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

点击上方“大小舞台之间”关注我们!

这个五一假期,最火的文艺活动,当数在上海举办的“2019静安现代戏剧谷”和在哈尔滨举办的“2019首届驱动戏剧邀请展”

而最火的剧目,应该就是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的已经成为戏剧圈“传奇”的以色列卡梅尔剧院《安魂曲》,和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的由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演出的8小时巨作《静静的顿河》

因为这两个剧目此次都不在别的城市上演,因此皆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戏迷拎着行李,打着高铁、飞机跨城追剧。

还有不少戏迷,竟然先飞到哈尔滨看整整一天的《静静的顿河》,然后再飞到上海看《安魂曲》。爱戏之心,炙热之情,溢于言表。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4)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5)

熟悉戏剧圈内幕的朋友基本都知道,隆重推出“驱动戏剧邀请展”哈尔滨大剧院院长钱程,前几年曾一直负责运作“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天津大剧院

之前,钱程的成功运营,就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很多部重量级的国际一流演出,吸引了众多戏迷跨城奔赴天津观剧,在中国戏剧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狂潮,同时也培养了不少戏剧爱好者。[大小舞台之间]也曾多次做过介绍:

⬇️

拼了!五天三戏,跟林兆华邀请展过马拉松式双城追剧生活!

一篇文读懂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以及大导各种“吐槽”背后的深意……

中国品位最高的大剧院3岁生日快乐!

对不起,我要去天津了,别再找我了!

天津大剧院丨2015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

天津大剧院看“芭蕾航母”马林斯基剧院顶尖芭蕾舞剧!连大巴也免费!

……

如今,虽然远在演出市场并不发达的哈尔滨,“首届驱动戏剧邀请展”依然能吸引全国乃至国际观众前去观剧,钱程的选戏眼光和运营能力都令人钦佩。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钱程每次请到国际重量级作品来华演出,还会邀请国内著名的戏剧专家和剧评人前来观剧评剧,从不同的角度深度解读作品,不仅为这些作品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观众们欣赏作品提供了更多参考。

有关此次《静静的顿河》专家研讨会的详细内容可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

戏剧“掌门人”齐聚冰城谈顿河,听听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怎么说!

直击现场 | 文学作品的戏剧表达:松花江畔,顿河岸边,春和景明,群贤毕至

直击现场 | 文学作品的戏剧表达(下):松花江畔,顿河岸边,春和景明,群贤毕至

另外,特意前往哈尔滨大剧院观看了《静静的顿河》并参加了专家研讨会的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副总编、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博士赵妍,还特意写下了长篇剧评:《<静静的顿河>,不平静的启示与局限》,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介绍、解读和评论。

[大小舞台之间]经作者授权转载此文,供大家分享交流。

同时,向大家透露一个好消息,据悉,上海文化广场已经决定引进该剧,预计8月26日至9月2日在上海演出

另外,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的另外两部优秀作品——《图尔宾一家的命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将分别与今年7月6日、7日12月7日、8日,先后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6)

《图尔宾一家的命运》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7)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欢迎大家继续跨城追剧!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8)

《静静的顿河》,不平静的启示与局限

赵妍

1

少数人的意志

首先,想聊一下引进此剧的哈尔滨大剧院院长钱程

运营天津大剧院的时候,他引进了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六百余人参演,时长四个小时;改编自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同名小说的话剧《2666》,时长达12个小时;改编中国作家史铁生《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的话剧《酗酒者莫非》,时长5个小时。现在掌门哈尔滨大剧院,引进了8小时的《静静的顿河》

这么多部不计代价的引进或合作剧目,为国内观众开启了一段又一段漫长的精神苦旅。不因宣传渠道、而是作品本身沉甸甸的重量,总会从不同角度引发长久讨论,刺激观众受到艺术与文化的滋养、重读或开始阅读大部头原著

江湖传闻有很多。但亲见钱程院长不计成本、不眠不休、近似疯魔的做戏态度,笔者真诚的感叹,较真的人会改变世界

当下我们生活在价值观上欢呼平庸的时代,在我们所处的戏剧环境下,他对史诗体量、大部头演出作品的审美爱好,是一种近乎没事找事的精神洁癖,是一种逆水行舟的野心和欲望

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一书中,以基督教如何反客为主成为罗马乃至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美国航班上为了不到1%会过敏的人而几乎不用花生、美国超市几乎所有饮料都标明产品是符合犹太教教规……等多个案例,总结过只要满足三个条件,极少数人的偏好,就有可以演变成整个社会的意志:

