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可以吃新鲜的三叶草吗 可以生成叶绿素的兔子

兔子可以吃新鲜的三叶草吗 可以生成叶绿素的兔子(1)

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兔子可以吃新鲜的三叶草吗 可以生成叶绿素的兔子(2)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换一种我常用的说法就是,对于生命科学来说,唯一不例外的就是例外。这些“例外”,让我们感受到造物的神奇,认识到众生应平等,也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无限可能。

不少科幻作家都曾经想象,要是能用生物技术让人类皮肤像植物一样含有叶绿素,每天晒晒太阳就能合成所需的营养成分,就不用吃饭了。

其实这是可能实现的。有一个生物学理论叫“内共生假说”,这个假说认为最早的真核生物是不含叶绿素的,是含有叶绿素的原核生物被真核生物吞噬,变成了真核生物中的叶绿体,不断为真核细胞制造养分。这些含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就是最早的植物细胞。

但以目前的技术而言,暂时还不能让人体产生叶绿素。但世界上真的有一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就能生成叶绿素,同时它也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能生成叶绿素的动物。这种动物就是海兔。

兔子可以吃新鲜的三叶草吗 可以生成叶绿素的兔子(3)

海底的“小兔子”

海兔其实是一种软体动物,只有几厘米长,也有些大型的品种,能长到几十厘米(比如加州海兔)。它又叫海蛞蝓,蛞蝓就是鼻涕虫,海兔和蛞蝓都属于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算是远亲。海兔的体型和蛞蝓也有几分相似,都是软绵绵的长条状,螺壳已经演化成体内的内壳。

海兔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专管触觉;后一对又长又大,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并拢,笔直向上,就像兔子的两只长耳朵。所以古罗马人把这种动物称为海兔。

兔子可以吃新鲜的三叶草吗 可以生成叶绿素的兔子(4)

海兔体内有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长在身体下方,遇敌时,能放出大量紫红色液体,将周围的海水染成紫色,逃避敌人的视线,就跟乌贼喷墨汁一样。它还有一种腺体在身体前面,能分泌略带酸性的乳状毒液,气味难闻,其他动物接触到这种液体就会中毒,甚至死亡,海兔就是用这种化学武器吓退天敌。

海兔分泌的毒液里含有海兔毒素,海里游泳的人接触到海兔毒素会皮肤发痒、糜烂,而在1970年,太平洋的斐济岛也发生过因为食用海兔造成的食物中毒现象。海兔毒素属于短链状肽类化合物,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可以用于研发抗癌药物。

海兔跟蜗牛一样,是雌雄同体的生物,它们体内的雄性生殖器是“一次性用品”,每次交配后阴茎就会脱落,然后长出一段新阴茎,供下次交配使用。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动物有可再生阴茎。海兔交配受精后会产下一长串的卵,卵与卵之间相互以蛋白质胶状物黏成一米以上的长条,最长的能达到几百米。海兔的卵索带很像粉丝,所以又被称为“海粉”,可以用来煲汤,有清热养阴,润肺消痰的功效。

不少海兔都有毒,不能吃。虽然很多餐馆里都有“爆炒海兔”之类的菜,但餐馆里的“海兔”是另一种动物,那是一种小乌贼,又叫笔管鱼,因为它在海底的逃跑速度很快,跑得像兔子一样快,所以俗称海兔。但它和真正的海兔是两种动物。

唯一能产生叶绿素的动物

海兔颜色多样,而且体内色素多数来自食物。比如爱吃红藻的海兔身体呈玫瑰红色,吃绿色藻类的海兔身体呈绿色。科学家还发现,一种通体碧绿的海兔体内含有叶绿素,可以自身进行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这种海兔以藻类为食,吃进去的藻类大部分细胞质都被消化吸收了,但叶绿体却被保存下来,留在海兔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然而,藻类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大部分基因,包括合成叶绿素的基因,都在细胞核基因组。如果海兔仅是从藻类中摄取叶绿体,还是无法长时间进行光合作用。而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用藻类喂养海兔2周后,便不再给它任何食物,只给它晒太阳,但它仍然健康地生活了一年。这个实验说明,海兔自身就含有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可以维持体内叶绿体的正常功能。

科学家用了同位素追踪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发现海兔体内含有叶绿素的基因序列,海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都是它自身合成的,它也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能合成叶绿素的动物。

对于海兔体内的叶绿素基因来源,科学家们有两种猜想:一种猜想是海兔的肠道细胞在摄取叶绿体的同时将藻类的DNA一并摄入,并整合到基因组中;另一种猜想是藻类自身携带的病毒发生了变异,侵染海兔细胞,并把叶绿素基因带入海兔体内。不管藻类的叶绿素基因是通过哪种途径到海兔体内的,这个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海兔的基因组里,而且海兔的生殖细胞里也含有这个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

海兔与诺贝尔奖

除了体内的叶绿素基因,海兔的神经系统也让科学家非常感兴趣。与高等动物相比,海兔的大脑十分简单,只有两万个神经元,而且它的神经细胞很大,用肉眼就能看到,研究者可以把微电极插入它的神经细胞中进行实验。所以海兔是研究神经生物学的理想材料。

兔子可以吃新鲜的三叶草吗 可以生成叶绿素的兔子(5)

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就是以海兔为实验动物,研究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基本机制。他发现用水流冲击海兔身体时,海兔会将柔嫩的外鳃缩回体内,以免受到外界伤害,这种反应又叫缩鳃反应。在用水流冲击海兔时,如果同时施加电击,海兔的缩鳃反应会更强烈,此时它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会增加,使神经细胞产生膜电位变化,加强了缩鳃反射,这便是短期记忆产生的分子机制。海兔受到多次外界刺激后,就会在突触末梢不断合成新的蛋白,长出新的突触,产生长期记忆。

坎德尔从海兔身上发现的学习和记忆作用机制,基本上也适用于人类。他也因为这个发现获得2000年的诺贝尔奖。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尹哥聊基因,作者尹哥聊基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