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热泵产业发展交流浅析)

【热泵产品优势】

Q1:空气源热泵与一般空调或燃烧热产品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核心优势和能耗是什么?

- 答:空气源热泵是空调的逆向原理。 空调由压缩机和氟利昂制冷。 大多数冰箱和传统家用空调主要用于制冷。 空气源热泵反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室外空调主机吹热风,里面冷。 热泵倒置吸收热量并吹出冷空气。 基本原理与空调相同。 它还具有压缩空气中热量的原理,可以节省能源,这与传统的家用电热水器不同。 理论上,一台空气源热泵可以用一份电压缩4份空气能,可节省75%的能源消耗。 在实际应用中,基本可以达到50%左右的节电效果。

Q2:与传统空调相比,热泵的噪音问题是什么?

A:现在的噪音水平和空调基本一样,不会有太大问题。 大机是60多分贝,是的,小机也可以,40、50分贝,和空调差别不大。 但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产品,初期使用可能没有问题,一两年后可能和拖拉机一样。

Q3:冬季热泵供暖南北差别大吗?

A:差别很大,因为在南方,比如广东,室外平均环境温度达到20度,热水的能耗很低。 但是如果去西藏去漠河的话,冬天会在零下30度以上。 在这些极冷的地方,其实更需要取暖。 但是,像芬尼在中国,很少有品牌在那里还能行,麦奎等一些品牌在那里也行不通。 其实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标准化,性价比高,从产品成本上考虑,这些地方他做不了,因为量比较少。 但是比如他可以做芬尼这样的公司,在零下35度的温度下还是可以工作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出口到欧洲这些寒冷的地方。

Q4:在极冷的地方热泵节电效果不是很明显吗?

A:是的,热泵自加热水的温度南方可以达到75-80度,湘中地区可以达到50-60度,但东北可能只有40-50度,甚至38度。 热交换问题受外部环境影响。

Q5:介绍家用热泵产品的安装?

在安装方面,传统的中央空调风管机从上往下吹,无论是酒店还是家庭。 热泵的运行方式是在地面上,与北方烧煤的水管一样。 其实在北方很多新建的房子里,他都可以直接买个主机插上取暖。 热泵空调的散热方式也一样。 冷水和热水实际上是夏天冷水低温辐射的方式,所以他在北方应用是没有问题的。 但在华南和华东地区,确实需要突破安装的复杂性。 你必须铺设管道。 现在约克已经生产了一种叫做天府的地下水,它用管道排空调,冬天用水管取暖。

热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热泵产业发展交流浅析)(1)

Q6:如果之前管道是铺设在地面上,但使用其他加热方式,我换热泵其实很简单,把加热器放进去就行了? 如果地面上没有管子,就意味着我得把地板撬下来重新铺?

A:是的,所以如果是售后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制造商正在开发它。 对于热泵企业来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推进后装供热市场,比如如何在华中、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包括华东地区进行改造。

【市场规模、增速及国内外市场细分】

Q7:规模:目前国内外市场规模如何?

A:这个行业最近一两年很火。 它也是基于国家的双碳战略。 未来我们希望在电器的使用上有很大的改变,包括能源和热量的使用,包括早期京津冀地区的一些。 在煤改电和供热领域,其实去年的总产能只有20-300亿元。 根据行业在线口径,压缩机采购量显示,去年整个国内市场在150亿元左右。 200亿。 出口约50亿多,翻番增长。 整体海外市场也在600亿左右。 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尤其是北欧,如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波兰。 该产品是2000年后引进国内的,主要用于热泵热水器。

但在国外,主要用于取暖和热水。 此外,很多国外的家庭都有游泳池热水供暖。 来自中国的出口,如广东的芬尼,占该国出口的 25%。 中国的主要品牌玩家像海尔,海尔现在应该是最大的。 然后是美的等,比较分散,现在最大的也有20亿左右的规模。 在国外有York、McQuay等四大美国品牌,这些产品都是成立的。 此外,大金、博世等品牌都会做热泵,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热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热泵产业发展交流浅析)(2)

Q8:目前海外欧美市场规模如何?

A:2月初左右,海外市场:欧洲大概占60%以上,一半以上,北美和南美30%以上,其余分散在世界各地。

Q9:增长率:欧美增长率比较?

答:由于能源问题,欧洲正在快速增长。

Q10:下游板块:采暖和热水市场的构成是什么?

A:目前供暖和热水基本平衡。 在3:2的水平,热值会更高,因为是全屋循环,热水用的量还是会少一些。 游泳池包括热水。

Q11:市场相关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如何?

一个; 补贴强度按马匹数量支付。 和我们2016年和2017年的煤改电类似,按需发放补贴是一个逻辑。 从目前来看,国家对空气能产品的补贴还是比较明显的。 补贴也是根据产品的批次数量。 具体补贴金额因国家而异。 欧洲一台5万元的设备可以补贴到1万甚至2万的水平,补贴是设备的10%-20%。 北美的补贴相对较少,因为其选择热泵的自由度相对较大。

Q12:从驱动因素来看,您如何看待空气源热泵出风口的连续性?

