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创作者大赛获奖(第二届鑫农杯文学征文一等奖作品)

三农创作者大赛获奖(第二届鑫农杯文学征文一等奖作品)(1)

“那时早上4、5点就得起床,天就那么一点点白。尤其是冬天啊,起不来就得扣工分。一年到头挣得​还没扣哩!”

“工分?能用来干啥啊?”小康疑惑地问道。

“就是用来换粮食,用来吃饭的东西”康爷爷仔细地给小康解释道:“那些年是这样的。”

康爷爷想到那些年,心头交杂着各种味道,良久,好像也只能说出一个“苦”字。

“穷的苦。不是懒,不是工作原因,只是因为时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在农村靠的就是一把锄头。那时的田地是‘队’上的,大家都集体劳动,拼的就是勤快。一天总有做不完的活,累死累活就是为了那一口饭,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呀,更有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离开家园,到大城市里谋生。要是家里没有外出打工的人的话,那就必定是全家出动下地干活,大人就干基本的体力活,小孩子就跟着打杂,娱乐就是下田的时候你我凑一块,你​泼泼​我,我​泼泼​你。有时在田埂上,你可能看到一个14岁的小男孩挑着两个装着半桶水的大桶摇摇摆摆地走过,你想问他‘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呢?’”

三农创作者大赛获奖(第二届鑫农杯文学征文一等奖作品)(2)

“对啊!为什么他不上学呢?”小康​抢​问道。

“你这孩子,你听我慢慢讲完嘛。”康爷爷拿起玻璃方桌上的白漆大杯,上面印着鲜红的“奋斗”二字,喝了一小口水后继续讲道。

“为啥不上学呢?谁不想上学呢?上学是最不苦的事了啊。可上学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呢?周围没有离得近的学校,没有公交车站,没有出租车,想要上学就得翻山越岭,要是下雨的话那,到学校时,那就像个刚化了的泥人一样,走一步一个脚印。路远是次要,山高坎坷,路多崎岖,人烟稀薄这些全是最苦的。然而再多的困难对于真心求学的人来说都不是困难,但更大的困难可能就是家庭条件和思想,那时家里的大人总是认为学习是件没用的事,劳动赚钱才是最大。所以读书其实也是苦的。”

那时的生活好像有说不尽的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国家的目光看到了乡村,想要将发展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再受苦,于是脱贫的计划就开始了。

将方案落实到现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数不清的人为此负重前行,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们相信国家,相信党,我们愿意为此尽最大的努力,好好配合,希望就在不久的将来!”人民是这么说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写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是一代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也是无上的光荣。”他们是这么说的。脚尖一沾土地,那就必定是一条不归路,双肩扛山,双脚拽铁,人民的希望就是推动他们向前的动力。

三农创作者大赛获奖(第二届鑫农杯文学征文一等奖作品)(3)

“那后来呢?”小康问。

“后来啊,随着计划的推动,人民的高度参与,日子也就越来越好了!”

“就像现在一样,我们都是小康生活了,就像我的名字一样!”小康说到。

“对啊,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就算是农活也没有当年那么累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收​入,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了。但小康啊我们都要记住‘吃水不忘挖井人’。”康爷爷说道。

小康站起来跑出门外,边跑边吼道:“我知道了!”

康爷爷看着小康跑出去的身影,看着院外的景色,田地金黄小麦有机器快速地收着,水泥的公路上有不少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宽阔的田埂上有背着书包正在打闹的学生们,最远那那片田里绿油油的一片,被专家们占用着搞实验呢,田里也立起几个鲜红的大字——“为小康而奋斗!”看着这些,康爷爷情不自禁地笑了,眼角的皱纹有数不清的故事,说不清的舒适与温柔。(作者|竹篙中学高一六班 廖纯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