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

张爱玲写了很多爱情故事。

爱情的表象下却是精心的算计与考量。

作者把人性看得深刻透彻,书中的爱情自然就鲜少纯粹。

《第一炉香》中,乔琪乔利用薇龙的爱,给自己捞钱;《倾城之恋》中范流原跟白流苏谈情,白流苏想的是如何掌握他的钱;《留情》更是赤裸裸的交易,男的需要的是晚年的慰藉,女的需要的是长期饭票。

《郁金香》是一篇很独特的爱情小说。

带有一些五四爱情的风格,又有张爱玲小说特色。

五四时期的爱情小说,大多是女弱男强,男人希望通过爱情来拯救女人。

比如鲁迅的《伤逝》中涓生和子君,《家》中的觉慧与鸣凤等等。

《郁金香》中也以女弱男强为故事架构,不同的是男人并不想也拯救不了女人。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1)

这就很有张爱玲的风格了。

女人陷入爱情,男人却独自清醒。

嘴里说着爱,心里早已计划好离开。

是形势所逼无可奈何,还是男人的劣根性使然。

也许读完《郁金香》这篇小说,你心中会有一个答案。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2)

金香是阮家的女佣,也是个身份尴尬的女佣。

阮太太是第二任太太,刚过门,就将前任用的仆人们打发得差不多了。

金香是第一任太太带来的丫头。

大太太一死,金香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阮太太不信任也不喜欢她,碍于怕别人说自己太小心眼,所有暂时没有将她赶出去。

而且金香小心谨慎、机灵又嘴甜,让阮太太抓不住错处。

阮太太的母亲、两个兄弟都住在阮家。

阮太太姓陈,母亲是陈家的姨太太。

两个兄弟,陈宝初与陈宝余,都是庶出。

“宝初的母亲死得早,那时候宝余的母亲还只有一个女儿,就把宝初拨给她,归她抚养了。后来又添了宝余。”

阮太太与宝余是亲姐弟,宝初是一个多余的人。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大多性格沉郁,不喜言语。

宝初也不例外。

尤其是大学毕业后久久找不到工作,宝初更加不说话了。

宝余在阮家胡闹,宝初劝诫他收敛一下。

宝余说一句“姐姐是我自己姐姐,给你这么说反而显得生分了。”

一家人是他们的一家人,宝初还是一个外人。

这种尴尬地处境,让他更能理解金香。

两个孤独的心越走越近。

尽管宝初不受待见,但他毕竟还是少爷身份。

所以,他和金香的恋情只能是默默地。

一直到最后两人各自婚嫁,这段恋情都不为人所知,甚至被人误解歪曲。

大家以为金香痴恋宝余,都将这种痴恋看做是一场笑话。

当宝初得知大家的曲解后,他的心理活动是:“他心里一阵难过——这世界上的事原来都是这样不分是非黑白的吗?”

明明当初是宝余缠着金香,结果反倒成了金香痴心妄想。

因为在这些人的观念里,少爷怎么可能爱上卑贱的丫头!

高低贵贱根植于人心,不可撼动。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3)

阮太太的母亲出身不高,机缘巧合之下成了老爷的姨太太。

少女时期的小心谨慎,她都一丝不苟地保留着。

“老姨太怕女儿,怕儿子,也怕荣妈。荣妈是个大家风范的女仆,高个子,腰板挺得笔直,因为是旗人;一张忠心耿耿的长脸,像个棕色的马。老姨太做了她的主人,一辈子于心有愧。”

她喜欢金香,因为金香嘴甜,别人叫她姨太太,只有金香叫她“老太太”。

能得到丫头的抬举,老姨太竟沾沾自喜了。

不同于宝初在阮家的克制内敛,宝余则是自由放肆。

尤其是他对金香的态度,让阮太太母女俩苦恼不已。

只要金香出现,宝余都要找机会与她亲近。

金香对此很反感,却不便抗拒。

宝余会在金香背后吓她,会趁机在她背上摸一把;

金香洗衣,他将她的干净衣服藏起来,硬逼着金香改口。金香不改称呼,他就不还衣服。

金香无奈,只得将泡在盆里的湿衣服穿到身上;