第一,少数人极其较真;

第二,其他人无所谓;

第三,这些少数的人平均分布在各个阶层和各个地区。

不需要什么权术计谋,也不需要什么暴力胁迫,只要意志足够坚决,极少数人的能量是惊人的,可能会另大多数人改变、迁就于他们。

笔者理想主义的盼望,像钱程院长这样具有青年人的执拗与情怀、爱较真的戏剧人能更多、更平均分布在行业各处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9)

谈回演出,毋须锦上添花,此剧已是超越国内95%演出水准。但值得深挖、近一步调整的地方,也有很多。笔者犹豫过,这篇文章该如何书写。

笔者心中的戏剧评论,只有在毫无虚假的时候才有价值。在弄虚作假的时候,只剩下了价格。

认认真真地思考,公平客观地探讨,才是对制作者、表演者、引进者最大的尊重。

笔者认为此剧带给国内戏剧从业者与观众最大的震动,是在表演和舞美的结合上。质朴、单纯、带着泥土腥气的原始生命力,是我们的舞台所欠缺的。

2

舞美视觉

演出前,因多重“不可抗力”因素,布景道具于4月28日(演出当日)凌晨三点才运到哈尔滨大剧院。全部技术人员与导演、演员面临从未经历过的无实物对光、彩排的困局,只在9:00抓紧最后的时间进行技术合成及调整,11:00演出开始。

然而观众看到的现场演出效果,舞美与表演接合得极其有机,专业没有破绽,完全看不出经历了如此大的风波。

我们看多了一、二个小时的演出,四、五个集装箱的豪华布景。有点难以预料这样一部8小时、历史跨度恢弘、人物与场景皆繁杂的演出,竟是一景到底,只有很适合巡演的一个集装箱的布景体量。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0)

这不是简单资金投入的问题,而是观念和审美的问题。

只是好看是没有力量的,舞美主创背负着以视觉传达文化传承的重量,能够抓住文化的灵魂,升华人性情感,才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1)

此剧视觉风貌遵循了俄罗斯传统写实主义手法。舞美所有场景统一在质朴的秸秆草垛、木头栅栏、水槽营造出的俄罗斯田园风貌中,简约而隽永的舞美完全是服务于表演,打造出同样灵动独特的表演语汇。所有场景都是中性、可任意假定,没有任何多余装饰。

台唇打造了凹型平台,居中一个水槽便是微风吹皱、青光粼粼的辽阔顿河。舞台除了三面主体景片,能活动换景的只有薄薄一道不规则木头栅栏车台,从左右二侧分别推出。表演调度在如此简单明了的场景中,有不可思议的丰富变化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2)

演员们爬上爬下,追逐打闹,从各种感觉不能过人的格子缝隙中钻出。一开场怀孕的土耳其老婆被抬起扔过上场口挂着白单的景片,表现被残暴杀害的瞬间。舞台两侧空间可以随时切换成麦列霍夫家、阿克西妮娅家、娜塔莉娅家、贵族儿子叶甫盖尼家、军营等各种场景。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3)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4)

舞台两侧铺满稻草小平台,可以是参军用的马车,可以是家庭用的马车,铺上床单就是情人们私会缠绵的床榻。格里高利心里想着情人阿克西妮娅却强迫老婆娜塔莉娅在粗糙的稻草“马车”上跟他做爱,但又嫌弃她冰冷如冰窖。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5)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6)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7)

中心景片通过开合的门板,露出舞台后区狭小的空间。这个多功能的空间,既是重要事件的演员上下场口,又是一个精神、幻觉外化的视觉空间,最重要的还是一道生死之门。所有死亡的角色,一个一个以完全不同的形式消失于这道死亡之门的背后,或从这道门后着一身白衣上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格利高里与阿克西妮娅的女儿因患猩红热而垂死于这个空间,同时彼得夫妻的婴儿诞生于右侧小平台上。在女声吟唱的凄美圣歌中,格利高里抱着死婴走出,轻轻把小丫头放入彼得手持的代表新生的空摇篮中。生命的脆弱与轮回,以此调度具有了深邃长远的含义

