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如何影响现实世界(大数据元宇宙对普通人会有什么影响)

昨天上下班听了一期由兵乓台制作的播客节目“大数据可以用我们的隐私去干什么”,两位主播就2018年3月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丑闻的事展开讨论,其中揭露这一丑闻的吹哨人怀利写了一本书《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在书中,他讲述了自己加盟“剑桥分析”,参与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社交网络用户画像,并预测及引导其行为的研究,构建可用于宣传战的算法系统,继而卷入脸书、维基解密、特朗普竞选及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的全过程而纪录片《隐私大盗》是这本书的延续,跟踪拍摄了调查记者卡罗尔、第二位吹哨人凯泽……以及剑桥分析公司的相关人士,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元宇宙如何影响现实世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元宇宙如何影响现实世界(大数据元宇宙对普通人会有什么影响)

元宇宙如何影响现实世界

昨天上下班听了一期由兵乓台制作的播客节目“大数据可以用我们的隐私去干什么”,两位主播就2018年3月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丑闻的事展开讨论,其中揭露这一丑闻的吹哨人怀利写了一本书《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在书中,他讲述了自己加盟“剑桥分析”,参与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社交网络用户画像,并预测及引导其行为的研究,构建可用于宣传战的算法系统,继而卷入脸书、维基解密、特朗普竞选及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的全过程。而纪录片《隐私大盗》是这本书的延续,跟踪拍摄了调查记者卡罗尔、第二位吹哨人凯泽……以及剑桥分析公司的相关人士。

为了使用各种app,我们几乎闭着眼让渡出自己的隐私权,即使是前段时间被发现的微信不停在扫描用户相册这一事件,网上讨论也寥寥无几,可能大部分人和我心态一样,一是无力阻止,二是想着我就是个普通人,顶多根据算法给我推送点广告之类,也不影响根本生活。

听了这期节目,真是让人头皮发麻,只要有了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各类行为轨迹,那每个人未来的行为和心理大概率是能被预测的,之后大数据不仅仅可以用做商业行为,更可以被用于政治等等一切方面,操控网民、认知隔离,制造信息贫民窟、定向投放、心理干预……甚至像怀利书中所提缅甸的极端例子。所以很多专家提出数据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值钱的资产。而我们就逐渐成为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殖民。未来如果我们的账号被这些公司所封杀,很有可能就直接社会性死亡。

联想到目前公司也是不断在做数据化转型工作,商业策略上讲确实未来只有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精准的用户画像,才可能赢得竞争占的先机,我们每个人都直接间接的推动着这场数据化运动,我们挖掘数据,自己也成为数据,未来,到底是喜是忧?

科技发展势不可逆,而恰好昨天Facebook又宣布改名meta,从社交媒体向元宇宙转型,看看元宇宙的大致概念,联想《头号玩家》《失控玩家》这些电影还有还有前段时间看的科幻书籍《克莱因壶》,未来我们还能分清楚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界限吗?以后我们在网络中的隐私和身份就是代表实际的话,那我们应该拥有那些权利和义务呢?虚拟人是否也还有人权?

中国在经历了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后,现在也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未来,关于这方面的法律应该是需要随着发展持续深入不断的变更迭代。作为浩瀚数据海洋中的一点,愿我们能一直保持清醒和独立的思考,但如果不能,就见证这个数据世界到底会变怎样吧。

以上提到的节目、电影和书籍简单介绍如下,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1、乒乓台播客节目《大数据可以用我们的隐私干什么》

2、电影《头号玩家》,虚拟游戏世界成为主流,成为通关头号玩家便可继承游戏公司和巨额财务,真实世界穷困潦倒,沉浸虚拟世界真的会实现逆袭吗?虚拟世界到底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3、电影《失控玩家》,游戏中NPC的觉醒,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同为NPC的盖的朋友巴迪说:对我来说,这就是个真实的世界。

4、日本作家冈岛二人的科幻推理小说《克莱因壶》,我特意查看了下书名的含义,克莱因壶是个拓扑学概念,是莫比乌斯环的三维形态,没有内部外部之分。这本书写于1989年,其构筑的多重虚拟世界早于《盗梦空间》20年。书中主人公参与以自己的故事作为剧本开发的游戏测试,进入称为克莱因壶的真实体感VR装置后,一切如身临其境,和现实并无分别,后来他意外发现同时参与测试的女孩消失,追寻的过程中惊恐发现,他逐渐分不清自己是在壶内还是壶外?这本书将科幻和推理完美融合,最后开放式结局也引人回味。书中经典语句“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