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住宅小区对比(哥伦比亚住宅圈的前世今生)

1930年的一天,一个英国男孩诞生在上海西郊法租界内的一处洋房里。他的童年精彩至极,喝可口可乐,吃冰激凌,看美国电影,从伦敦订购玩具,在天主教学校接受贵族教育,家里有十个中国仆人。自他家门口走出,花园内绿草如茵,有河水在屋后蜿蜒,新铺就的宽大街道边,栽满棵棵小小梧桐,连同远处的小水杉们,一切欣欣向荣。

家中有司机将别克车自百米外的车库开出,载着男孩在街道上飞驰。沿街一座座意大利式、西班牙式、萨克拉门托式、加利福尼亚式、殖民地式、圣迭戈式、好莱坞式以及英国乡村式的别墅,在汽车后视镜内一闪而逝。

欧洲各国住宅小区对比(哥伦比亚住宅圈的前世今生)(1)

当时的哥伦比亚住宅圈规划图 资料图

这里是当时上海滩新贵们最挚爱的后花园哥伦比亚住宅圈,由实力雄厚的地产商普益地产公司投资规划,包括了新华路和番禺路一带多栋花园洋房。普益宣称,要把这片阡陌交通的江南水乡,开发成一个美国式梦幻乡村。他们雇佣了一位儒雅的设计师,亲自为每位购置地块的上海政界、商界的上流侨民们设计别墅。在之后的1929~1932年间,近30座洋楼在此诞生,男孩的家就是其中一栋。

“在上海拥有一个永恒的家。”普益这位设计师,汲取了欧洲古典建筑与美国西海岸新兴生活方式,为客户量身定制建筑与室内空间,这是迄今中国任何地产商都无法企及的顶级服务。新舍建造完毕,男孩全家以及每户邻居都同设计师成为朋友。那个设计师名叫邬达克,而哥伦比亚住宅圈变为上海最有权势的圈子。

欧洲各国住宅小区对比(哥伦比亚住宅圈的前世今生)(2)

邬达克旧照与《太阳帝国》剧照 资料图

岁月总是不遂人愿,广告上那句宣传语“永恒的家”,在短短十年后,化为乌有。1941年日本攻陷上海,男孩同家人被从家中驱逐,关入一处集中营,小小孩童经历了人生巨大的转变。几十年后他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来回忆自己这段童年往事,书名叫做《太阳帝国》。而男孩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巴拉德。

侨民撤出后,哥伦比亚住宅圈迎来了各种政府的一路路官员与一波波资本家。1949年后,此圈在新华路的211弄地块更名为新华别墅,被划分给多户人家居住,或变成办公用地。时间流逝近百年,如今新华路、番禺路一带,梧桐老树枝叶交错,水杉耸立已数十米,沿街老屋被居民们称呼为“外国弄堂”,它们有的改成精品酒店,有的作为品牌驻地,还有高墙大门的私宅,而最亲民的是两栋改成餐厅的老屋。只要进去坐下,叫几道菜,就可以感受从味觉到视觉的岁月沉淀。

欧洲各国住宅小区对比(哥伦比亚住宅圈的前世今生)(3)

如今的新华路一带 三三图

整条新华路上,能保留着清晰产权的完整老建筑非常少,品相好、带花园、且能出租的,就更少了,而321号就是一个幸运儿。租下321号的是法国里昂名厨Nicholas Le Bec夫妇,他们与百年前来到上海的法国同胞目的一致,去寻找一片新天地让生活重新开始。

走进321号的大门,餐厅内空间极丰富,餐前酒吧区、法式散客区、雪茄房、户外下午茶烧烤区以及温室落地窗包房,俱全,花园一角还有一处喷泉小广场,可供举行婚礼等庆祝仪式。食客入内,每个角落都有充满绿植以及艺术品摆放,精巧同时拥有浓郁法兰西大宅气氛。对于法餐有深厚把握的总厨Nicholas,每日坐镇餐厅。这个40多岁的男人,只有在回答问题时才礼节微笑,其他时间,表情全无。那不是一种挑剔或者傲慢的态度,而是精力集中的表现。

欧洲各国住宅小区对比(哥伦比亚住宅圈的前世今生)(4)

