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长沙理工大学的日子(湘大学子探寻忧乐精神的前世今生)

怀念长沙理工大学的日子(湘大学子探寻忧乐精神的前世今生)(1)

红网时刻岳阳7月18日讯(通讯员 谢周任 胡月 摄影 郭相辰 张林雨)忧乐精神有着怎样的精神内核和时代意蕴?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忧乐精神?为探究忧乐精神的前世今生,7月14日,湘潭大学研究生忧乐精神调研团深入岳阳市忧乐精神研究会,回溯历史,寻找忧乐精神缘起,观览岳阳楼,实地探寻,感悟忧乐精神力量。

通过采访岳阳市忧乐精神研究会会长黄军建,参与收集查阅《岳阳楼记》的珍贵史料、梳理岳阳地区文化研究的文本资料,团队成员从纷繁芜杂的资料中挖掘出了《与范经略求书》这一条重要的线索,可以说没有这封求记书,就没有《岳阳楼记》,没有忧乐精神。

怀念长沙理工大学的日子(湘大学子探寻忧乐精神的前世今生)(2)

怀念长沙理工大学的日子(湘大学子探寻忧乐精神的前世今生)(3)

通过查找历史资料,调研团了解到,庆历四年,贬谪巴陵郡的滕子京不畏困难、励精图治、决定重修颓圮的岳阳楼,于两年后向好友范仲淹寄去了这封求记书,委以重任、悉心相托。信中滕子京不仅介绍了岳阳楼的概况,还策划了文章的主题,并随函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此后,范仲淹仅根据这封求记书和一幅画作便创作了《岳阳楼记》这篇气势磅礴、流传千古的佳作。从此忧乐精神在岳阳楼扎下深根,开出繁花,结出硕果。从滕子京的《与范经略求记书》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古名楼岳阳楼成为了忧乐精神的灵魂大厦,激励着中华仁人志士心怀天下、先忧后乐。在岳阳楼实地考察与采访,调研团队对范仲淹、滕子京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以及《岳阳楼记》中的忧乐精神的内涵有了详细清晰的认识,并撰写了近万字的笔记,从中汲取磅礴的思想力量。

怀念长沙理工大学的日子(湘大学子探寻忧乐精神的前世今生)(4)

调研团队的成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调研与学习,对忧乐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感触。追根溯源,岳阳楼作为忧乐精神前世今生交汇的一个重要精神高地、灵魂阵地,其精神内涵质朴而厚重,历久而弥新,并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它的精髓也将在新时代中继承传递、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