同时,善于用道具来完成丰富的变化。从俄罗斯传统服饰的视觉形象去提纯,选用了围巾、床单等非常日常的织物道具。围巾的运用是从头到尾的,比如男人们要去参军,众女人从男人之间出来,甩着围巾唱起悲凉的歌谣;父亲潘捷列找到媳妇儿娜塔莉娅送给他自己母亲留下的围巾,劝她回婆家;表现娜塔莉娅绝望的自杀也是用围巾形象。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8)

笔者印象很深刻的是,格里高利跟阿克西妮娅发生了不伦恋情的初期,人们开始闲言碎语,舞台后区众人扯起十数块色彩图案各异的围巾跟多媒体结合,拼成大面积绚丽的色块,各群演从虚虚实实的围巾中钻进钻出嘈嘈杂杂,把这种铺天盖地人言可畏的氛围表达的鲜活生动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19)

还有白布单的运用。少女们在河中洗澡、喝酒、聊天,裸体的女演员们动作纯熟的裹着白布单、展开白布单、河间戏水,青春少女美好的胴体透过光斑影绰,仿若散发天真诱人的香气。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0)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1)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2)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3)

娜塔莉娅在河边徜徉在将要嫁给格利高里的爱情憧憬之中,五位裹着白单的裸女围坐在她身侧,在圣洁空灵的歌声中展开白布,在绿色梦幻的水波投影中为娜塔莉娅完成新娘换装。随后舞台上扯起一条长长的白单子,可以作为婚礼的顶棚;对折扯在腰间高度即可切换成婚宴长桌;白单展平,一个瞬间娜塔莉娅在其后消失,变成了格利高里恍惚中幻想的情人阿克西妮娅,一瞬又切换成喜悦的新娘。

还有舞台上下窗口木头窗棂上小黑帘的灵活使用,只是扯根铁丝随意拉开关闭,就代表彼得夫妻的房间,多么的简单。但是把小夫妻俩生活在哥萨克大家庭、在公婆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空间拥挤逼仄感营造的栩栩如生。他俩的真情实感,靠这个小布帘切换得既有趣又升华。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4)

除了现实场景之间的切换,还有现实与虚幻的切换,这是通过多媒体与灯光互补。投影在大面积秸秆草垛景片上,渲染出诗化的意象。金灿眩目的稻田,波光粼粼的水纹,定情的向日葵花田,浪漫的树影婆娑,血红狰狞的死亡回忆,自然的飘雪与雷雨。哥萨克半农半军氏族社会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被抽象简洁的呈现出来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5)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6)

笔者还是想说一下,国内戏剧与国外戏剧,特别是话剧,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有一些创作理念上的差异。我们看过不少戏,还在追求新奇视觉冲击的阶段,随着技术的演变,我们很快就会忘记,甚至观众经常出了剧场就忘了视觉冲击的内容。而看大量国外话剧,最直接的感受(除去专门以多媒体为主题方式的演出),是主创们并不追求影像的清晰度、内容的拟真化、呈现出极致的真实,过了追求技术的状态。就算玩技术也力求“看不到技术”的技术。

他们擅长极致假定的抽象性,极大拓宽了观众的想象视阈。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往往是某种深刻的达到人性和生活本质之后,对混沌的现实世界的一种非刻板概念的认知。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7)

3

表演与导演

此剧的表演是突出的令人印象深刻,所有角色在舞台上有一种令观众心颤的、将自己献祭般的真诚与投入。难以相信,他们只是马斯特卡雅剧院剧院培训的未毕业学生。让人实在感触,国内不要说表演专业的学生,就是大部分的专业演员,相较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8)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29)

演员们的年纪尚小,洋溢着青春气息去演绎跨度如此巨大、远超年龄阅历的角色,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说演技怎样精湛化境。但演员对表演的热情、投入度、竞争欲,他们的敬业纯熟与训练有素,如一条精神的河流,不断地流动、有充盈而鲜活的生命力,都是舞台上最具感染力的内在支撑。

导演擅长把人物放置在鲜活真实的生活细节中,多次用热烈肆意的舞蹈、高亢雄浑的民歌、男女青年的肆意狂欢,对比随之而来的别离或死亡——战乱时代的平凡个体,被不容分说的绞入悲剧的宿命。

演员在舞台上的载歌载舞,具有最蓬勃的野性和情欲。如此这般铺陈,是用最原始的力量,触碰到最深的伤痛。活生生的美好最后遭受到的是毁灭,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悲剧美。

舞台上一大特色配音,便是演员们表演发出的真实声响。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0)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1)

