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

莎士比亚凭什么红了四百年?

莎剧为何具有一翻再翻的价值?

理解莎翁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

翻译莎翁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进程!

让我们一起再次理解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2)

傅光明,曾拜萧乾先生为师,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立志凭一己之力用十余年时间新译莎士比亚全集,现已出版“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2019年11月1日、3日、4日,在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邀请和支持下,傅光明围绕《新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二辑)》,举办了多场讲座,并与陈思和、陈子善、杨扬等众多国内知名学者齐聚上海师大光启讲堂,共论莎翁,堪称重新认识和吸纳莎翁文化遗产的思想盛宴!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3)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4)

陈思和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人文学院副院长

傅光明将把壮年和老年全部贡献给莎士比亚,严格地说,这不仅是一个文学事件,而是一种信仰!需要抗衡时代中的碎片化、浅薄化、庸俗化,这是最艰难的地方!

他每翻译完一部就写一篇导读,每篇五六万甚至十万字,没有一句空话,没有一句“神采飞扬”评论式的话,全部是考证。他基本上没有说“我认为莎士比亚怎么样”,而是考证莎士比亚剧本里大量的细节、情节、原型!

我以前读过一本《英国文学史》,书中讲莎士比亚不是一个平原上的独秀峰,而是群山当中的一座,可是除了莎士比亚,其他人我并不太了解。但是我读了傅光明每次给我的导读,我觉得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英格兰文学不得了、戏剧不得了,了解了整个英国和北欧一带戏剧发达的程度,这种情况我们中国也是这样的。比如《水浒传》,都是之前的说书人一点一点汇集起来,最后成就了《水浒传》。

我觉得傅光明已经算是一位莎士比亚专家,等他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成就,也当之无愧。所以大家应该用自己的力量鼓励他,让他争取努力地把这件浩大的工程做完!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5)

陈子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傅光明新译本的导读,对莎剧的方方面面做了考证和梳理,这种工作并不是从他开始的,梁实秋就是这样做的,朱生豪基本没有这样做。比较而言,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梁实秋那个时候肯定有很多东西都看不到,傅光明做得更具体、更详细、更全面,这需要花工夫的,不仅是翻译,还要进入研究的层次。

我在想,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做多少事?对傅光明来讲,他的前半生就献给了萧乾和老舍,尤其是老舍,他的后半生就献给了莎士比亚。

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离目标越来越近,但是还有三分之二的莎士比亚全集等待他翻译。而且,越译到后来,他可能对自己原来译的又有了新的想法,这在翻译过程中是难免的。傅雷翻译《高老头》就重译了,原来的译本傅雷自己不满意,说不定傅光明过了五年、八年以后,又要重译莎士比亚,所以他后半生肯定不断地跟莎士比亚纠缠,这很值得我们期待。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6)

杨扬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

莎士比亚剧本最早都是演的,所以它适合于朗诵。上戏每年都要排演莎士比亚戏剧,由英国导演来直接执导,不是中国导演,所以有些剧比较偏的。去年我们就排了《哈姆雷特》《悍妇记》,但是我看后不太满意,因为学生了解得太浅,对英国的戏剧情况不是特别了解。

戏剧性和文学性的关系怎么处理,文学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从表演的角度出发,应该如何强调戏剧性?现在戏剧性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戏剧性注重于文本和剧场,现在可能注重于观众和舞台的表演效果。我觉得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过程中,应该平衡两者,二十一世纪不仅应该注重文本,应当把表演史这方面的内容吸纳进去。

文学不是靠字面意思,里面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傅雷先生为什么翻译得好,你到巴黎老城去看一看,会觉得他把那种气息翻译出来了。现在,许多外国文学著作一旦获奖,中译本马上就出来了,我觉得多半不会是好的译本。有的翻译作品,跟讲了一个中国本土故事差不多,没有那个国家语言的滋味跟气息。所以,这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我非常期待光明兄接下来的翻译工作!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7)

宋炳辉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

傅译本大量注释的意义是多个层面的,我也对照过梁实秋译本的各种注释,基本都是学者型的注释。我觉得傅译本的注释有几个指向:

第一个层面,把莎剧的时代背景,包括莎剧故事发生的背景,都在注释中体现出来了,傅译本和梁译本在这个层面上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另一个层面,傅光明其实考虑到,作为文学读本的莎剧和作为表演脚本的莎剧之间的联系。莎剧里面有很多对话,不一定是指在场的人物,有可能是指一个话题,这种情况是非常多见的。

傅光明的注释和导读,能够使读者马上进入戏剧情景。这个层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学术性,但恰恰顾及到了莎剧作为一个文学文本在中国流传的效应。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非常用心,这当然也有助于表演,有助于中国的导演或演员去理解莎剧本身。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8)

王宏图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任何翻译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刚才大家很赞赏傅雷先生的译本,实际上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发现他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把高老头变成了中国老头。

