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年说了什么(万历十五年说什么)

文/公子简

万历15年说了什么(万历十五年说什么)(1)

自摄~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人黄仁宇先生1976年用英文完成的一部名为《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的著作,后来黄先生亲自译为中文,于1979年交中华书局,1982年定稿出版。

《万历十五年》的意外走红

对于很少涉猎历史书籍的读者来说,是很难知道这本书的,《万历十五年》之所以能够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纯属偶然,这得益于一部反腐内容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是汉东省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同时也是一个学者型的党员干部、法学家,曾经是汉东大学政法系主任、教授,是个和蔼可亲、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清廉官员,喜欢明史,对《万历十五年》一书颇有研究,被以赵瑞龙为首的一伙黑道中人采取硬软兼施的方式将其拉下水,采取的方式就是投其所好,让美女高小凤与之畅谈《万历十五年》开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无意之中也带火了这本《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是本什么书

全书以1587年为节点,内容分为七章,分别是: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

那么问题来了,《万历十五年》是本什么类型的书,是小说,还是历史学著作?关于这个话题,坊间其实是有争议的。

从整本书的叙事风格上看,书中描写了明朝万历皇帝登基、亲政、成婚,还有他的后宫家事,以及当代几个赫赫有名的大臣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治国理政方面对明朝当时的影响和制约,多角度、多方位揭示了明朝走向衰落的深层次因素。

从书中人物和情节的演变角度来说,《万历十五年》属于历史小说,因为它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有故事、有情节、有冲突,也有发展脉络,完全符合小说的特点,但是书中却鲜有对话,并且多数故事情节的发展是通过冷峻的叙述、分析、评判来进行的,很多论点、论据交相辉映,感觉作者有时身临其境,有时却又置身事外,其中还穿插着原始典籍资料的引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一部历史性著作,或者说是多篇学术性论文的集合。

因此,我认为既不能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简单地定义为历史小说,也不能单纯地视为一部历史学著作,更不能将其归结为学术性论文完事。《万历十五年》以一种崭新的叙述方式问世,给历史小说以有益的探索,给历史性著作以大胆尝试,给学术性论文以新的样本,为有兴趣研究明朝历史的学者和读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参考方式。

如何评判《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万历十五年》书中透露出的细节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之外,可能与之前大多数读者从明朝历史、教科书、文献资料等看到的内容有很大出入,甚至是与影视剧中讲述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也极为不同,可谓是颠覆了很多读者对明朝及当时权倾朝野、显赫一时忠臣良将的认知。

我认为黄仁宇先生治学态度是严谨的,他在每个章节的后面都附上了自己所查阅、参考的书籍和有些内容的出处,规模相当宏大,给读者一种信服感。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其资料引用过程中存在断章取义的情形,由于章节后所附书目众多,且均是我未曾涉猎过的内容,因此不好枉加评判。

不过,从阅读理解层面来说,我认为对于古典书籍中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读者的解读、阐释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常有的事情,正所谓“仁者见仁,知者见智”吧。

黄仁宇先生因为赴美研习历史,接受的教育和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自然会有所不同,他认为“中国两千年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观点犀利,却是一语中的。

虽然,我对书中的个别观点也不敢认同,但至少,黄仁宇先生提出的大历史观给了我们另一种审视明朝历史的思路和方法,甚至是对中国历朝历代中的官僚制度和体系,以及精英阶层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值得今人反思和警醒,这既是“以史为镜知兴衰”,同时也可以说是跳出中国看中国。

于2021.5.9 16:22

原创首发

万历15年说了什么(万历十五年说什么)(2)

自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