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年交通白皮书意见稿(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45分钟以内)

当前,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速构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进入关键时期。经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历时3年编制完成。

11月2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于福林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介绍和解读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畅谈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蓝图,并为广大网友解答相关问题。

上海2022年交通白皮书意见稿(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45分钟以内)(1)

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45分钟以内

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上海2022年交通白皮书意见稿(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45分钟以内)(2)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是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推进上海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促进交通领域社会共治的“倡议书”。于福林谈到,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总体框架可概括为“1 3 6 12 46”,即1个总体目标、3个战略取向、6个理念变革、12个板块46方面具体政策导向。

其中,1个总体目标是要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于福林介绍,未来十年,上海要凸显交通为民的理念,交通出行更便利,出行选择更丰富,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要建成融入国家交通网络主骨架、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与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多种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要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交通服务管家化、交通治理孪生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实现出行“一票制”、货运“一单制”、付费“一码通”。

此外,绿色也将成为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的底色。于福林强调,中心城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75%,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NOx污染物排放减少30%,力争实现交通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同时,要动态适应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扰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打造更具弹性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体系,保障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

多模式轨道交通融合运营

优先发展慢行交通

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将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轮渡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共享出行为拓展的多层次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于福林表示,多模式的轨道交通将进一步融合运营,市民出行更可靠、更舒适、更便捷。要更注重线路优化,加快形成由骨干线、支线(区域线)、接驳线及多样化线路组成的多层次线网,来适应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模式。同时,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确保80%以上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半径范围内有公交换乘。

此外,白皮书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关注,就是将慢行交通提升到优先发展的地位。于福林强调,要结合城市更新、15分钟生活圈打造,全方位营造宜行宜骑、全龄友好、空间融合的慢行交通环境,慢行网络更通达、更连贯,秩序更规范、更文明,空间与生态、生活、人文等呼应融合。

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

未来十年,上海将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推进港口和机场设施扩能提效和集疏运体系优化,保障港口设施能力满足年集装箱吞吐量5500万标准箱;上海机场设施能力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8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50万吨的发展要求。于福林表示,航空枢纽要打造世界级洲际转运中心,塑造货运新优势,建设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支持主基地航司打造超级承运人。同时,全面增强上海海空枢纽的国际性和开放度,扩大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影响力,增强双循环链接的“硬支撑”并提升软实力。

坚持创新驱动与数字化转型

当前,交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于福林介绍,未来上海交通发展将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

其中,交通设施装备智能化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打造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枢纽、智慧邮政,推广自助式、无人化服务,提高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和防疫能力。交通工具自动化主要是推动自动驾驶在出租汽车、共享出行、无人配送等方面的应用,结合新城发展特色,开展公交车、园区物流车、集装箱卡车等自动驾驶试点示范。交通出行管家化则是出行即服务由理念逐步变为现实,MaaS系统将整合全出行链的信息,为乘客提供出行规划、路线导航、交通付费等“一门式服务”,乘客可享受“一票制”“一码通”、可预约的服务新体验,拥有交通出行的“大管家”。于福林介绍。前不久,上海交通推出了“随申行”,整合了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等信息。年底时还可做到乘车码、地铁码、随申码“三码合一”,实现“一码通行”。

于福林还强调,未来市交通委将引导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出行服务、车路协同等重点领域,编制出台具有引领性的规范和标准,引导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推动多场景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