在破木平台上模拟马车飞驰的吱吱嘎嘎;皮靴跺地板的轰隆隆;男女调情拍屁股的噼里啪啦;跳打草舞时围巾抽打地面的声响;姑娘们洗澡喝酒唱歌,用桦树条互抽的刷刷声;父亲潘捷列追打格利高里时抽着虎虎生风的鞭子响、满场横飞的稻草灰尘;男女用浸湿的白单子嬉闹互相抽打,那力度若打笔者身上肯定嗷嗷惨叫,演员赤裸的腰背都被抽得通红;红军在格利高里家匪气十足碎末横飞的抢吃食物发出的嘎喳喳、菜刀乱砍土豆的当当当;多段打架斗殴的戏,笔者认为此剧院培训演员时一定如学武术般,未习表演先练被摔打,全体演员才能获得仿佛无痛感的砰砰磕碰翻滚。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2)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3)

哈尔滨的天气还很是阴冷,演员们在冰凉的水槽里浸泡戏耍,没有一丝让观众觉得犹豫、冷颤,反是如夏日河畔般的享受。

表演喝酒,咫尺之间能看到演员红涨的脸孔,使得观众在演后谈中提问导演是否安排喝了真酒。

有人争论过这般真实表演的必要性。笔者认为,此剧中很少有大段声泪俱下的苦情悲诉,角色用拳拳到肉的嬉闹、狂欢、斗殴来诉说悲喜,无比真切的表达出哥萨克民族对待生活命运的底色——粗旷凛冽的彪悍,个体与世界硬碰硬的张扬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4)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5)

这是一个用马刀来哄婴儿破涕为笑的民族,一个如战马般征伐动荡、追求武力的民族,一个不是理性知识、而是用生命本能去判断抉择的民族。所有人都纵情地生、无情地死,无悔地爱、无忌地恨。

如小说卷首诗所言,“哥萨克的土地是哥萨克的马蹄踏出,光荣的土地上播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4

局限一:文学改编

其实原著小说的文章结构就常常被诟病:前半段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了格利高里和阿克西妮娅、娜塔莉娅之间的三角感情上面了,后来作者在读者还没太多准备的时候就将文章拉到了战场,结构上有点偏颇

而此剧导演对文本的改编把控更加强化了此感。舞台上8个小时,要把四册原著小说共140余万字从头演到尾。被保留的基本都是人物对话原文,而原著中对人物内心的大量精彩描述几乎都被干脆地删除了。特别是一条重要辅线:格利高里在作战中第一次砍死奥地利士兵时,内心巨大的痛苦和愤恨;从前线回到家乡养伤以后,格利高里作为鞑靼村“第一个得到十字勋章的人”,处处受到人们的谄媚和尊敬,这些落后的哥萨克意识“渐渐地把贾兰沙在他心里种下的真理的种子给毁灭掉了”;他又以“一个出色的哥萨克的身分重新回到前线”,以冷血、忘我、疯狂的精神连连立功受奖,由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少尉排长。

这样的方式简化了文本深度,把反映人性良知、考量人类普遍处境、触及 民族与战争等宏大叙事,降级为战争为背景的言情剧。

如若能把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良知的思辨地铺垫在上半部的两幕中,其实不必多,即可获得更加错落有致、富有深层意义的效果。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6)

5

局限二:导演节奏

首先,不知对观众的定位到底如何。如果主要是为看过原著之人打造,其实如上文局限一所言,很多原著党为文学格局的减弱而有不满足;如果是为过去没赶上必读此著的时代、现在没有读完此著的时间和意志的更广大的观众打造,那么很多一带而过的剧情会令他们困惑不解。

因为信息量比较大,无论是读小说还是看此剧,都比较容易失去焦点。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下一个锚,更加愿意把握住主人公和与主人公相关的剧情,但是《静静的顿河》却是多人物中心的多个视角分散叙事,容易导致观赏起来比较混乱。

导演节奏有些陷入平均分配,例如二幕格利高里和阿克西妮娅私奔前,后者回家收拾行装和安抚丈夫,没有原著中纠结的心理活动的支撑,这就是完全没必要在舞台上呈现的打点情节。

例如上文讲舞美时提到两家婴儿的死亡与新生;娜塔莉娅以斜扯的纱巾自杀,未死而造成歪着脖子的残疾;格利高里、阿克西妮娅与普罗霍尔逃亡途中,不得不将患上伤寒的阿克西妮娅交付给路上某人家,两人继续……反而这些时非常有必要强调或者解释更清晰的重点剧情,剧中却一带而过,有些失落感。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7)

