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要素(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实践和理论的提升)

中考改革要改变唯分数的状况,让综合素质评价发挥作用,是各方面多年的期待教育部新颁发的中考改革意见,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录取环节,明晰了中考改革的方向、理念和目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要素?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要素(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实践和理论的提升)

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要素

中考改革要改变唯分数的状况,让综合素质评价发挥作用,是各方面多年的期待。教育部新颁发的中考改革意见,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录取环节,明晰了中考改革的方向、理念和目标。

相对于仅看分数的评价,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提升。实现这种提升不取决于是否有提升的主观意愿,而是需要规范的、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评价行为作为支撑,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就是,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进行写实性评价。

把“写实”运用于评价,是一种新的理念和评价方式。用好“写实”的前提是更新评价理念,适应新的评价模式。作为综合评价的“写实”,它的定位与考分有所不同,它的关注点在于对分数评价难以显示的学生综合素质特征加以客观描述,要求写实材料的遴选和使用者,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整体状况有完整深刻的理解,并能把握轻重和各部分关联性特征,使“写实”符合真实性描述,又是可以对不同学生作横向比较的依据。

“写实”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写实的描述并不简单等同于“所见即所写”或“所写即所见”的真实,应该是基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质和总体性、差别性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要防止表面掩盖本质、个别替代整体、一般性特征描述混杂于学生个性化的特征描写,瞬时性的表现等同于惯常的行为,应对评价的行为堆砌于本真的表现之上。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首先就要防止系统性的“不写实”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有两种方式:一是评价方主观的不写实,抬高自己所评价的学生。由于评价方和被评价方常常是师生或其他相关当事人关系,结果多少与评价方自身的利益与业绩相关,这种主观性很难排除。二是由于规则不明,技术不熟练导致客观的“不写实”情况出现。可能出现几个具体的表述相同的个案,但各自所写的事实是有差别的,这种情况同样缺乏可比信。

所以,要落实好写实,必须在同一区域综合素质评价中确立相同的规则、相同的标准、相同的参照系,尽可能消除写实过程中出现的系统误差。比如,在一个规范的评价表述中,需要对个体的整体综合素质作客观真实简明的表述,然后再对他与其他同学相比有明显优点或特殊之处作客观描述,即不要在细节上过度堆砌,也不应丢掉整体性的关键表述。

在具体的写实过程中,要区分所记内容是一般性的行为还是某个学生特征性的行为。要让所呈现的写实资料尽可能体现学生全貌或原貌的真实性,尽可能消除为评价或升学而“写实”对写实的真实性影响。在相关当事人专业性、原则性不够的情况下,这不仅难以消除还可能迅速蔓延,最终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缺位,需要加以重点防范。其有效措施是适度引入第三方评价的参与及有第三方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写实进行指导筛选。以理性的态度去写实,确保写实的内容有实证依据,与个体的内心真实,存在客观一致性。

确保写实的真实性依然不能仅仅靠主观严肃性,还要靠机制。这个机制就是高中学校的专业招生团队,对初中学校所提供的学生写实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甄别,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对所招学生的要求确定如何使用这些写实材料,给这些写实材料赋予多高的权重。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公示和审核程序。(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