A:高增长背后有两个逻辑。 一是对未来碳减排目标的要求,要求高能效; 另一个是俄乌战争后欧洲的天然气短缺。

Q13:对今年和明年行业趋势的判断?

A:他未来的高增长与热泵的节能效果和国家的碳减排目标有关,其次是能源结构的变化。 德国正在建造一座超大型水塔和一个5600万吨的水箱,白天通过热泵加热光伏和各种清洁能源,并储存热水供周边居民使用。 未来,光伏可能会增加水塔热泵的组合。 现在如果使用碳酸锂的话,蓄电成本非常高。 国内能源局对未来热泵的定位是,当我们工业双碳节能或新能源产业达到10万亿元左右时,热泵将达到15%的碳排放功能,即 达到1.5万亿市场容量。 在我个人看来,热泵制热未来会替代部分现有的家用空调,而且现在空调市场比较大。

Q14:热泵的穿透和推进速度如何?

这个速度可以参考光伏。 光伏补贴政策也有波动,但随着行业竞争和整体成本下降,终于迎来了大发展。 家用电器也是如此。 2009-2012年,家电下乡、节能惠民、以旧换新等各项政策补贴来来去去,推动行业能效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 建立一级、二级能效和节电标准。

热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热泵产业发展交流浅析)(3)

Q15:去年热泵出口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主要集中在游泳池方面,会不会持续?

A:其实游泳池市场属于股票市场。 去年,中国企业的增长更多是为了增加份额,但今年,游泳池不是很好,因为游泳池不仅仅是需要的。 天气冷的时候,家里取暖是最重要的,刚需。 游泳池在整个欧洲不会很好,因为一个是疫情的问题,一个是能源的问题,还有俄乌战争的问题。 冬天每个人都可以在家中取暖,所以现在很差。 欧洲人的消费能力也在下降。

Q16:今年热泵出口增长的来源:主要来自家庭的增长吗?

A:是的,取暖是指家庭取暖的一部分,很快就会在欧洲使用。 如果他们不使用它,他们将无法度过冬天。

【核心技术】

Q17:国内企业和海外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什么区别?

A:这项技术也是进口产品。 空气源热泵发明于1852年左右,至今已实际使用了约100年。 事实上,这项技术和中国使用的空调一样,都是进口技术。 原理没变,技术差别不大,只是生产成本。 欧洲劳动力成本特别高,而且依赖进口,所以欧洲从中国进口较多,整体份额占中国出口的一半以上。 国内的一大优势是热泵应用更全面的延伸。 与工业和农业有关。 比如包括烘干,比如谷物的烘干,烟草的烘干,印刷厂的烘干,现在新能源使用热泵烘干,包括游泳池,比如恒温动物园和恒温恒湿的医院,热量 泵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比空调强得多。 包括大城市化中水务局的自来水,一些厂企的一些污水,污泥的分离干燥,热泵也可以做。 也就是现在中国的热泵应用产业链做得很好,有些国家没有。 区别在于应用扩展,包括温室养鸡、海洋热带鱼养殖等,很多应用在国外是没有的。

Q18:格力、海尔、美的在中国与约克、大金在中国的差距有多大?

A:这取决于比较它的哪个维度。 如果对比热泵,肯定和约克、大金、美国、日本有些不同。 他的质量和技术要求还是比不上别人,而且发展得早了这么多年。

Q19:除了格力美的巨头之外,还有哪些相对较小的公司在技术或者产品上比较好?

A:最好的技术肯定是芬尼,因为芬尼是第一个制造空气能的。 大约在10年前,他们都是出口商,而且都是出口到欧洲的,所以可以和欧美技术媲美。 事实上,包括热泵技术在内,格力和美的都不是这家公司可比的,但他的规模渠道并没有那么大,但他卖的却是最贵的。

Q20:产品端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因为其实和空调产品差不多,都是组装的。 里面没有他自己发明的东西,但他对电子控制、整个工业设计和热效应的利用的要求却大相径庭。 同样,如果你购买一批原材料或半成品,交给技术研发好的公司,能效就会不同,这是很不一样的。 包括静音的程度,因为这东西会有低频的震动,做的不好会让人头晕,但是做好的时候就很安静,差别很大。

【国内供应链】

Q21:行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有哪些?

