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解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是什么意思)

#微头条话题##金粉社区##国学#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①,猷呵②,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①案,马王堆帛书乙本作“安”,“于是”的意思。也有人认为通焉,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没有定论。不管怎样都能说得通,而且意思差不多。

②猷,通悠,悠闲自得。呵,通兮,语气助词。

最理想的状态,老百姓只知道有这个人;其次,亲近他,赞扬他;再其次,惧怕他;最差的,老百姓轻侮他。自己的信用不足,于是别人才会不信任他。悠闲自得,很少发号施令(因为人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用多说,自然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行,只有事情有变化,特殊的时候,才需要发号施令)。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就能达到,想要做什么事情就顺利完成。而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

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做事情,总是需要管理者去推动,管理者整天指挥着:“张三,你去做什么”,“李四,你去做什么”,一旦他没有发指令,员工就不知道干啥了。天天大会小会不断,效率却总是上不去。有的企业,管理者只需要确定目标,然后和员工统一好思想,员工都能主动自觉的知道自己去做什么。管理者只需要随时掌握动向,发现偏离了目标,及时的纠正过来,这样反而效率很高。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管理者,第一是选拔人才,第二是管理方法。对于第一种管理者来说,他不得不这样,因为他不去这样做,整个系统都会崩溃了。

拿破仑是法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是法兰西的骄傲。仔细研究他的经历,发现一个现象,在前期,他总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后期,在法军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却频频失利,我们还发现,只要拿破仑亲临现场指挥的,总是会打胜仗,只要他不在现场,常常会失利。那么,拿破仑是怎样指挥打仗的呢?他指挥打仗的时候,站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拿着望远镜,随时掌握战场情况,身边围绕着很多“作战参谋”(其实就是传令员),发现哪儿出现漏洞的时候,马上就让作战参谋骑马跑过去传达指令,予以纠正。

高亨解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是什么意思)(1)

法兰西的骄傲

随着法军不断的壮大,编成了几个大军团,发现这种指挥方法不灵了,因为没有拿破仑的命令,他的部下都不知道干啥了,而各个兵团相隔甚远,拿破仑没法面面俱到。在有名的滑铁卢之战,他的部下格鲁西元帅都听到了滑铁卢的枪炮声,知道双方在交战,但是习惯于按照命令行事的格鲁西以没有得到命令的缘故,按兵不动,白白错过了战机。而反法联军的援军及时赶到,导致法军大败。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适度放权,适用于大型集团,事必躬亲的保姆式管理只适用于规模比较小的组织。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管理就是这么简单啊,就是少管,让他们自己去搞,但是实际发现行不通。为什么呢,是老子错了吗?不是。老子说的是一种理想状况,真正要达到这种状况,需要很多条件的,最主要的是干部队伍建设,这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了,以后慢慢再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