总是面无表情的总厨,并非高傲,只是专注 三三图

多年来Bistro 321 villa Le Bec 在上海一线西餐行列中,口碑绝佳,不仅是食客,城中几乎所有顶级西餐厅的大厨都会光顾此处,招牌法式自制鹅肝酱、慢煮牛脸肉、酥炸蛙腿、焗烤蜗牛、牛肉塔塔,从酱汁到酥皮,从肉类选材到烹饪火候,均手势娴熟,还有根据中国食客喜好,改良传统法餐的腻滞感,另烘焙面包与甜品亦惊艳。然而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回避了这间餐厅,直到2019年美团点评黑珍珠餐厅指南的评选,给了已在上海营业5年的Le Bec应有的尊重。

欧洲各国住宅小区对比(哥伦比亚住宅圈的前世今生)(5)

烤鸭与大闸蟹是鹿园餐厅的招牌 三三图

新华路上的洋房,很多是七八户甚至十几户聚居,也不知是不是历史原因,很多金发碧眼的海漂,也喜欢挤在这片依稀有自己家乡影子的社区里。人在上海,最寻常的味道就是本帮菜,开在119弄的鹿园餐厅,挤在一片大杂院中的老洋房里,专供江浙精细菜色,搭配新老世界葡萄酒,中西合璧的海派滋味,迎来送往各路中西食客。

金陵烤鸭是这家招牌,大厨出身自南京顶尖大馆,烤得一手好鸭子。同北京烤鸭不同,金陵烤鸭不选白鸭,而是肥瘦适中的江浙水鸭,出炉片开,脆皮之下包着一汪鲜汁,入口没有多余油脂,皮酥香肉嫩滑。清蒸大闸蟹的时节,这家吃能到四五两公蟹,沉甸甸一只,蟹膏玉白,每每入秋,总能见到桌上人手一只、安静拆蟹的食客。

大闸蟹最肥的季节,鹿园有不少蟹宴菜色,鳜鱼丝浇蟹粉是老少咸宜的功夫菜。入秋鳜鱼肥,起肉切成细长鱼丝,过油滑熟,带微微芫荽香,鱼肉无刺而鲜嫩,浇上沸腾蟹粉,浓得裹舌,香得耳鸣。寻常菜色如铁板牛肉粒、海胆拌紫茄,搭配轻重各异的红白葡萄酒,食客吃得乐不思蜀。

欧洲各国住宅小区对比(哥伦比亚住宅圈的前世今生)(6)

Black Bird的餐盘中体现着非常有趣的文化碰撞 三三图

住宅区内总会有大片公共娱乐空间,百年前哥伦比亚住宅圈的派对胜地,就是几步之外的延安西路上的Columbia Country Club乡村俱乐部。这个拥有四幢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和一幢巴洛克式大礼堂的建筑群内,游泳池、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弹球房、跳舞厅俱全,美国建筑师的设计初衷就是“日日开party”。隔壁孙中山之子孙科的别墅,也是邬达克手笔。沉积几十年之后,俱乐部又复开。

重装新开的Black Bird藏在8号楼里,三层空间里三套菜单,二层有fine dining 五道式单人套餐,吃的是创意贵州菜,未上席先有当红调酒师坐镇吧台。冷酒开场,食客们已经很习惯这种西式用餐习惯。上桌时餐具很有寓意,刀叉之外,还有一只镊子,据说是新西兰总厨对于筷子的理解。

Black Bird的餐盘中体现着非常有趣的文化碰撞,同百年前相比,金发碧眼的沪漂们似乎对于中国元素产生了极大兴趣。米豆腐与薄荷入味煎牛扒,烟熏小龙虾黄油蘸鲶鱼排,一道鸭肉糍粑三明治配鸭高汤酱汁,吃得出粢饭糕的香浓。

今日上海开放与发达程度远胜往日,江边市郊亦不乏高级别墅住宅区,但能像多年前的哥伦比亚住宅圈这样,集合了时下新颖建筑风格,贴合主人需求从外观到内部功能全部私人定制的项目,几乎未曾见过。新华路上的主人代代更迭,而老洋房与梧桐树,似乎成了时代的见证者,耐人寻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