的本意是青楼女子移情别恋,现在变成了换工作。若不是受到疫情影响,现在正是办理离职入职的旺季。

再比如本文要说的搬砖,现在提起这两个字都知道是在忙工作,无论什么职业的人都可以这么说。“抱起砖头无法抱你,放下砖头无法养你”更是成了当代人共同的心酸。但是在古代有一个人却真的是在搬砖,并且他搬砖不是为了养家,而是强身健体。这个人就是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

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有趣的历史冷知识)(2)

陶渊明是个文官,陶侃却是不折不扣的武将,还曾经不费一兵一卒擒获后将军郭默父子,名震周边敌对国家。并且陶侃还是典型的“上马能战下马能治”,史称他治理下的荆州可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见陶侃是实打实的能吏。但无论一个人有多大能力都免不了官场沉浮,陶侃这样的文武全才也有被朝廷搁置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陶侃闲居广州,他每天闲来无事就找了一百块砖,每天早上起来把这些砖搬到室外,晚上睡觉前再把这些砖搬进书房。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一堆砖又不是花草,为何还要早上搬出来嗮太阳,晚上搬进去躲避风雨?陶侃说我搬砖是为了锻炼身体,如今家国不宁,我要时刻做好出征平叛的准备。当时陶侃已经快要六十岁了,可他依然时刻想为国家出一份力,后来果然被朝廷再次启用,并且顺利平息多个叛乱,还当上了勤王军的盟主。

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有趣的历史冷知识)(3)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形容礼物虽小,但送礼的人对你情意深重。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是后人编造的,鹅毛只有象征意义,历史上并没有这回事。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真的有一个人走了几千里路,给另一个人送去了两根鹅毛。

贞观年间的大唐万国来朝,回纥也是这样。为了能与天可汗打好关系,回纥经常派使者到长安与唐太宗沟通感情。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因此他们每一次都要准备丰厚的礼品。有一次回纥派出去的使者叫缅伯高,此人除了带着一车车的奇珍异宝,还带了一只稀有的白天鹅。奇珍异宝虽说珍贵,但这些都是物品,只要注意不要打碎了就可以。但是白天鹅可不一样,这是一只活着的珍禽,渴了饿了呆着无聊了,都是问题。

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有趣的历史冷知识)(4)

为了把这只高贵的白天鹅平安带到长安,缅伯高决定亲自照料它的起居。每天他亲自给白天鹅喂水喂食,还要尽力让白天鹅的心情高兴一点。我们都知道家里养只狗还得出去溜溜呢,白天鹅是在天上飞的禽类,整天关在笼子里肯定不高兴,这是无论吃多少美味佳肴都弥补不了的心理创伤。有一天缅伯高在喂食的时候就看到这只白天鹅无精打采的趴在笼子里,伸长脖子张着嘴巴,似乎每喘一口气都要用尽力气。缅伯高一看特别心疼,他将心比心的想,这种囚牢的生活谁愿意过呢?

为了让白天鹅高兴一些,缅伯高决定带它放放风,恰好当时走到了沔阳湖,缅伯高就把这只白天鹅带到湖边喝水。被笼子关了一路的白天鹅见到天然湖泊很高兴,它喝完水之后还在湖边散散步,缅伯高于心不忍也没有把它捉回来。可就在缅伯高想着让白天鹅潇洒一会的时候却见它挥动一下翅膀,然后“扑喇喇”的起飞了。这可把缅伯高吓坏了,我好心让你出来放风,可你不能害我啊。为了把白天鹅留下,缅伯高第一时间跑上前去用力一抓,本以为能把天鹅抓回来,可还是慢了一步,只抓到了天鹅展翅时掉下来的两根鹅毛。

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有趣的历史冷知识)(5)

活生生的白天鹅变成了两根孤零零的鹅毛,怎么办呢?返回回纥再找一只白天鹅,先不说回纥国王会怎么处置他,能拿出来献给唐朝的天鹅一定是国宝级别的,重新找一个哪那么容易。接着走去长安么?拿着两根鹅毛见唐太宗,说这是我千里而来送给您的礼物。这是送礼还是羞辱?看着手里的两根鹅毛,缅伯高陷入了两难之地。但能成为使臣一定有过人之处,绝不至于遇到困哪就退缩或者直接自杀。缅伯高考虑之后决定接着前往长安,他相信通过努力,唐太宗能原谅自己的过失。

他用一条上好的绸子把这两根鹅毛小心翼翼的包了起来,还在绸子上写了一首诗:“将鹅贡唐朝,山高路遥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后来缅伯高把这块绸缎连同里面的两根鹅毛送给了唐太宗,又解释了鹅毛的来历。唐太宗听完之后特别感动,不仅没有怪罪缅伯高,反而重赏了他。从此之后“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这句话就流传开来,直到今天。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