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发展(让旅游扶贫遍地花红)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 陈振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黔东南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发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黔东南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发展(让旅游扶贫遍地花红)

黔东南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发展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 陈振垚

猴场会议,被史学界称为“遵义会议的前奏”、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1934年12月31日下午5时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史称猴场会议。

12月8日,国家旅游局主办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实地采访团来到瓮安。走进猴场会议所属地瓮安县城,干净的街道和清澈的穿城河给人一种无比清新之感。以“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百里画廊,天然凉都”为重点旅游品牌塑造的瓮安县,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也站在生态发展的高度,实现地域美,人民乐。以小看大,曾经“伟大转折前夜”的议会地,现在正在利用红色文化和旅游发展实现自身发展的伟大转折。

猴场会议会址一角

让红色旅游长板更优

说到红色旅游,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遵义会议、猴场会议等历史转折点,猴场会议在红军长征途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奠定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也让红色旅游成为瓮安县发展旅游的长板。

据了解,瓮安县红色旅游资源既丰富又经典。红军长征途中,曾在瓮安四进四出,留下了较多的革命遗迹和遗址。有意义重大猴场会议会址及附属毛泽东行居、红军干部团旧址;有长征中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有红军入黔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桐梓坡农会和桐梓坡游击队旧址;有垛丁关战斗、擦耳岩战斗、黄泥凼战斗留下的遗址;还有众多红军标语和丰富生动的红军故事。这些所有红军长征足迹,都为后人缅怀先烈、追溯红军革命足迹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也为瓮安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绝佳的优势。

近年来,瓮安县立足红色文化和黔中交通“大十字”的优势,让该县的旅游产业初步实现井喷式发展。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瓮安县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259.85万人次,同比增长148.76%,旅游综合收入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63.9%;接待入境旅游者260人次,同比增长19.27%。

有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更应该保护和修复遗址,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商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做优做强红色旅游长板。

今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猴场会议会址开发了专属的纪念金币、纪念银币、水晶钥匙扣,让来这参观的游客能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了解猴场会议。在猴场会议会址出口处设有专门的纪念品售卖点,为游客提供红色书籍及纪念商品。同时,瓮安县及时更新会址信息向社会各界展现猴场会议会址新面貌,通过更新信息让慕名而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更直观深刻的了解猴场会议会址及瓮安县红色旅游文化。

猴场会议会址内的长征主要领导人雕像

旅游扶贫是红色旅游的重中之重

“黔南州旅游资源非常地丰富,红色旅游资源是黔南旅游资源中的重中之重,旅游扶贫更是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黔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杨忠明说到。

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旅游发展了,经济增长了,怎么使老百姓享受到旅游扶贫成果,分到旅游发展红利是个重大议题。

瓮安县所属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个欠发展的地区,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50.24万人,仅瓮安县20个适合旅游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就多达14326人。

为切实解决百姓穷,百姓难的问题,黔南州政府通过景区建设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组织农民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后备箱工程”、“万企万村对口帮扶行动”等,以实现旅游扶贫目标。据统计,目前瓮安县通过旅游带动已完成1501人脱贫,完成率为75.05%。其中参与乡村旅游带动脱贫211人,参与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带动脱贫299人,参与旅游住宿就业带动脱贫124人,参与旅游餐饮创业就业带动脱贫171人、参与旅游景区建设带动脱贫697人。

“我今年81岁了,特意来猴场会议会址感受一下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现在我们村里路通了,粮食多了,房子也比原来的大了,日子也更美了,但是我依然铭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共产党人留给我们太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一直跟着党的政策走。”来自牛场镇黄家湾村的81岁老人黄维武看着猴场会议会址坚定地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