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论述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独家电视编导的三件头疼事儿)

现在电视人越来越难做,正面临着整个媒体环境的大变化、大变革。我在CCTV4《华人世界》栏目“全球华人资讯”板块工作已有一年半,《华人世界》是个日播栏目,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点到1:30播出,其中“全球华人资讯”板块还在每晚10:45至11点进行重播。在这一年半的工作实践中,我最头疼的有三件事儿。

收视率压力

我们栏目组的规定是每日的收视率由当期节目的编导负责,收视率不达标就扣工资,收视率超过标准值就有奖励。一般情况下新闻有意思、吸引观众,收视率就会高,所以这就要求编导认真处理好每条新闻的内容。CCTV4是央视唯一一个面向世界其他国家播出的中文频道,担负着国家很重要的外宣职能,所以我们所做的节目内容要符合海外观众的口味。然而收视率是以中国国内观众为样本的,海外观众和国内观众的收视喜好可以说完全不同,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我们既要迎合海外观众的喜好还要讨国内观众的喜欢,这是十分困难的。

收视率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入点,也就是上一档节目延续到本节目开头的收视率点,还有节目后半部分“华人故事”的收视率,都是影响因素。我有一期节目,入点仅为0.09,然而新闻做得不错,收视率曲线一路拉升,到了“华人故事”板块又跌了下来(华人故事是由专题组同事所做)。这样整个节目最后的收视率是0.19,我们的达标值是0.20。即使我们这个板块很努力,总体收视率还是没有达标,还得扣工资。

影响收视率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新闻选题,说白了,新闻类节目是靠天吃饭。当天发生的新闻比较震撼或有意思,是观众所关心的,收视率自然就会高;如果当天的新闻平淡,就很难吸引人,收视率表现往往不太好。而这些因素都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但还是要默默承受收视率的压力。

现在除了收视率要求,还增加了一项考核标准,就是网站的播放量,而且目前只看在央视网CNTV上的播放量,这就又增加了难度。除了需迎合海外观众和国内目标观众的喜爱,还要努力获得年轻网民的喜爱。

审片繁琐

除了收视率,困扰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审片流程太繁琐。制作一期节目要经过找选题、写稿改稿、录像、后期、推送等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审查。找好的选题要报给主编,主编给出意见,我们修改好后再发给制片人和主任审。选题通过后,开始写稿,初稿交给主编,主编给出意见,我们再改,改完后再发给主编,主编回二稿后,我们继续进行修改,修改完发给制片人审,制片人有意见我们再次修改,最后出定稿。后期制作部分也是层层审查,主编审完给出意见,我们修改,制片人审完我们修改,最后给主任审,直到主任同意后节目才能推送到播出线。

这样层层审查、无数次修改就已经很麻烦了,更令人头疼的是每个人对节目有各自的看法,所给出来的修改意见就可能不一样,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比如,一条新闻的开头部分我们用A来表述,结尾用B来表述,主编看后让以B开头,A结尾,我们就修改过来;制片人看后,又让A和B的位置调回来,我们只能重新修改回来,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浪费了不少时间。在新闻的排序上也是常常改来改去,三个人可能有三种意见,只能一遍遍修改,有时真的哭笑不得。

新闻来源有限

我们无法保证每一条新闻的画质都是高清的,这跟我们的稿件来源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新闻都是有关海外华侨华人的新闻,受条件限制,我们不能自己出去采访,要依靠央视63个海外记者站回传的内容,以及与我们栏目有合作的部分海外华文媒体的供稿,但是这些往往不能撑起一期节目。我们就要从其他网站上找可以用的内容,但其他网站上的视频新闻比较少,就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文字新闻对应的视频,有些是网络上下载的,有些是联系当事人回传的,因此视频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但是有总比没有强,我们只能将此类非高清视频加以处理再播出(比如放到小框里用)。

除了视频质量比较低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新闻源受限。因为我们无法到现场去采访,就没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写新闻稿件时就非常依赖供稿方的稿件,可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写新闻的风格,有些信息会遗漏,我们二次加工就很困难,可能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点,要再次联系新闻当事人进行询问,感觉很不方便。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生、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编导)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9月(下)】

简单论述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独家电视编导的三件头疼事儿)(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