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什么时候写的石灰吟(从石灰吟和入京两首诗)

于谦什么时候写的石灰吟(从石灰吟和入京两首诗)(1)

民族英雄于谦(1398—1457年)是明朝浙江钱塘人,出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晚期,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考取进士,进入官场后,历任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重要职务,以耿直、刚毅、干练、廉洁闻名。

于谦也是一位诗人,他最有名的两首诗《石灰吟》、《入京》,可以概括了他刚毅、清廉的高尚品质。

于谦青年时期,立志献身于国家和人民,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唱《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一生忠实地践行了这一誓言。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他的叔父朱高熙趁其皇位尚未坐稳,就发动叛乱。在危急时刻,宣宗率军亲征,很快平息了叛乱,于谦因随宣宗征讨叛军有功,被宣宗钦定为梁(河南)、晋(山西)巡抚。于谦作为两省的最高长官,勤政爱民,轻车简从,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在巡抚任上近二十年,一直不带家眷,一心扑在工作上,把两省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群众爱戴和朝野钦佩。

宣宗死后,英宗继位,开始了宦官王振弄权的年代。这一时期,一是于谦差点被奸臣王振过早害死(最终还是被其它奸臣害死);二是“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独立支撑大厦,力挽狂澜,避免明王朝重蹈北宋“靖康之耻”覆辙,使明朝得以延续将近两百年。

先讲于谦险被陷害的情况,这与于谦的第二首诗有关。

明英宗十分宠信王振,使王振得以肆无忌惮擅权纳贿,培植私党,作威作福,卖官鬻爵,排斥忠良。百官争着向王振献媚取宠,送金银,献财宝。据史书记载,当时 ,凡是想觐见他的官员,至少要送白银一百两。若是献银千两以上,才能巴结到在王振家吃一餐饭。

然而,于谦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每次进京办事或述职,不带任何礼物送给王振和朝中其它权贵。当时,有些好心朋友劝他随乡入俗,顺应时事,虽不送金银财宝,但也该带些地方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之类小物件,以表示对权贵的敬意。于谦听了哈哈大笑,扬起两只大袖子说:“我呀,只带两袖清风去看望他们!”之后,他写了一首七绝《入京》: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说短长。

这首诗表达了于谦不攀附权贵、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成为佳话,受到朝野上下敬佩。然而却触怒了朝中权贵,更遭到王振的嫉恨,要寻找机会必将其除之而后快。

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 ,于谦任山西、河南两地巡抚已达18年,政绩卓著。封建大吏位高权重,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太久,会遭到朝廷猜忌,于谦趁进京述职之便,上书皇上推荐参政(巡抚的副手)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王振一看机会来了,以此大作文章,唆使其党羽弹劾于谦因长期得不到提拔,心怀不满,故意推荐私友故旧向朝廷施压,实属“大逆不道”,英宗不分是非曲直,把于谦关进天牢,并定成死罪。

山西、河南两省百姓,得知于青天遭此不白之冤,纷纷进京上书,达万人之多,跪在天阙之下,要求释放于谦。王振看到民怨鼎沸,深知众怒难犯,只好释放于谦,但却降为大理寺少卿(相当于司法部副部长)。百姓们仍不满意,山西、河南两地的藩王(受到分封的皇帝子孙)周王和晋王也出面为于谦说话,王振不得不同意于谦官复原职。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成为明王朝将倾大厦的顶梁柱。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天,北方少数民族瓦剌人首领也先带领大军南侵。在王振的竭力怂恿下,后勤保障工作还没做好时,明英宗就仓促率50万人马亲征。由于王振的瞎指挥和骚操作,出征不到一个月,明军在土木堡(即今河北省怀来县城东)就全军覆没,王振被愤怒的部将杀死,英宗被俘。之后,也先裹挟明英宗,趁势打到北京城下。京城人心惶惶,达官显贵们纷纷准备南逃,主张放弃抵抗,迁都或投降 ,朝堂乱成一团糟,众大臣一筹莫展。此时,于谦以兵部左侍郎(相当于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身份参加朝议,看到这种情况,他挺身而出,高声喝道:“主张投降和南迁者当斩!”一下子镇住了吵闹的朝臣。接着,他分析了北宋不抵抗金兵的历史教训,来说明必须全力抗击外敌入侵,并列举了可以保卫京城的有利条件。于谦的话打消了大家的恐惧心理,得到不少正直大臣支持,于是,皇太后亲自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主持京城保卫战。

于谦接任兵部尚书后,大力整顿京城现有的20万军队,提高战斗力,合理部署兵力。他虽是文官 ,每次鏖战,于谦总是亲临第一线,鼓励士气,使敌人难以攻破防线。同时,调集各省驻军“勤王”,从外围打击敌人。

在长达三个月的京城保卫战中,于谦勇于担当,表现出一位军事统帅的大智大勇和高超的指挥才能,使嚣张的瓦剌军队一败再败,终于溃不成军,被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军队,一直追击到塞北。

于谦坚决拥戴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继位,是为代宗,英宗被遥尊为太上皇。这样,就绝了瓦剌人以明英宗作为奇货可居的幻想,不得不把英宗释放,向明朝求和。于谦是积极支持接回英宗的大臣,但不同意英宗复位。英宗回来后,虽幽居南宫,但部分大臣和英宗朱祁镇联合,暗里开启了与代宗朱祁钰一场长达八年的勾心斗角夺权斗争。

在这八年中,胸怀坦荡的于谦,一直以国家利益为重,日夜奔波在宁夏、陕西、山西一带边陲,为巩固边防辛勤操劳,不以个人利益为意。

明代宗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于谦等贤臣辅佐下,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巩固边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整治黄河,都取得明显成效,大有中兴之势。

然而,天公不作美,景泰八年,年仅二十九岁的朱祁钰身患重病,这给朱祁镇和一般奸臣有了可乘之机,联合起来发动了“南宫复辟”,朱祁镇重新掌握了皇权,病重的朱祁钰被贬为郕王,不久就病故。

再次登上皇帝宝座的朱祁镇和拥戴他的奸诈之徒,如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最恨最怕的是于谦。他们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代宗信任和重用的于谦,以“莫须有”的谋反罪投入监狱,不久被处死。这位曾写下《石灰吟》的一代民族英雄,就此含冤陨落。朱祁镇一伙害死于谦后,派人去抄他的家产,才发现“家无余资,肃然仅书籍耳”。去抄家的人,面对家徒四壁,也意想不到,目瞪口呆,感慨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