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生分岔口我们殊途同归)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今年河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达66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3万人,需就业毕业生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而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毕业故事和一张张迷茫却又坚定的脸。

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生分岔口我们殊途同归)(1)

与考研深造和直接考公务员的同学不同,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往往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身份转变和更加直白的社会实践。先一步独立进入社会,面对各色各样的人和事时,他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屋厦既成,任尔东西南北风

商丘师范学院的魏亚好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了一份与房屋租赁销售相关的工作。于她而言,虽然不是正对口的专业,但是许多工作中的问题都与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以往在学校扎下的深厚功底,经常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仿佛是大厦已成,任它东西南北风了。

谈及一个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其中身份的改变,魏亚好十分感慨:“社会上遇到的人跟你在学校遇到其实是不一样的。”的确,从学校到社会,这种改变常常是巨大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学习工作几乎各个方面都需要去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没有了家长每个月按时的生活费用,一切生活琐事都需要自己应对打理,遇见的人几乎五花八门,单单这些便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我觉得我适应环境能力还挺强的吧,能很快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魏亚好颇为轻松地说着,似乎这种身份的改变对自己坚定的步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她认为自己进入了社会,就需要去适应它,无形的东西影响着自己,也发生了无形但的确存在的改变。

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生分岔口我们殊途同归)(2)

魏亚好毕业时的照片

上一辈的老人们与当代大学生的观念存在着许多差异,在工作观念方面也是如此。魏亚好直言,“我家长可能更希望我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比如老师,工资稳定,还有退休金。但是我比较喜欢这种相对来说像销售这样比较自由一点的行业。”

长辈们倾向于安稳,医生、公务员、教师等职业仍旧是他们眼中的“好工作”。这种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碰撞,家长和自己的期望差异,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目前,魏亚好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工作的激情似乎在许多困难和麻烦中稍稍冷却起来了,然而这并不能浇灭生活的希望。她仍旧有规划,有憧憬,“打算明年考个招教,以后会稳定在教师这个行业,工作比较稳定,而且符合我家里的期望。”

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创业其实很难,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也不知道会不会选择创业。”河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陈力坦然地说出这段话来。其实,在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中,创业是一条很多人敢想而不敢去走的路。然而令人叹服的是,本科学习经济学的陈力,第一份工作,便是自己为自己提供的岗位。

大学期间,他就已经萌发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凭着自己所学经济学的知识,和自身获过全国书法冠军的书法技能,再加上参加足球队和创办足球联赛积累的许多经验,他成立了自己的几个小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分布在不同的城市,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书法和美术等技能的培训——这便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最难的时候租房的钱都没有,东拼西凑攒够了房租,没有了生活费没有后续资金没有了后路,我不知道哪天会关门大吉,只能闷头向前。”

“电脑,几箱笔墨纸砚,收藏的字画,资金全部损失,我只剩下一身衣服,一双鞋,和二十元钱,走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却不知归处。”

这些创业初期该吃的苦,该作的难,那些个中滋味,似乎只有创业者自身最为清楚。此时回头看一看来时走过的路,布满荆棘,充满热血,同样也伴随着筚路蓝缕的决心。

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生分岔口我们殊途同归)(3)

(陈力书法教室)

幸运的是,陈力有支持自己梦想的父母、坚定梦想的自己,和明确的未来规划。“家人认为只要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好。”家里人的鼓励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都是难言的欣慰和感激。

疫情期间,陈力的几个工作室损失惨重,然而一切都在慢慢恢复。“五年之内让工作室的不同项目在不同城市正常运营,十年之内形成竞争力,二十年之内让所有项目形成品牌在中原地区扎根。”这是陈力的一系列目标与规划。

“前进就可以让自己的团队成员拥有更好的未来,后退将会损兵折将,负债累累,在创业的路上,没有放弃,只能一路向前。”陈力说。即使“变卖宿舍里的一些东西,贷了一些款,重新租了一间房子,装修自己弄,桌椅板凳柜子自己扛,水电都一边百度一边修”也要“就这样慢慢重新开始”。

人生如逆旅,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这或许是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最好诠释。

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生分岔口我们殊途同归)(4)

(陈力的学生参加书法比赛)

生活不是云淡风轻,只是绷紧神经

“没毕业的时候,根本想象不到毕业后的辛苦。”工作是把毫不留情的刀,会把在学校沾染上的慵懒气息,瞬间削得棱角分明。之后的生活,永远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管控。忧的是,尽管已经跑起来了,但总是还不够快、不够好,你身边的人都那么优秀,永远会有新人在路上。

他叫汤青天,是商丘师范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他揣着满腔激情和对生活的渴望选择了北漂。但是,工作时烦躁、紧张、感到迷茫和困惑成为了他日常的状态。毕业后他在北京的一家健身房做会籍顾问,工作内容很简单,薪水他也很满意,但是他仍然感觉“特别的闷,特别的烦”。

也许这种压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周围人的努力和进步。“当你看到其他人都那么努力的时候,你也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这种比较会让我压力倍增。”他说道。

“大城市和小城市最大区别就是大城市的节奏比较很快,你在大城市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同样的你受到压力也特别大,因为在大城市里奋斗的人都是特别厉害的人。如果你一直都很普通的话,你在一个行业里你待不了很长时间的,不用等着公司把你淘汰,你自己就会把自己淘汰。”在这样的情况下,汤青天称他时刻都紧绷着神经。

他在北京漂着,和大多数的“漂”一样,工作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北京的早晚高峰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已经想好今天要干什么,该怎么干,然后开始行动。”他打趣地说道。作为日常生活的调节,工作不忙的时候,他也会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王府井、故宫。

北漂的日子,汤青天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虽然“洗衣房再没有三块钱一次的洗衣机,饭店里也没有八块钱管饱的套餐,出租房也不会有800包一年的公寓”,但是他觉得,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压力,做到自己给自己释放压力,生活、工作都会好起来的。

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生分岔口我们殊途同归)(5)

很多人在毕业后总有着若有若无的后悔,也许是不太适应大城市的节奏,也许自己时常焦虑努力却达不到自己的期许,又或者在与同龄人的暗暗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差距。这些小心思总是能让我们的“后悔”瞬间爆发。对待这份“不期而遇”的后悔,最好的方式应该就是珍惜当下。

///////

正如《二十不惑》中所说,这是一个无所适从的年纪,我们既不是成熟的社会人,却也不是稚嫩的学生,但就是因为我们无法被界定,我们才独特而自由。我们可以像大人一样,学会体面和不动声色,但也可以为了朋友的笑容,一秒变回幼稚的模样。

也许某一时刻我们能遇见,也许行走的这条路会互相平行或者相交,也许未来有着更艰难的岁月,但这都不妨碍我们殊途同归——按自己的方式在烟火人间中起舞。

来源:中青校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