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腔艺术剧院苏凤丽简历(成就经典需要工匠精神)

2018年4月28日,陕甘宁众多梅花奖得主及国家一级演员亮相金城大剧院,在《戏曲名家名段清唱晚会》上精彩献唱。作为第17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的重量级艺术家同时走上舞台,无论在金城戏曲界还是戏迷眼中,这都是倍加期待的一场戏曲盛宴。在这些艺术家中,我省梅花奖获得者苏凤丽就是其中之一。当晚,她再次唱响了陪伴她近9年,也是她最拿手的秦腔清唱《锁麟囊》选段。在当晚的晚会上,苏凤丽还给戏迷带来了一个惊喜,演唱了大型秦腔贺岁剧《八月十五月儿圆》的精彩片段,在高手如云的舞台上,她的演唱片段近13分钟,饱满的唱腔,精湛的演技,金城票友不仅感受到了秦腔十足的魅力,名家风采令人深深折服。在戏迷的叫好声中,当熟悉的旋律在舞台上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苏凤丽心中已是感慨万千。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苏凤丽简历(成就经典需要工匠精神)(1)

从传唱经典到创造经典

“秦腔《锁麟囊》是我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也是我人生的新起点,通过这部戏我确立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之所以这么说,原因之一就是我是京剧程派的爱好者,如何在保证秦腔唱腔纯正的前提下,以京剧程派的运腔为融合点,辅以程派的身段,让两者融合起来在“秦”和“程”之间找到平衡点。”时隔9年,秦腔《锁麟囊》演遍祖国大地,荣誉加身,在与苏凤丽的交谈中记者才得知,这部早已成为经典作品的戏曲原来竟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诞生的。

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于涛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派有别 流有径——对戏曲流派若干问题的思考及以苏凤丽为样本的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文中写道:“苏凤丽选择以最优秀的程先生亲传弟子赵荣琛先生的表演作为范本,经过不下百次的观看、模仿,她将赵先生的表演印在了脑中,通过对高品质对象的模仿学习,程派的身段在她身上运用自如且与秦腔的表演融合自然,成为秦腔《锁麟囊》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艺术追求不断升华

“梅花奖”是戏曲演员一生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苏凤丽早已懂得除去浮华,静中细思,并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升华。“每一名戏曲工作者都渴望演好剧,经典剧目不分年代,就如同音乐无国界,好戏的观众群体也有着相同的认知。即便是在唱法上‘跨界,我也愿意一试’”。安静下来可以清茶相伴,但说起戏曲苏凤丽的眼神中总是闪烁着灵动的气息。“在演唱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之前,我正带队下乡演出,距离首演只有三天的时间,在三天时间内我要背后唱词还要接受新唱法,对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相对第一次唱秦腔《锁麟囊》,这次我的确有点不淡定了。那时年轻气盛,无所畏惧,现在反而担心观众会不会接受新唱法了。担忧归担忧,连续两天熬到凌晨两三点终于‘拿下山头’。”

让苏凤丽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兰州黄河剧院连续演出4天后,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国家一级编剧、甘肃省著名文艺评论家肖美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实现了两个回归。一是戏曲的回归,二是人性的回归。”

秦腔在陕西有着独特的生长土壤,“高门槛,高水准”是打入该省的两个硬杠杠。2017年底,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在陕西省戏曲艺术研究所剧场接受了陕西观众的检验,潮水般的掌声,观众一次次要求返场,整个剧组为之沸腾。苏凤丽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不认为获得梅花奖是一名演员的巅峰,相反,我认为这个奖是我一个新的起点,我愿意坚守在这条道路上,为观众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

传承需要深耕土壤

除了演出,苏凤丽的日常更加忙碌。5月2日下午,她要去兰州文理学院为大学生上戏曲课,现在她的班级已经有30名学生了。这个数字让她甚感欣慰,“大学生学习得特别认真,其中有几个孩子还挺有天赋,唱得相当不错。在没有上课之前,学生们对秦腔的定义就是‘基本靠吼’,上了我的课之后,她们对秦腔的认识几乎是颠覆性的,原来细腻,柔美,委婉都能从秦腔中体现出来。”

戏曲艺术进入大学校园,潜移默化吸引着大学生加入戏曲发展壮大的队伍,也让苏凤丽的肩上有了责任。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唱上几段,行云流水的韵味,峰回路转和委婉旖旎转换得滴水不漏,大学生陶醉其中,就有了拜师的念头。“拜师是件好事,但对于我而言,我更注重她们是否学到了东西,能否真正从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相比之下,让学生们有真才实学是我走进校园的初衷,也是让戏曲传承不断层的方法之一。”

传承就要在深耕土壤上下工夫,在总结今年的秦腔演出周时苏凤丽欣慰地说:“戏曲名家清唱晚会最大的优势在于,名家和新人同台演出,为新人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业内和观众心中,艺术是唯一的标准,戏好、演员好,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经受住戏迷挑剔的眼光,守得住艺术之路的寂寞,秦腔旦角翘楚非你莫性。(兰州晚报记者 高宏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