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我在平顺县下乡的点滴回忆)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五七”指示精神:“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在这样的号召下,我作为长治市太行中学的一名年轻教师,也成为“五七”大军的一员,在平顺县下乡近两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是山西省太谷县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治市太行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在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里,和大家一样,工作努力,取得的成绩也很突出60年代末,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停课,无所事事的我反而三天两头感冒,反反复复检查也没有进展和效果,就回到老家太谷县看中医进行调理正当这个时候,学校专门派人到老家通知我,要求立刻返回于是,两年刻骨铭心的农村工作生涯开始了  我在平顺县第一个阶段是“学农”,地点是东青北公社西青北大队,作为八名队员之一,在一年的时间里,虽然不做本职工作,但是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劳动治好了我的感冒病西青北村处于太行山山区,那个时代基本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地广人稀,土地都是星星点点的小型梯田,交通十分不便利,百姓劳动和生活用的生产资料和用品都是靠马车和担子来运输我虽然从小生长在太谷县农村,但是一直上学,没有从事过真正的农业劳动,三十出头的我第一次参加劳动就累趴下了队长分配的劳动任务是担农家肥到地里,当地村民都是健步如飞在田间小道上,我却是越走越重,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个来回下来就力不从心了,村长只能照顾我在地里撒粪后来把我调到老年组,负责劳动体力较小的锄地,跟着老农学会了前腿弓、后腿直,手拉、腰挺、足蹬、全身协调发力的正确动作就这样每天劳动完,晚饭以后,倒头就睡,一直到大天亮因为劳动,食欲大增,每天早中晚吃玉米煮疙瘩、大碗“三合面”,一个月比平时能多吃十几斤粮食比较适应劳动后的二十几天里,不知不觉从来没有感冒过,才真正意识到是劳动治疗了我久治不愈的感冒到现在我已经八十四岁,也极少感冒,现在想起来真是感慨那个“学农”的好处,仔细分析,也许还和山区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吧  劳动让我热爱上了农村和百姓虽然我是太谷县农村长大的,但是我生长在县城边的农村和深山中的农村有极大的差别特别是平顺县,属于太行山革命老区,是八路军的总部所在区域内经过我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这里的百姓善良、质朴、勤劳、热情、乐观,对我和我们这些“城里知识分子”不仅不当外人看,还处处给予我们最大的照顾,比对待家人还好从村长、队长到普通社员,不论生活上、劳动中都给予最好的帮助和照顾我的两个房东大娘每次劳动回来,就已经把洗漱水准备好了,家里有好吃的也是先考虑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西青北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小学,当时的条件很差,既无教室又无操场,借用民房上课学生也很少,只有两个班,一、三、五年级一个班,二、四六年级一个班,共两位民办老师,采取三级复式教学,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程全部承担我是一名初中、高中的数学老师,毕竟有些经验,劳动之余,经常和两位老师沟通交流授课心得,偶尔遇到一个老师顾不过来,我还能客串一下,过一下代课的瘾  村里的电工不在的时候,我也可以利用有限的电学知识,帮助百姓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用电问题在大学就热爱体育的我,其间还被县里抽调,参加长治市组织举办的排球比赛,作为主力二传手和队员们一起努力拼搏,取得了全区第七名的成绩,这个名次对于平顺来说就是很好的了  在平顺县的第二个阶段是“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地点是虹梯关公社臭水峧大队我其实不是党员,平顺县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支农”的队员中选择抽调了一批人员,在县里集中培训动员后,被分配到虹梯关公社,从此,又成为了臭水峧大队的一份子我们工作队队长是平顺县的一位老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在虹梯关公社与公社干部见面后,给我安排工作:咱们工作队里就你一个大学生,其他都是工农干部,肯定你的文才最高,今天晚上加个班,帮我写个明天全体支部成员动员讲话稿当时我就蒙了,来不及表达意见他就走了我这个教了十年数学,又不是党员,从来没有写过材料的人,晚上在公社简陋的会议室里独自转来转去,脑子一片空白,到十点多还下不了笔正在发愁难以交差的时候,发现有个文件柜,里面除了一些报纸之外,其中有一份“平顺县委工作通讯”,刊登的就有“关于今冬明春党建工作的安排和意见”,真是如获至宝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公社干部向我们介绍的当地情况,一直写到凌晨一点才完成第二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交给队长,想不到他十分满意,动员大会开的也很成功,为最后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验收后不久,从县里传来喜讯,县委认为臭水峧大队的工作成绩突出,不但进行了表扬,而且作为经验向全县推广我们知道这个结果后,工作队、支部以及全体村民奔走相告,享受工作被认可的快乐  我在平顺县近两年的时间,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收获很多不仅各项工作都开展地顺利有所成绩,而且自己在劳动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得到了锻炼,和那里的大队干部、普通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难忘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我在平顺县下乡的点滴回忆)