- 答:主要部件与空调非常相似。 一是压缩机。 他的压缩机不同于空调的压缩机。 他称之为专业的热泵压缩机。 与制冷压缩机不同,品牌压缩机的企业会使用一些进口的,也会使用国产的。 进口的与谷轮(艾默生)类似,主要来自美国。 不过国内的一些企业也能做到,包括格力电器、海立,可以做一些热力专用的热泵压缩机。 但是目前出口的订单基本上都是定制的,会注明对压缩机的要求,但其实是价格问题,不会影响太大。 从大局来看,上游供应链的主要关键技术,比如压缩机,包括电子阀,主要巨头还在海外,而不是在中国。 但现在中国有了第二梯队。 其他很多小东西,比如钣金、塑料件,中国可以做,包括一些鳍片,但是这些附加值并不算太高。 这个行业之所以没有大巨头,是因为很多都需要定制化的细节,不像成熟的电器行业那么规范。

对于大巨头来说,可能需要单独设计十台机器的产品或生产线,既不经济又不情愿。 这就造就了很多中小企业来做这件事。 但是,一些标准化的产品在未来会逐渐出现。 一是家庭取暖。 现在在农村包括一些城市的自建房中使用。 尤其是在东北,很多都在用空气源热泵取暖,安装了一台主机来代替原来农村的。 烧煤的落后模式,这种产品现在逐渐规范了,无非就是马匹数量上的差别; 另一种是用于商业用途,例如学校、酒店或一些办公场所。 标准化。 目前,这两个市场可以标准化,但其他的,如烟草烘干和粮食烘干,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定制。

【国内企业竞争力对比及利润率】  Q22:分体式热泵热水,出口单价水平,利润率水平?  A:净利润在5%左右,有时可能低于5%。行业主流净利润在8%-10%,这是合理的,因为有退税。  Q23:为什么热泵企业的利润率不高,不到两位数?  A:主要是规模小,没有规模效应  Q24:你想比较国内专业的热泵产品公司?  A:海尔、美的、格力等三大巨头也纷纷投入研发。我认为质量控制和研发在第一梯队更重要。我觉得第一梯队应该是格力、美的、海尔和芬尼。第二梯队是有点技术的,这些公司有点技术,但是技术不是很好。后排没有什么技术,而且肯定不是开发出来的,只是拼凑出来的,或者说只有几个技术懂一点。因为行业比较乱,门槛比较低。有技术的人不多。其实做好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打磨一个技术团队还不到十年,技术不知从何下手。

Q25:芬尼这样相对纯粹的公司,团队有多大?  A:他的技术人员应该有300人左右。  Q26:其他二线厂商,如纽泰、泰沃、同益,他们的技术人员规模如何?  A:应该是50人以内。  Q27:除了格力、美的等一线巨头长期投资外,还有万和、华帝、万家乐等一些热水器企业,涉足这个业务多久了?  A: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他们可能都参与了过去三到五年。但是,热泵研究有一个局限,就是做热泵研发的人才很少,优秀的人就更少了。而且,从基础研究到单向研究的技术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一个好的团队,一点一点地埋头去改正问题,用不了十年。不好,总会有很多疑问。因为它比空调复杂,所以故障率更高。像海尔、美的一样,批量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也有这样的质量问题。因此,对于热泵的技术突破,企业能否做好热泵,取决于其人员配备。如果他在这里有10-20名技术人员来做热泵,规模很难超过1亿。

Q28:日出东方太阳雨和四季沐歌是国内比较大的公司。公司目前的规模和对产品技术渠道的评价如何?

答:日出东方在太阳能领域练了一手。可惜太阳能热水逐渐消失,改为空气能。我觉得他的空气能不错。规模我不太清楚。估计应该是几个亿吧,不算太大。产品主要在北方使用。在他的优势领域,家用会少一些,工程用会多一些。指的是一些商用热水器业主,比如酒店。这一块会更结实。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对最终产品的营销没有明确的定位。本来,他是有优势的。德国应该是太阳能plus 热泵的方式,应该是未来能源储备的终极。这个企业需要升华,他单纯卖热水器竞争压力会更大。他的出口不到5亿,出口主要是家用。他的热水器在国内主要是在室内或者阳台上放置一个水箱,然后在外面安装一个类似空调的主机,这叫分体式热水器。他的问题是定位价格偏低,附加值不太高。

Q29:万和华帝的这部分业务发展如何?热泵热水器的营收规模是多少?

答:他们正在转型,但有一个问题。转学热泵技术积累不是钱的问题,需要时间去积累。他们已经转型,但他们与原来的全球产业竞争。比如华帝、万和以前做燃气,就是壁挂炉或者热水器加一些纯电。他可能过不了气源技术这一关,他的产品也不一定好。格力、美的、海尔做的都不是很好。现在,在这个行业有一些技能的企业是那些传统上制造空气超过十年的企业。

Q30:万和华帝热泵热水器的营收规模如何?

答:可以忽略不计。我觉得不超过一亿。

Q31:一线跨界企业的技术人员规模如何,比如格力美的,或者近几年进入的万和、华帝?

答:新进人数在三五十人的水平。格力、美的、海尔都在100以上。

Q32: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有什么大的区别?

因为研发的员工越少,产品就卖得越便宜。你可能只是在市场上拿别人的机器拆了它。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会很便宜。很便宜就是恶性循环,你的毛利率更低。毛利更低,你没钱请技术人员。所以,一个是大巨人。他可以支持它,他可以组建一个二三百人的R&D团队。还有就是溢出价值高的品牌。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个品牌能守住能卖出去的价格,你也可以请更多的技术人员来做。还是品牌定位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