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

有人曾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却觉得,如果没有万卷书的积淀,即使足迹遍及全球,眼中看到的也只是千篇一律的风景而已。

一个自幼酷爱诗词的妈妈,自然也养得出了一个也喜欢诗词的少年,从唐诗到宋词,从古文到白话小说,一直都是我的最爱,而现在也成了轩同学的最爱。

都说世间知音难觅,其实还有一个捷径,就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与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会变成那个世界上与你最相近的人。

你读李清照,他懂赵明诚;

你读红楼梦,他会念《枉凝眉》;

你读《三国演义》,他会背诵《出师表》;

你吟诵《满江红》,他会说《岳飞传》;

每逢此时,我总会庆幸,世间居然有这样一个人,他与我日日相伴,他与我相谈甚欢,他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知音。

每逢寒暑假、十一长假都带孩子出门旅行,但是真正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这还是第一次。

一场关于诗和远方的旅行~~三国风云Ⅰ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

说起三国,轩少在六岁的时候看完了少儿版的四大名著,但是当时最喜欢西游记和水浒传。

没想到去年偶然又翻开了三国,于是开启了重读三国。

由于三国演义也是轩妈的最爱之一,刚好家里也有藏书,于是重新拿出来陪轩少一起看,也是为了轩少聊起相关话题的时候,不要答非所问才好。

当三国一些地名反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交谈时,于是有了念头,既然可以"带上孩子,跟着诗词去旅行."为什么不能"带上孩子跟着经典名著去旅行呢?"

(温馨小提示:关于少儿版的四大名著,在小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简单读一读。

等年龄越来越长,家长可以引领着孩子一点点接触原著。因为那所谓的少儿版名著其实被压缩的只剩下故事梗概了,一些心理描述和细节描写都被忽略了,而我们读书的核心更应该是通过这些细节描述来理解人物内心的,进而更深刻的解读整本书。

有时我们不用担心原文生涩难懂,只要我们能理解,孩子基本也能理解。

在为出行提前准备功课之时,我领着轩少第一次读《前出师表》时,轩少就嫌它废话太多。可是在轩妈领读了几天之后,居然可以朗朗上口,还能流畅的全部背诵下来了。

三国线路: 自冀州出发---宿许昌 访曹丞相-----进南阳顾诸葛草庐-----途径新野(刘备旧地)--过荆州(兵家必争之地)--寻赤壁 感受两千年前的战火硝烟----返邺城 袁绍的老巢,曹操建三台之所(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归赵云故里正定 拜赵云庙。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2)

  • 三国风云第一站:闻听三国事 每遇到许昌
  • (2月17号-初二,游览时长:4个小时)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3)

春秋楼 霸凌桥 曹丞相府

夜游春秋楼

吃过晚饭,我们一路沿着街道探访丞相府,因为酒店就定在丞相府周围,走了没多久就发现来到了一条古街前,古街贯通南北,里面人山人海。

轩爸看完地图说道,这条古街就是衙前街,衙前街北头是曹丞相府,南头便是春秋楼(关宅,也就是当年曹操赐予关羽的宅邸。)

我们顺着人流一路向南,在 古街的尽头,往东一拐就是春秋楼了。

很遗憾晚上的春秋楼没有开门迎客,历史上春秋楼的配套建筑曾经一度被战火损毁,但是主楼是自元代一直存留至今的古代建筑。这座春秋楼就是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曹所擒,曹操拜关羽,封汉寿亭侯时,赐予关羽的宅邸。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4)

霸陵桥典故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

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

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5)

后来关羽得之刘备消息,准备辞行曹操之时,因曹操拒见,关羽无奈,只好“挂印封金”于此,拜书告辞。

曹操得之,追至灞陵桥为关羽送行,还给关羽赠袍送金,而关羽恐其有诈,便立马于桥上,用刀尖挑锦袍披挂身上,并勒刀回头称谢日:“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遂下桥往北去。

这一系列典故中,还涉及到许昌另一个景区“灞陵桥”,这座桥原称八里桥,只因关羽这件“马上挑袍辞曹”于此而闻名。

此处为原来旧址处修建的灞陵桥,并在其旁修建了关帝庙一座,世受人供奉,用以纪念关羽当年,不被代高官所贿,不为万金所动,不远千里辞曹寻兄的忠肝义胆。

当然从侧面也更说明曹操的爱才之心,一个“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一代枭雄,面对关羽,即使知道日后会成纵虎归山之祸,但仍不忍杀之的那份爱惜之情。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6)