在文本波澜壮阔的历史跨度中,选择将呈现于舞台的事件,以及罗列编排的方式,其实非常考验导演的修为。此剧的形成,是一种集体创作的形式,因演员特色、个体编排为主体。所以我们看到如此主动、无压抑的敞开度,没有羁绊的散发,都是这真正表演者的心。

如果导演能在如此优异的基因基础上,更加果决的取舍,更加提炼推敲,此剧将获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6

局限三:缺乏人物成长

首先,第一男主角格利高里,演员本身是个拳击手,一身粗旷的横练腱子肉,外形气质与原著中的格利高里形象有些出入。虽然演员的态度足够虔诚,但气质并不算适合这种复杂的角色,目前的人生经历和演技也有些支撑不起这种厚度。笔者认为饰演父亲潘捷列的演员,从形象、气场到演技,可能相较更适合格利高里的角色。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8)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39)

其次,格利高里不同于我们在舞台上伟光正、道德高尚、精神不屈的主角形象。他具有不坚定的立场、不坚毅的意志,一会儿加入红军、一会儿投身白军,不理解革命方向、不怀揣伟大理想,从战场上杀人的良知震动,到获得勋章、获得话语权后的虚荣、扭曲;他与邻居的老婆发生长久的不伦恋情,对自己妻子始乱终弃。最终造成众多人的悲剧,自己亦被时代所抛弃。

到了最后一幕,几乎全部家人在一年中过世,是何等密不透风令人窒息的哀伤与悲恸;在战乱的暴风骤雨里劫后余生、精疲力尽,用尽全力赶回来与一生挚爱短暂重逢,阿克西妮亚却被枪杀在眼前……命运的摧残露出满目疮痍、峥嵘斑驳的底色。

而这位演员与出场时的愣头小伙,从形态到精神并无多少区别。演员表达出了自由的叛逆脱轨,却没演出思辨的生长变化。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40)

《演员的力量》一书的作者是著名表演教练查伯克,他有个核心观点对笔者很有启发。

什么是表演?通常都以为表演就是表现出特定的细节,去呈现人物状态。然而查伯克认为这是不对的:表演的第一步,不是去模仿和表现这些细节,而找到你的角色的总目标。拥有自己的总目标,然后再以此出发模仿各种各样的套路,打造各种各样的细节

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可能更能帮助到年轻演员破除生活经验的局限,使情感流淌的收放节奏拥有更丰富的维度,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国家、战争、运动对于人的改变,深切感受到静静顿河下的时代激流,人如沧海一栗被卷走的渺小、无力与不可预知。

7

共同记忆的感叹

肖洛霍夫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的品格,全景式地描写了俄国壮阔的社会风貌。《静静的顿河》以 “死亡”来探讨命运,所有人无一不可怜,几乎都是命运多舛苦难重重。苦难的根源是不可捉摸的命运,无论怎么奋斗抗争,也总会有无数个苦难在前面等着

平凡的私欲,平凡的堕落,平凡的困惑,平凡的逃避。

这个世界多么的平凡,平凡的生活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没有力挽狂澜的英雄,更没惊天动地的壮举。生活的底色本来就是欲望与痛苦,人们在欲望中混沌晕眩,如烈火一般焚尽生命。

从个人命运到时代变迁,因为人性的真实,此剧才显可贵,才能让人相信。

这并非自曝其短,而是一个强大民族应有的勇气。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41)

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河(掀起怎样的波澜壮阔)(42)

然而围绕小说及作者,也有极大的争议。并且是否主动、热切地看过小说,几乎可以成为大概率分辨观众出生年代的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文化议题的转移,也使得国人对《静静的顿河》这种超级文本的“共同记忆”逐渐稀薄。

全球化时代,人们的书单重合率越来越低,无数的个体中心建筑起越来越细分的文化孤岛。

文化工业制造了一个一个超级偶像,当下最大群体的“共同记忆”,无疑是哈利•波特,漫威和DC的超级英雄世界

王小波、路遥、陈忠实、金庸之后,国人已经多久没有如此无远弗届、属于自己的超级文本了?

作者:赵妍

摄影:钱程 陈嘉轩 赵天阳

责编:赵妍

—END—

大小舞台之间

daxiaowutaizhijian

小舞台是演出,

大舞台是人生。

之间是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

还有各种所思所想。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