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1)

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2)

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3)

这部由卡梅隆导演的3D电影的元年作品,时隔11年之后再次回到“人间”,对80后、90后和新世代来说,都是一次盛大影事的“必赴之约”,在科幻电影长河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重映,唤醒的不仅仅是情怀,还有对现实的关怀和对极致的追求。 一部超过十年的经典老片,何以能有这么大的魅力?《阿凡达》是很多观众的3D启蒙之作,早在2010年首度在中国上映时,便一举拿下13.4亿元的票房,刷新了当时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纪录。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带给观众视觉上前所未有的冲击。那时很多电影会以3D制作为噱头,可是观众进了影院不经意间摘下眼镜,却发现画面其实并无多大差别,甚至有观众吐槽“只有字幕是3D的吧”。但《阿凡达》的出现,则为行业树立了3D立体拍摄技术的标杆,即使放在11年后的今天来看,《阿凡达》的特效技术、3D制作水准仍是影史上数一数二的。卡梅隆甚至亲自发明了一套3D摄像系统,就连大家现在所熟悉的人脸捕捉技术,也是《阿凡达》的一次技术施展。

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4)

正是用“强迫症”般的标准来造梦,才造出了一个让观众叹为观止的蓝色梦境:在独特的潘多拉星球上存在着无数瑰丽又奇幻的生物、植物,但是在逼真的视效下,所有的存在都变为可能,变成合理。巨大的昆虫、漫天飞舞的蒲公英(EYWA树的种子)、靠神经元沟通的纳美人和动物……《阿凡达》用超高的综合品质,还原了一场属于所有人的盛大空前的梦境。也是在《阿凡达》之后,中国3D影厅开始大规模扩张,逐渐成为主流影厅。 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阿凡达》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一位影迷是这样回复的,“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机械、大树、高山、河流,都设计得非常合乎逻辑,在电影里我看到的不是幻想也不是未来,而仅仅是远方。”没错,合乎逻辑是《阿凡达》致胜的根本核心,影片中不仅有梦想、爱情,还有正义、立场、信仰……电影中每个角色都有合理的心理活动轨迹,做出决定的动机也就顺理成章,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阿凡达》重映后,卡梅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故事和情感永远是第一位,而技术是次要的。我不会让3D和高帧率这些技术问题影响到我故事的讲述,那些都只是工具。”

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5)

从《流浪地球》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从《姜子牙》到今年春节档的《刺杀小说家》,国产科幻或是动漫电影交出的成绩单已经可以证明,技术上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真正能打动观众的还是能引发观众共鸣的故事。可以天马行空,可以突破认知,但却不能不合逻辑。好电影的口碑,不是资方烧钱做特效或者导演雄心壮志打造IP宇宙就能赢得的,它回到一个简单的认知,就是你能否讲述一个符合逻辑的好故事。

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6)

老片重映,固然有其粉丝受众的贡献,但他们并不是票房的保证,电影市场早已过了仅靠情怀圈钱的时代。不少老片重映后市场表现冰火两重天:譬如2018年《阿飞正传》重映,总票房1973万;《大话西游》系列重映,单日票房均未过千万。而另一个景象是:2012年《泰坦尼克号3D》创下了9.46亿的票房奇迹;2019年《千与千寻》重映,观众以“欠宫崎骏一张电影票”理由贡献了4.86亿的票房。真正留存至今的经典影片,具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自然有让观众持续买单的理由和动力。11年过去了,我们依然面临着环境恶化、植被破坏的问题,这和《阿凡达》刚上映时所反映出的问题几乎一样。正如卡梅隆所说:它是一部永不过时的电影,它在另一个世界发生,是某种意义上的幻想。它能使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而不把目光过于针对我们的现实世界。 或许《阿凡达》诞生之初也代表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但它绝不是应流行文化而生,更不是为了票房成绩而被市场左右的产物,时至今日,它的内核依然是独一无二的,照亮无数造梦者前进的方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傅秋源

阿凡达重映你们看了几次(时隔11年阿凡达重映)(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