我们把翻译的原文跟译文比较,就像音乐当中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演奏,像梁实秋先生、朱生豪先生、方平先生,他们的译文对比现在傅光明先生的译文,尽管当时的语言是比较完美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我们有不满足感,每个时代的确对翻译有新的渴求。

每个翻译者就像演奏家,处理得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可能觉得很疑惑,认为原本是中心,但是,经过那么多时代、流转过那么多国家以后,读出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在舞台上演的莎剧给人的感觉更深,即使不是截然不同,那种格调、音高,也有各种细微的差异。

傅译本主要还是用散文体,方平先生主译的是诗体,诗体跟翻译散文体谁优谁劣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尤其是在古典翻译过程当中。田德望先生去世以前把《神曲》翻完了,因为汉语跟英语相距那么遥远,完全复制它的音律的确很困难,有时候反而会给它戴上镣铐,我觉得傅光明的考虑,还是想在散文体当中,能够把各种神韵和气息更流畅地表达出来。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9)

陈军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首先很钦佩光明兄的定力,在浮躁的时代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能够静下来看看光明兄的翻译,看看他的导读,我觉得非常好。

我看了光明兄的莎士比亚,我觉得他的翻译是立足戏剧本体的傅式莎译诗体。当然,除了诗化他也注意了文学性。他的翻译注意了口语化、个性化,对话也很生动俏皮,所以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

我看了他的一些导读,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文学本,而是一个演出本。我们一般讲剧本就是脚本,它定不了稿,因为要呈现给观众的,要不断地修改。翻译莎士比亚的时候要还原到那个场景当中,我觉得傅光明还是做得很好的。这一点跟他的研究是分不开的,跟他的田野调查分不开,因为他也去英国,对宗教、社会、历史、文化都有研究,所以我想光明兄不仅仅在翻译史上有地位、在文学史上有定位,还有很大的价值,我想他在演出史上也有价值,因为你这个更加接近演出本。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0)

孙会军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导读在后面不会干扰读者的阅读,同时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这部剧的人有所帮助。除了导读之外,傅译的学术性还体现在脚注上。这个脚注的作用是使中文读者可以获得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没有这个注释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但是却无法感受到莎士比亚里面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

除了突出的学术性,傅译莎的表演性也是非常鲜明的。傅光明的《李尔王》译本有着非常丰富的舞台提示。舞台提示为舞台表演提供了方便,对读者来说增加了画面感。

翻译莎士比亚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每个时代都需要每个时代莎剧的译本。从译文的底本选择来看,傅译莎有明显的优势,对于读者和舞台下的观众而言都是尚佳的选择,傅译莎是很棒的选择,为傅译莎点赞。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1)

张薇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是把傅光明老师这九本书的导读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了的。这个导读是博采众长,吸收了很多国外权威版本的精华之处。我觉得他这套书是国内莎译本资料最全的,所以我非常敬佩。为什么说这个导读很有学术性?我大致说一下观点:

第一个,考证翔实,这是做学术的一种态度和原则。他不仅考证了很多资料,而且他还比较了不同版本的优劣之处,然后又指出莎剧对原素材推陈出新创造性的改写,还揭示了莎士比亚的高明之处,他有他自己主观的评价。

第二个,他借鉴了莎史。他把很多西方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都融入到了他的分析和导读当中去,我觉得这是他这个版本最大的亮点。他不仅有捧莎派专家的观点,也有倒莎派的观点,他非常巧妙地在他的分析当中涉及了,他是融到里面了,我觉得这是第二个学术性的体验。

第三个,很多注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莎剧当中细节的注释,傅译本把它凸显出了,所以把莎剧的大众性和世俗性显露出来,还原莎剧原来的面貌,雅俗共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开场有一段挺黄的对话,为什么莎士比亚要用这么黄的对话来开头,傅老师总结了三个作用,第一个是吸引观众的作用,第二个是戏剧结构需要的作用,第三个是身份认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他借鉴了一些理论,比如说圣经原形批评的观点,还有女权主义的审美范式,但是他并不凸显理论性,他巧妙地把话语自然地融入分析当中去,所以这就区别于一般的论文专著的写作风格,这更符合导读的原则,因为这个书是普遍的读者应该看的。

第五个,他借鉴了莎剧的演出史,包括影视演出的材料。不同时代的莎剧演出以及电影电视的改编,其实都是说明后世对莎剧阐释了丰富性和多样性,都是有助于读者对莎剧的理解。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2)

李清宇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

傅老师译本中的导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我们去理解莎士比亚的钥匙。我在导读中发现,他是在对于人物和莎士比亚一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来做翻译。从他翻译的中,我也看到了他对于莎士比亚,对于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些人物所具有的一种了解之同情。对于老年人和青年人,傅老师对于这两种人在不同年龄的人性的把握,我觉得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人性的一般性。

