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七首七律(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

写在前面: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出身仕宦,家学渊博,自幼聪慧,七岁能诗,胸有大志,“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淳。”是他矢志不渝的政治理想。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世道黑暗,朝局混乱,奸佞当道,才华横溢的杜甫困顿长安达十年之久,三次科考三次落第。

郁郁不得志的杜甫为了生活,四处奔走献赋,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44岁的他才得到了一个学无所用的曹参军之职。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路追随唐肃宗到了凤翔,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五月十六日,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杜甫十分珍爱,自以为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可以一展平生抱负了。

不料,书生意气的杜甫却因为出手营救被贬的好友房琯,触怒了唐肃宗遭到了贬黜,从而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至此,他的政治生涯也就走到了尽头。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身在华州的杜甫去往辋川拜访好友崔兴宗,并在此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重阳节,写下了他七律中的代表作《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最著名的七首七律(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1)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唐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简译

人年岁大了,面对着这悲凉萧瑟的秋色,难免不心生寂寥,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

今天正好赶上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共度这个美好的节日。

令人惭愧的是,我头发稀疏,总怕帽子被秋风吹走,还请旁人帮我把帽子扶正。

蓝溪水远远地从那千万条溪涧中奔流而来,玉山高耸,两峰并峙,气象峥嵘。

世事难料,待到明年的重阳佳节,我们中的可都会健在吗?拿起茱萸仔细端详,期望明年再相会。

杜甫最著名的七首七律(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2)

赏析:

杜甫这首诗以壮语写忧情,慷慨、疏旷、豪放,更兼凄楚和悲凉,是杜诗七律中的代表作,历代诗人学者对其评价极高,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赞其:“字字亮,笔笔高。”,杨万里更是在《诚斋诗话》中誉其绝少,句句字字皆奇。

诗题点明时令、地点和人物,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诗人到辋川(今陕西蓝田县内)拜访崔氏,崔氏即王维的内弟崔兴宗,与王维同隐辋川,建有东山草堂,和王维的辋川别业东西相望。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首联写诗人由悲转喜的复杂心情,首句写自己年老逢秋的伤悲,次句表达朋友相约的欢喜。

自古逢秋悲寂寥,何况彼时的杜甫又处在落魄失意之中,理想未竟,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老大无成,这样的愁绪又岂是一个“”字可形容?

可是,王朝腐朽,权宦当道,生不逢时的自己又能如何呢?无他,唯有“强自宽”而已,不然,又能怎样呢。

幸好,还能和朋友相约,自己还能打起兴致,来这里和好友一起尽情欢乐,共度重阳佳节,也唯有如此,才会纾解自己的郁闷和苦恼,得到少许宽慰。

杜甫最著名的七首七律(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3)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颔联写自己年老发疏,怕风吹落帽子,遭人耻笑,请人帮忙正一正,内心无比凄凉,表面上却还要强颜欢笑。

这一联引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据王隐《晋书》记载,东晋时,大将军桓温与参军孟嘉等重阳节游龙山,途中,山风吹落了孟嘉的帽子,桓温就令僚佐孙盛写文章嘲弄他。

孟嘉岂甘示弱,也写文回敬,二人旗鼓相当,才华不相上下,都写得很好,桓温甚为赞赏,从此,“孟嘉落帽”就成了重阳登高的典故。

杜甫之所以引用这个典故,以孟嘉自比,就是早年他也曾被授予参军,和孟嘉的身份相符,但是,孟嘉落帽是名士风流蕴藉之态,是一段千古佳话。

而杜甫自己却怕落帽,所以才请他人帮忙正冠,“笑倩”是强言欢笑之意,虽与孟嘉有过相同的身份,却没有孟嘉的幸运,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不尽的悲凉和无边的伤感。

杜甫最著名的七首七律(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4)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颈联宕开一笔,笔势徒起,不在沉溺于身世的哀叹,而是将气象峥嵘的蓝水玉山引入诗中,从而使得自己有了为之振奋的理由。

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玉山”就是蓝田山,蓝水奔腾,千涧飞流,玉山高耸,两峰对峙,高山仰止,水流不息,水有姿态,山有风骨,自己有什么理由颓废下去了呢?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尾联一个“”字总束全篇,平淡中饱含深意,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可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恐难长久,世事难料,明年的重阳佳节,今年聚会的人还会有几人健在呢?

本想一醉解千愁,不料醉眼朦胧中又起新愁,这隐隐的担忧,让自己不经意间又是愁肠百结,只有把这手中的茱萸看了又看,是不舍,更是对来日可期的渴盼。

首联伤时悲秋,情感层层递进,颔联借用典故,抒发身世之愁,颈联借景抒情,以壮语写精神,尾联悲天悯人,总束全文,令人回味无穷。

杜甫最著名的七首七律(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5)

写在后面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相比与杜甫的执着,同仕于朝的岑参则要清醒得多,他对讳疾忌医的唐王朝早已心生失望。

可是,我们也不能说杜甫看不清形势,早在其被贬的当年暮春,他就在《曲江二首》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他看清了现实,但面对现实却又无可奈何。

杜甫这一生,除了在唐肃宗身边做了几个月的左拾遗,大部时间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入蜀后,也曾作为严武的助手,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协助其处理公务。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穿越遥远的旧时光,邂逅那个不同寻常的重阳节,依稀可见悲天悯人的诗圣,细嗅茱萸,其神情虽沉郁忧伤,但犹自期待来日方长……

杜甫最著名的七首七律(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6)

杜甫画像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