所谓英雄惜英雄大概就是如此吧,正因为有了这霸凌辞别的前因,才有了曹擦赤壁大败之后,败走华容道之时的幸免逃脱。

这些典故因为我们都是刚刚读完三国,早是熟烂于心的桥段了,没想到到了实地探访时,忽的就感觉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立刻呈于眼前,而不仅仅是脑海中的那些文字了。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7)

夜访春秋楼后,我们原路返回,一直走到南头的丞相府,正好巧遇曹丞相府内的上元灯会,只看丞相府内灯火通明,异彩纷呈。因为正月里的灯会,丞相府的开放时间也延长到了晚上九点半,这算不算是上天眷顾呢,不仅逛了丞相府还可以意外收获一幅上元灯会的美景。

买票进了丞相府,迎面而来的当然是曹操的巨大雕塑,还有矗立在两旁的曹操爱将的人物彩灯,其中一个最扎眼的当属绿袍红面的,不用猜当然是关羽了,轩少立刻说道,“难道关羽也算上曹操的阵营吗?”。

哈哈,我猜想因为曹操这段惜才、爱才的故事太让世人钦佩,既然生前不能做曹操的爱将,就用另一种形式表现一下吧。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8)

求贤堂

走进丞相府,早已被那遍布每个角落的美轮美奂的主题的彩灯场景弄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

求贤堂前面还有夜场的精彩的魔术表演,我们看了一会,就进了求贤堂进去,堂内四壁的展示曹操生平求贤用人的事迹:用"子房"来亲切称呼荀彧,光脚出迎见许攸,青梅煮酒与刘备,高官厚禄待关羽,这样的惜才、爱才之举在曹操身上不胜枚数。

曹操之所以能从白手起家,并破吕布,灭袁绍,平刘表,并北征乌桓,都与其求贤若渴的行为密不可分呀!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9)

议事厅

从求贤堂出来,就进了议事厅的大殿,一进议事厅,就看到曹操与诸将正在议事的场景。

轩少立刻认出了正对面这位一只眼睛的大将夏侯惇,然后紧跟在曹操身后的贴身侍卫就是许褚,中间两位谋士是荀彧和荀攸。

其他几位武将应该是曹洪 曹仁,另外几位谋士应该是郭嘉.......后来我们转到场景的右脚边看到了人物提示,轩少还真猜对了前面那几个。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0)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1)

说起对这些人物的熟悉,我还真有点自愧不如呢,看来回去还要更仔细的阅读三国的一些细节。只要熟悉到一定程度,就能将每个人的特征熟烂于心了。

就如同我读红楼梦一般,熟悉每个人的特点,熟悉每个经典场景,于是一进荣国府,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走到每座殿前,只有抬头看看大殿的匾额,就能将殿内陈设的该是那个场景猜个八九不离十。

由此我才忽然明白,去任何一个人文和历史景观,要么又浓厚的功底,要么就要做一些功课有备而来,不然就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不知所云。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2)

藏兵洞

轩少最最喜欢的就是丞相府里的藏兵洞了。

藏兵洞,也叫转军道,为曹操的军事设施。传说,曹操迎汉献帝建都于许,可谓春风得意,但有一条不称心:许昌境内均是平原,没有屏障,军队行踪容易暴露。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3)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4)

曹操每想起此事,心中总是不安。一日,谋士郭嘉说出了“地下用兵”四个字。曹操纳之,选几万名亲兵秘密开挖地道。不到半年时间,一条“长约45里的藏兵洞”就挖成了。

这个藏兵洞的入口在颍川郡的颍阴城(现魏都区境内),出口在许都毓秀台下。这45里通道神出鬼没、出奇制乱、机关重重。

买票进入藏兵洞内(这里要单独买票的),在大厅处看到一些内部简介,里面有翻板机关、射箭机关还有翻眼儿机关和射箭机关,还有猫耳洞和消息处,军事机密处,机械室和灶井室。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5)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当属翻版机关了,当时洞内昏暗一片,我们并不知还有这等机关,只是能隐隐从四面听到机械开关和滚动的巨大声响,等我们迈上翻版机关之后,走到正中间的位置时,脚下的木板突然下翻,并从下面透出光来,还看到了下面铺满了巨大的铁钉(当然这属于游客体验。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6)