难忘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五七”指示精神:“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在这样的号召下,我作为长治市太行中学的一名年轻教师,也成为“五七”大军的一员,在平顺县下乡近两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是山西省太谷县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治市太行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在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里,和大家一样,工作努力,取得的成绩也很突出。60年代末,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停课,无所事事的我反而三天两头感冒,反反复复检查也没有进展和效果,就回到老家太谷县看中医进行调理。正当这个时候,学校专门派人到老家通知我,要求立刻返回。于是,两年刻骨铭心的农村工作生涯开始了。  我在平顺县第一个阶段是“学农”,地点是东青北公社西青北大队,作为八名队员之一,在一年的时间里,虽然不做本职工作,但是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劳动治好了我的感冒病。西青北村处于太行山山区,那个时代基本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地广人稀,土地都是星星点点的小型梯田,交通十分不便利,百姓劳动和生活用的生产资料和用品都是靠马车和担子来运输。我虽然从小生长在太谷县农村,但是一直上学,没有从事过真正的农业劳动,三十出头的我第一次参加劳动就累趴下了。队长分配的劳动任务是担农家肥到地里,当地村民都是健步如飞在田间小道上,我却是越走越重,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个来回下来就力不从心了,村长只能照顾我在地里撒粪。后来把我调到老年组,负责劳动体力较小的锄地,跟着老农学会了前腿弓、后腿直,手拉、腰挺、足蹬、全身协调发力的正确动作。就这样每天劳动完,晚饭以后,倒头就睡,一直到大天亮。因为劳动,食欲大增,每天早中晚吃玉米煮疙瘩、大碗“三合面”,一个月比平时能多吃十几斤粮食。比较适应劳动后的二十几天里,不知不觉从来没有感冒过,才真正意识到是劳动治疗了我久治不愈的感冒。到现在我已经八十四岁,也极少感冒,现在想起来真是感慨那个“学农”的好处,仔细分析,也许还和山区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吧。  劳动让我热爱上了农村和百姓。虽然我是太谷县农村长大的,但是我生长在县城边的农村和深山中的农村有极大的差别。特别是平顺县,属于太行山革命老区,是八路军的总部所在区域内。经过我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这里的百姓善良、质朴、勤劳、热情、乐观,对我和我们这些“城里知识分子”不仅不当外人看,还处处给予我们最大的照顾,比对待家人还好。从村长、队长到普通社员,不论生活上、劳动中都给予最好的帮助和照顾。我的两个房东大娘每次劳动回来,就已经把洗漱水准备好了,家里有好吃的也是先考虑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西青北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小学,当时的条件很差,既无教室又无操场,借用民房上课。学生也很少,只有两个班,一、三、五年级一个班,二、四六年级一个班,共两位民办老师,采取三级复式教学,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程全部承担。我是一名初中、高中的数学老师,毕竟有些经验,劳动之余,经常和两位老师沟通交流授课心得,偶尔遇到一个老师顾不过来,我还能客串一下,过一下代课的瘾。  村里的电工不在的时候,我也可以利用有限的电学知识,帮助百姓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用电问题。在大学就热爱体育的我,其间还被县里抽调,参加长治市组织举办的排球比赛,作为主力二传手和队员们一起努力拼搏,取得了全区第七名的成绩,这个名次对于平顺来说就是很好的了。  在平顺县的第二个阶段是“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地点是虹梯关公社臭水峧大队。我其实不是党员,平顺县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支农”的队员中选择抽调了一批人员,在县里集中培训动员后,被分配到虹梯关公社,从此,又成为了臭水峧大队的一份子。我们工作队队长是平顺县的一位老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在虹梯关公社与公社干部见面后,给我安排工作:咱们工作队里就你一个大学生,其他都是工农干部,肯定你的文才最高,今天晚上加个班,帮我写个明天全体支部成员动员讲话稿。当时我就蒙了,来不及表达意见他就走了。我这个教了十年数学,又不是党员,从来没有写过材料的人,晚上在公社简陋的会议室里独自转来转去,脑子一片空白,到十点多还下不了笔。正在发愁难以交差的时候,发现有个文件柜,里面除了一些报纸之外,其中有一份“平顺县委工作通讯”,刊登的就有“关于今冬明春党建工作的安排和意见”,真是如获至宝!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公社干部向我们介绍的当地情况,一直写到凌晨一点才完成。第二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交给队长,想不到他十分满意,动员大会开的也很成功,为最后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验收后不久,从县里传来喜讯,县委认为臭水峧大队的工作成绩突出,不但进行了表扬,而且作为经验向全县推广。我们知道这个结果后,工作队、支部以及全体村民奔走相告,享受工作被认可的快乐。  我在平顺县近两年的时间,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收获很多。不仅各项工作都开展地顺利有所成绩,而且自己在劳动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得到了锻炼,和那里的大队干部、普通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武炳琨(长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