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因果论证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技能训练4)

【技法解说】

一,什么是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是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最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深刻性。如果某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现象发生,这两现象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对于一件事,可以把它当成“果”,从而“溯因”;也可以把它当成“因”,从而“求果”。这种“溯因求果”的方法,就是因果分析论证的方法。

含有因果论证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技能训练4)(1)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溯因求果很有乐趣,于是我们有了因果论证

二、因果关系的特性

1、普遍性:因果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也普遍存在可能性推理中。可以说可能性推理的主要对象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以当看到一个现象发生,人们就想寻找它产生的原因:当有一个原因发生,人们就想分析它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当看到已经发生的现象,人们就想建立与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

2、时序性:因果关系总是原因先发生,结果后发生,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但是并不代表先后发生的两件事就有因果关系。如果只是根据现象间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就做出他们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就会“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

3、确定性:因果联系是确定的。虽然会出现互为因果的情况,在一定的因果链条上,在一定的因果环节上,原因就是原因,不是结果:结果就是结果,不是原因。

4、复杂性:因果关系很复杂,种类繁多。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多因一果。

含有因果论证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技能训练4)(2)

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因果转换,值得研究

三,如何用好因果论证

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

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

含有因果论证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技能训练4)(3)

找到主要原因和终极原因,很有乐趣

例如:

某同学厌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他、胸无大志、学校太严苛、教育体制问题等,然而社会上对名利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才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2. 分析终极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

例如: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消费者的生命就是企业的生命。只有把尊重消费者的生命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企业才可能长远发展。2011年3月15日,央视曝光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使用瘦肉精猪肉生产产品。据估计,此次事件将至少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为什么一次瘦肉精事件会使企业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表面上看是(因为)济源双汇和政府执法部门抽查、监管不力,乃至“18道检验却管不了一头猪”,(表层原因)实则是(因为)政府执法部门和企业对消费者生命的漠视,心中只有钱权,而置百姓生命于不顾。(终极原因)此次事件再一次说明:不尊重消费者的生命,消费者也不会尊重企业的生命,企业终将经济受损甚至倒闭。

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

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例如,学无止境,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知识角度看,知识是无穷尽的;从心理角度看,学习钻研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从生命自身的缺憾角度看,生命短暂,学习怎么可以停止?如果能够如此多角度地探究“学无止境”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有力地论证“学无止境”。

再如,改革开放,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对不同人所造成的结果是大不一样。有的顺应当前的形势,正确地处理在经济事物中的行为,经济地位提高了;有的只追求名利而进了监狱,有的因循守旧阻碍改革的发展,结果穷困潦倒。

如此在同一原因不同结果的分析中,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4.探求因果关系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1)求同法:求同法是指在被研究的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一个先行因素是这些场合所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先行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简言之,在若干场合中,其他因素都不同,只有一个因素是相同的,却产生了相同或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个因素就是这个结果的原因。

比如,中国古代的司马迁遭受不幸,于逆境中写出了《史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曹雪芹在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举家食粥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现代的朱自清,家境贫寒,他在上大学时,由于没有钱买新的被子,只能用绳子将破被的另一头扎起以御寒,但他刻苦学习,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外国的塞万提斯,在被捕入狱后,仍写出了《唐吉珂德》这样伟大的著作。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国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个性等等都不相同,但有一因素是相同的,即他们都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是他们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原因,逆境能使人成才。

(2)求异法:求异法是指在若干个场合中,其他因素都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相同,却产生了某种相同或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一个因素就是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

例如,两个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相同,两人的智力也相同,都很勤奋,但他们一个注重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肯动脑筋;另一个不讲方法,只知埋头苦干,结果两人的学习成绩相差很大,用求异的方法,很快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原因。

含有因果论证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技能训练4)(4)

请给我们一些例证,方便我们理解因果论证

【例文展示】

例1: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照了起来。可是当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结果)