更过分的是,晚上趁无人注意,他溜进金香的房里,“伏在她臂弯里一阵嗅”。

面对宝余的轻薄,金香不敢反抗,只能弱弱地表示抗拒。

少爷对丫环动手动脚,大家都认为是丫环的错。

只能怪金香生得太美。

美丽生在穷女孩的身上,就是一种罪过。

金香对宝余的隐忍,一方面是因为她的自尊自爱,一方面是保护自己真正爱的男人。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4)

宝初爱金香吗?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宝初冷静克制的性格。

他不像宝余可以肆无忌惮,他要的东西都需要依靠讨好才能获得。

无论是在阮家还是在陈家,他都不能随心所欲。

与金香相爱,是他做过最放肆的事情。

写一段爱情故事,一般有三种写法:详前略后,详后略前,详前详后。

金香与宝初的爱情,张爱玲采用了详后略前的写法。

我们不知道两人因为什么而陷入爱情,作者只是详细地向我们铺陈了两人恋爱的苦闷与抉择。

在宝余挑逗金香的过程中,宝初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宝余只要见到金香都很兴奋,总是找各种由头挑逗她。

宝初的反应只是“脸色不好看”。

宝初的唯一一次失态,还是宝余拿了金香的衣服,要挟她改称呼。

“宝初劈手夺过衣服,道:你越闹越不像话了。”

他这样的失常,让宝余看出了端倪。

敏感的宝初自然不敢再偏袒金香。

正好这个时候,阮先生给他定好了去徐州的差事。

他急急地就要出发了。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5)

故事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宝初与金香还没有正面的接触。

作者故意延迟男女主角的交流,是别有深意的。

读者到这时才恍然:金香的自爱,宝初的隐忍,都是因为彼此有情。

“他把她的手握住了,他便低下头去,凑在她缚在腕上的一条手绢子上拭泪。是红泪,因为她脸上的胭脂的缘故。”

作者写金香,至始至终都有“胭脂”这一意象。

金香不擦胭脂,但的确是“红颜”。

“红颜”可以理解为“知己”,也可以解释为“薄命”。

放在金香身上,两种意思都能说得通。

宝初要去徐州,希望金香等他事业有成后,一定会回来娶她。

金香明白,宝初是真心的,但肯定是办不成的。

办不成的事情硬要去做,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不是我不肯答应你,我知道不成呀!”

金香太了解宝初,所以她不难自己,更不会为难宝初。

这种情景下,糊涂的反而是宝初。

男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他一定要做出追求的姿态。

“他也很知道她为什么回得他那么坚决——只是因为他不够坚决的态度。”

所有的爱而不得,都是因为不够爱而已。

爱需要勇气,这份秘密爱情,金香的勇气需要宝初来给。

宝初迟疑的性格,注定了这份爱情从一开始就没有结局。

郁金香的花语是高贵典雅,这与金香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反讽。

金香后来嫁了人,还生了两个孩子。

可是,丈夫待她不好,她只能又要出来找事做。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6)

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鲜少“恋爱脑”,源于作者对人性清醒的认识。

普通人在欲望与世俗的压力下,是不能迸发出崇高的感情的。

男人视女人为衣服,女人甚至将男人看得还不如衣服。

新衣能带来快乐,男人带来的只有痛苦。

青年时期的痴恋,到了中年来看,就成了苍凉的虚无。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7)

宝初中年后又回到了上海。

他不可避免地又想到了金香,同时看向自己妻子。

这时,张爱玲写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心理:

“宝初看看她,觉得也还不差,和自己的太太一样,都是好像做了一辈子太太的人。至于当初为什么要娶她们为妻,或是不要娶她们为妻,现在来都也无法追究了。”

为了保持生活的正常,我们不得不放弃思考,放弃理想,放弃一切的正确,迁就现实。

人生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幸福。

你只要适应了环境,你的勇气自然就会消失。

而爱情这种东西,最需要的恰好就是勇气。

世俗中的我们,有几个能幸运地遇到爱情,又有几人能有勇气好好守护它呢?

陪嫁丫鬟的真实故事(少爷与丫鬟的隐秘情事)(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