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村落因没被保护而毁坏(全国法制媒体记者在)

全国省级法制(治)报“和谐平安看江西”大型采访活动来到“千古第一村”流坑,都看到了什么?

哪些古村落因没被保护而毁坏(全国法制媒体记者在)(1)

载于《黑龙江法制报》

全文如下:

古韵·“千古第一村”的防火经

抚州的流坑村,始建于五代,兴起于宋代,衰微于元代,繁荣于明代,败落于晚清,历经千年。

路面上的古朴石板、苔藓脉络、被风化的木头,极窄的巷子,古味风情满是的。

古村以住宅、宗祠为主,住宅居多。村民大多祖辈扎根于此,大多如今仍住在“文物”里。

村里的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电线老化、村民私拉乱接电线,烧柴火,老人小孩多,村过道开不进消防车……,致灾因素多、耐火等级低,一旦遭遇火灾,古物将付之一炬,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亦堪忧。

好在,当地消防找到了办法。

哪些古村落因没被保护而毁坏(全国法制媒体记者在)(2)

黑龙江法制报社记者唐滨妮在流坑采访

消防工作宣传先行

“古建筑,是国宝;防火灾,最重要;多学习,常操演;灭火法,有四点:一冷却、二隔离、三窒息、四抑制……”在古村,随处可见张贴的《防火“三字经”》。

“消防工作,宣传先行”,这是乐安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夏成华常说的话。

多年来,乐安县公安消防大队指导流坑古村提炼消防宣传典型,在村落醒目位置设立消防标语、黑板报、警示牌、防火公约、三字经等,重要景点宣传牌设置市消防支队与乐安消防大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便于村民和游客及时了解消防知识。

2014年,乐安县公安消防大队、流坑管理局联合出台了流坑村古建筑群消防工程设计方案。据介绍,该工程设计在全国领先,2014年4月底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

2015年,流坑投入资金,用于电线线路改造、消防和生活用水工程安装等消防安全改造。

今年,流坑古村建立了全国首个古村微型消防站,在全村引入覆盖消防安全云平台系统。

哪些古村落因没被保护而毁坏(全国法制媒体记者在)(3)

黑龙江法制报社记者唐滨妮(左二)在流坑采访

隐患排查 创新举措

“树德堂”是一幢木结构的明清建筑,住着9户人家,此前这里电线如蜘蛛网般,线路严重老化。如今,经过整理、更新,在天井里已看不到一根乱拉的电线。

在“大夫第”天井里,有1个直径1.2米、高1.3米左右的消防木桶,桶内注满了水,桶身上还写有火警电话及流坑管理局的电话……

夏成华介绍说,流坑已将多幢明清老屋内老化的电线进行了更新、整理,在全村很多地方设置了消防大木桶和铁皮垃圾桶(垃圾在桶内焚烧)。

以古村重要景点、饭店、商铺等为主要检查对象,大队官兵通过查资料、查设施、查制度相结合,着重检查消防安全落实情况,并对隐患排查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建立专档,努力做到零遗漏。

流坑专职消防队队长董朝真告诉记者:“我们有8名队员,队中配备了水罐消防车、消防巡逻车、消防摩托车、手推车以应对村落中复杂的地形情况,还为每名队员配齐了消防水带、水枪、消防灭火战斗服、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护靴、机动泵等器材装备,一旦发生火灾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2015年,乐安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培训系统化,指导流坑古村建立了微型消防站,下设两个分站,落实24小时轮流值班。

哪些古村落因没被保护而毁坏(全国法制媒体记者在)(4)

黑龙江法制报社记者唐滨妮和全国法制媒体记者一起在流坑采访

今年,流坑古村新添置物联网信息传感与通讯技术,在各个重要景点设置二维码,构建高感度消防基础环境,便于流坑专职消防队平时日常检查和乐安消防大队定期进行防火巡查,乐安县公安消防大队积极推动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联合流坑管理局,指导流坑村委会开展老旧居民住宅、文保点和公共建筑配备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及时探测火灾,提醒村民迅速报警并疏散逃生。现已在流坑古村重要景点安装了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下一步计划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覆盖到每一户人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