猪八戒长得丑是众所周知的,可当它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尊容”时,却为何大发脾气呢?(设问)因为它对自己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不仅不知道自己丑,甚至也许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呢!殊不知,镜子虽砸了,猪八戒却并没有因此而美起来。相反地,倒使自己失去了解自己、修整容貌、完善个人的凭借,并让其永远丑下去。(原因分析)由此可见,一个人清醒地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文过饰非,有自知自明是多么重要。(小结扣题)

例2:

我胖,我快乐(2005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题目“自嘲”)

要说我体胖,可是由来已久,事出有因。(结果)首先是遗传基因,鄙人老爸就是一名体重超标者,这么说吧,他的“腰围”与“裤长”相等,且从小胖到老,连三年自然灾害都不曾让他减过分毫。其次是外在影响,老妈厨艺一流,川菜尤佳,一道鱼香茄条更令人馋涎欲滴。在“民以食为天”的理论指导下,我的早、中、晚三餐自然多多益善。最后就是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从小时候起,我不论得什么病都不影响食欲。没办法,吃麻儿麻儿香,想不长肉都不行。(原因分析)于是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终于造就了—个“横看成筒侧成箱”的胖女孩儿。(强调小结)

例3:

压力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与动力,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思维。(观点)当人感受到身边的压力时,他就会有紧迫感,就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除压力,从而不断奋进,不断拼搏,并且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思维。(结果分析)哥伦布由于生存的压力,使得美洲大陆得以发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彼得大帝由于动荡的压力,使他积极致力于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使俄罗斯帝国得以复兴,得以强盛;爱迪生由于发明的压力,使电灯泡、电线、电器等物品得以问世,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打下基础。(例证阐释)

例4:

中心论点:住大城市比住小镇上好

分论点1:城市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原因分析:解释为什么城里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城市的经济普遍比乡下发达,公司更多,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就更多。

结果分析:解释城市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什么是个好事。可以是,更多的工作选择和更好的薪水,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等。

例5:

因果分析法修改范例

病例: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

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观点)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原因分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原因分析)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原因分析)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小结)

例6:

自知者明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以为这是颇含辩证法的命题。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你可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也可以“明万里之外”,然而,对于你自己本身,却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自知者堪称“明哲”啊。

为什么“自知”比“知人”、“知世”更难呢?看来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认识方面的原因。人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手段获得;而对于自身的认识,必须等待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用于外部世界以后,才有信息反馈回来,多此一道曲折,就难免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了。

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身份、名望各有不同,也容易对自身真实价值的认识造成偏见和错觉。《资治通鉴》载:隋炀帝杨广自负才高,曾对臣下吹牛说:“设令朕与士大夫商选,亦当为天子矣。”其妄自尊大是不待言的。还有一种是有真才学的人,一旦有所成就,成为社会名流,也就因有人阿谀奉承而忘乎所以。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往往社会上崇敬名人,也就常有名人被崇敬所诱惑。如果自己不保持警惕,是会捧晕的。”

三是感情方面的原因。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大多有点“孤芳自赏”,这也是人之常情。(原因分析)

有此三端,便可知自知之不易。然人不能自知,其害大矣。《吕氏春秋》《自知》篇中有一段写道:“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伯智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荣、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于不自知。”自知与否,简直关系到邦国存亡,身家安危,岂能不察!(结果分析)

人若自知,则需“常思己过”并“闻过则喜”。唐太宗“三镜自照”的美谈和虚心纳谏的精神,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愿人人都有自知之明。(解决办法)

【技法公式】

观点 阐释 因果分析 小结强化

含有因果论证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技能训练4)(5)

充分理解了因果论证的方法,我们来做练习吧

【练习设计】

从以下四个题目中选择一个,用以上所讲因果论证的方法,写150-200字文段。

1. 为什么我班爱上语文课

2. 富二代为何张狂

3. 我喜欢的选秀节目

4. 我是一个快乐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