读傅老师的译本,我对于他的注释也非常关切。傅老师把注从翻译界常用的尾注改成了脚注,这样在读的时候就相当方便。傅老师的译本对于莎剧中大量的关于性的双关语的阐释没有做任何的回避,而且给予了一种揭示,我觉得这也是译本非常突出的方面,也是我对于莎士比亚有了一个全面的、重新的一个了解,非常重要的一个路径。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3)

王改娣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

莎士比亚翻译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从朱生豪、方平、梁实秋翻译的全译本,然后再到现在,我所知道有两个人要在有生之年翻译完莎士比亚。这两个人一个就是傅光明先生,还有一个就是许渊冲先生。许渊冲先生跟傅光明先生,我觉得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共同之处在哪呢?两个人都是从中文转到英文的翻译。

我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傅光明先生,他在谈老舍,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研究老舍的。突然让我参加这样的会议看莎士比亚的翻译,我确实是有一点吃惊的,因为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所以我希望您跟许先生你们两个人加油,把《莎士比亚全集》拿出来。作为莎士比亚也算是为他痴狂的人,很希望看到很多不同的译本,因为每一种翻译都是一种阐释,每个的特色是不一样的。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4)

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我是搞文学批评的,但我还是对傅老师的导读很感兴趣。今年上半年读到傅老师的《天地—莎翁》,这是关于他翻译的悲剧的导读,我读了以后,我觉得这是做了一个很好的事情,不想了解这个信息的读者可以只读译文,想了解这个信息的读者可以去翻一下这个导读到底有哪一些文化背景帮助我们去理解原作。他的导读把英国很多的文化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原形,还有著作之前的版本都给大家展示出来,有很大的信息量。

从批评的角度来说,大家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接受的角度来说,你是可以有个人的偏爱和个人的偏好,但是从文学阐释、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个不仅仅只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这个要有有效性肯定就要自圆其说。我读了傅老师《哈姆雷特》的导读以后,我觉得他起码是在我们中国《哈姆雷特》形象阐释中,我觉得有一个新的意义。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5)

刘畅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读傅译本,我有两个体会:

第一个体会就是关于译文本身。傅老师自己讲的,每个时代都要有每个时代的莎翁译本,我觉得傅老师的译本考据考证非常严谨。从我自己的阅读体会来讲,我觉得适当的注释、适当的考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跨文化的读本,必须能够进入到莎翁的文化语境中,所以还是需要有这样的考据。

第二个体会,傅老师的导读我觉得是比较有必要的。面对这样经典的作品,译者对于读者的引导,译者和作者的对话,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领我们去进入到译者自己的理解中,进入到我们对于翻译对象莎翁剧本的理解中,所以很多好的导读实际上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提升译本的作用。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6)

王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当今天我们的翻译、我们的写作、我们的文学批评,不再是那么激动人心的时候,我们遍地都是作者,我们互为听众的时候,我们的工作特别需要被鼓励,需要今天这样一个场合空间能够温暖或者慰藉我们的同道和师长,所以我要再一次向傅老师致敬。

我最近在读《奥赛罗》,前面有几位老师讲到了剧情梗概等。这个做法不是傅老师首创,但是把这个方法融会起来非常好,这个导读注释本非常明确,特别是双关语、俚语等都体现出来了,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非常需要。

我读的时候想到几个问题。第一点,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莎翁的剧作在神学政治层面的运用有什么关联,这些问题我特别想在导读当中似乎没有看到。当然,对这些问题集中反映的作品可能是《理查二世》,这个傅老师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我很期待。

第二个问题,就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读者。比如《奥赛罗》当中的伊阿古,按照傅老师的观念,他好像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是我读起来,我觉得蛮有智慧的,即便剧作当中的他是一个特别不正义的形象,但是我们通过阅读理解不正义的人,其实完成了我们对于正义的理解,这一点也许可以帮助傅老师丰富对《奥赛罗》的解读。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7)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8)

傅光明

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第一位

立志以一人之力翻译莎翁全部作品的作家

傅光明先生计划用十年时间完成“新译莎士比亚全集”,我社将其定位为“一位作家用十年时间解读另一位作家”的过程。

目前,第一辑(《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第二辑《李尔王》《麦克白》《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已经出版上市。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19)

每一册都配有大量原版插图,傅光明先生还加入帮助读者理解情节及写作背景的注释,并附有一篇从历史沿革、写作技巧、背景知识、相关作品等方面深入分析而成的长篇导读,不仅可以方便普通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为我国的莎学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极具价值。

同时,我社还接连推出傅光明先生的两部研究作品:《戏梦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一位孜孜以求的莎翁新译者,为读者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莎翁新世界!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20)

我社将依照译者的翻译进度,陆续推出莎翁剩余作品的新译本,十年磨一剑,期待“傅光明新译莎士比亚全集”全部完成的那一天!

莎士比亚剧本全集(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21)

点击“了解更多”,购买《新译莎士比亚全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