所以我们脚下这时踩的是一块透明玻璃板,如果真的踩到真实的翻版机关,整个人摔下去就被扎成筛子了。),因为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虽然踩在玻璃板上,但真实的感受其实是很惊悚的。后来又来到滚石机关出,也是相同的感受,昏暗的甬道内,正走着走着,就在拐角处突然一个巨大的石头(直径大约700-800毫米的石湫)从迎面的坡道滚落下来,如果不是景区设计的机关体验,在跟前拦住了石头,走到这个位置的人一定会被石头砸伤的。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7)

射箭机关也是这样出其不意的设计,就是突然走到某个位置,隐藏在旁边的洞内的士兵就数箭齐发,让敌人来个措手不及。

我想这大概是咱们抗日根据地里面地道战的雏形吧。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8)

赋诗楼

最后来到了最里端的赋诗楼,历史,如果没有了曹操,就不会波澜壮阔;文学,没有了曹操,就不会有建安风骨。

再次回到我们的主题-带上诗歌上路,曹操的乐府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应该是《观沧海》、《龟虽寿》和《短歌行》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该篇以其短小精悍的四言乐府的形式,像世人展示了当年曹操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时的壮丽景色,并用以景言志的方式表达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进取之心 。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中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展示出一位枭雄虽至暮年,但仍然胸怀大略、锐意进取的精神。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19)

我将《短歌行》的分享放到了后面赤壁那一站,与苏轼《前赤壁赋》放在一起欣赏,才更让人印象深刻。

读曹操,到许昌,一座千年古都,一座因曹魏文化而经久不衰的文化之城,他给了我们后人一个支点,站在此处,就可以通过文字穿越千年,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群雄逐鹿中原的豪迈。

前一阵轩妈和轩少一起读三国时,正好读到此诗时又刚好在为旅行作功课也在读到《赤壁赋》,同读此二作,对理解东坡的《前赤壁赋》时颇有裨益,想当年曹操率百万雄师,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天蔽日,何等的踌躇满志,最终还是被困周瑜,将刚刚到手的荆襄九郡拱手让出了。

由此引出后面这一段,反应东坡当年豁达和超脱的人生态度,据说这篇赋的结尾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哲学有研究的朋友真的可以仔细读一读片尾部分。由于篇幅有限,后赤壁赋不在赘续。

《前赤壁赋》

读书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关于三国的理解有很多种,以上是轩妈、轩少和轩爸的一些粗鄙之见,加上此处实地探访的感受,就形成了这篇游记,其实感觉更像是我们一家人重读《三国演义》的心得和体会。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20)

记得自己年少时读三国,多半是看热闹的心态,当时只记得十八路诸侯光名字记起来都很繁琐,再加上那么多的阴谋、阳谋,感觉充满了新鲜和刺激。

而今重读时,更多的是对人物内心的变化和观察,更愿意细细去品他们每一个人物功败垂成背后因果关系。

儿时当然最喜欢用“好人”和“坏人”来定义每个人,而今却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很难这么简单的去概括,因为成年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21)

我也曾在看到曹操杀死吕伯奢全家时,对这样的凶残之举深恶痛绝,或许正是这样的决绝的性格才能有这一袋枭雄的崛起吧。

而当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之时,就早已看透刘备必是不凡之辈,却没能下决心杀之。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22)

当曹操劝降关羽之后,除了给予其高官厚禄的优待,更多的是想和关羽建立一份亲密无间情感,企图用感情牌来打动关羽留在自己身边。

即使如此,还是有了关羽后来的“霸陵挑袍的辞别”和“过五关斩六将的一往无前”,面对人才时,曹操性格里的奸诈和狠毒就会全部藏起来不见了。

三国演义故事全解(家有男孩痴迷三国演义)(23)

即使是在当年的长坂坡,曹操看到赵云那般勇猛的在曹军之中七进七出时,处于爱才本能就下令士兵不得放冷箭伤及赵云,只许活捉,这又何尝不是惜才、爱才之举呢?一个猜忌、奸诈、狠毒的枭雄因为有了这样温情的一面,居然让人也不那么容易恨得起来了。

【未完待续.....】

一场关于诗和远方的旅行~~岳飞 一代名将壮志难酬

诗在心中,路在脚下,带上孩子跟着诗词去旅行


作者:晓晓,一从一个文艺清新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十岁顽童的辣妈。喜欢读书,爱好写作,一直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了十年的亲子阅读和陪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一起成就最好的他和最美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