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孩子的恶果(听人骂孩子有感)

骂孩子的恶果(听人骂孩子有感)(1)

昨傍晚下班回家,听到有人在骂孩子,响彻楼道。 ​今天早上起床,又听到有人在骂孩子,国骂一串一串的,孩子妈被问候了无数次。 ​于是,我猜,这孩子他爸肯定是单位放假了。 ​我真是羡慕那骂孩子能骂半天儿的人,他是怎么保持不笑场的呢?我每每想训孩子,总要酝酿一下,不然铁定会笑场。因为一旦事儿说完了,没法再就事论事了,我立马就会词穷笑场。

​真是觉得,能在骂人的起因——为数不多的干货中间,给穿插一串一串国骂的人了不起,一肚子的脏话,跟倒脏水似的,泼也泼不完。

问题是这家骂孩子,我就听见一句稍微干点的话,意思是孩子犟嘴了,问题是半大的孩子,犟嘴还得看是因为什么,是申辩呢?反驳呢?还是解释呢?干货太少,实在是不知道这孩子值不值得这么些个脏话!​​ 有句话,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这连着两天骂孩子,还没具体干货,我只好误会这爸爸是单位放假,闲的了!

按说现在孩子金贵,就算家里俩孩子,也都是金贵的。

家长呢,也都是上过学的人。

可是连着两天不堪入耳的话,跟倒垃圾似的一股脑的往外招呼,说真的,这到底是在爱孩子还是恨孩子呢?

我记得我写过一篇关于成年人的崩溃的——《次第花开》随读——“大人”的烦恼

不得不承认,成年人的崩溃确实是在一瞬间,成年人的心里确实有很多的苦涩,但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我们这些大人,之所以一代一代的去承担与承受,还不是为了孩子们吗?

很多时候,大人的崩溃是因为生活给我们的无望之感,但如果冷静下来去想一想,生活常常给人无望之感,却也常常给人希望之感。

无望时崩溃,希望时得意,这就是成年人的幼稚!

就如小孩子一样,玩具被拿走了就哭,玩具被送回来就笑。

所以,很多成年人,其实心理年龄精神年龄,还停留在幼儿阶段。我记得我看过一句话,说很多成年人其实还停留在口欲期。

了解过蒙台梭利教育的可能对这个词会有印象。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敏感期。

骂孩子的恶果(听人骂孩子有感)(2)

​ ​ 通过查询头条百科,也可以看到,口欲期其实是非常小的婴幼儿阶段的一个时期。

我记得我看《丰乳肥臀》的时候,里面那个主人公对乳房的迷恋,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作者在表很多成年人还停留在口欲期的幼稚以及丑态。

其实有非常多的成年人会有幼稚表现 ,因为很多人忽视了进入社会以后的自我成长。

人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上班了我挣钱了我就是一个大人,我结婚了有孩子了我就是一个大人。而实际上,有很多的大人依然幼稚如幼儿。

大人相对于孩子,有着绝对的权利有着优势地位。

但是这个绝对的权利,是很多大人不会正确使用的权利,而是滥用的居多!仰仗着自己的优势地位为所欲为!

我在《【随笔】被动吃瓜的苦楚2——拒绝无码小作文!》一文中提到过,每个成年人都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但是如果我们去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人真的在乎保护未成年人这件事。

自己的孩子尚且张嘴就骂,更别说别人的孩子了。

我们成年人创造的网络世界,其实急需要净化,就像我上文提到的“无码小作文”,如果发布者、网站经营者、文章转载者、甚至于读者,哪怕有一个人真的爱孩子,就较这个真,网上的无码、擦边球的内容,还会净化不掉吗?

孩子们怎么想的,我们不是不知道,我们也从那时候过来的。他们天然的想知道,天然的会模仿。

可是我们做什么了吗?没有!

我们连让自己变得更好都做不到,哪怕是假正经都做不到,更别说是真正经了。

我在《【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随感而发——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大人呀——

今天,我在听了两天的父亲骂儿子的不堪入耳之言以后,还是想说——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大人呀!

我们滥用自己的权利,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正在为孩子们创造的物质,如同《千与千寻》里魔法世界一样的繁华废墟,难道我们还要像《千与千寻》里那对变成猪的父母那样,看不到孩子的艰难,连精神上情感上也要为他建一座废墟吗?

孩子们爱我们,是甚于我们爱他的。他因为爱我们,所以绝对的相信我们。我们嘴里说出去的话,哪怕是骂出去的脏话,他都会因为绝对的相信而认为我们说的是对的。当他长大了,他会知道解释知道申辩,直到他知道我们说的不对,他会反驳。

如果孩子的世界崩塌了, 重建自我,是艰难的。而导致孩子崩塌的,常常都是我们大人。

《千与千寻》中,孩子小的时候,他是真实的,当他工作了,进入社会逐渐失去自我,待他不工作了,就变成了猪。

人因为工作对孩子便获得了优势地位获得了绝对权利,但也工作在逐渐失去自我,汤婆婆说“千寻这名字太奢侈了”——自我是奢侈品,但没有人珍惜!

人失去自我直到麻木成猪,但孩子依然爱我们,愿意吃苦受累的帮助我们,找到我们,而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呢?

对孩子,除了爱,别无他法!除了爱,我们还能怎样呢?

珍惜自我,但不可以夸大自我,因为没有自我会麻木无知,而夸大自我会陷入我执。

以上随笔!祝好!

以下是我的唠叨:

面对孩子的教育,请先分辨好到底自己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宣泄情绪。

我以前看过一句话,是说给打孩子的家长的:你敢打你的孩子,但你敢打邻居家的一条狗吗?

对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我在这里想对你说:很多人看你如垃圾,避之唯恐不急,更休谈爱你,但你的孩子却一直爱着你,可你却在伤害他!

劝君惜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