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器乐教学(器乐教学与创造思维的发挥简析)

前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器乐教学在整个教育界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高各类器乐经常出现在各种电视台文艺晚会、大中小院校的文艺会演,大部分器乐来自专业院校和专业演出团体等,属于普通中小学生的器乐团体屈指可数,这些演员都是来自学校乐团等,而广大喜欢器乐的学生却与之无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中小学已经有了规模不等的器乐团体然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就是能亲眼看见和亲耳听见都是很奢望的事,就别说是亲身感受乐器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在高考中进行专业加试,其成绩加入高考加分,或择优录取,这对广大爱好器乐的学生来说,是在是件好事然而,如何接受器乐教育则是个难题:文化宫、青少年宫,只能解决少数人的要求,而且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如果学校本身就有这门课,那么不仅就解决少数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专业院校后备军,同时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新世纪具有创造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是开展器乐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浅谈器乐教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器乐教学(器乐教学与创造思维的发挥简析)

浅谈器乐教学

前言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器乐教学在整个教育界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高。各类器乐经常出现在各种电视台文艺晚会、大中小院校的文艺会演,大部分器乐来自专业院校和专业演出团体等,属于普通中小学生的器乐团体屈指可数,这些演员都是来自学校乐团等,而广大喜欢器乐的学生却与之无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中小学已经有了规模不等的器乐团体。然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就是能亲眼看见和亲耳听见都是很奢望的事,就别说是亲身感受乐器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在高考中进行专业加试,其成绩加入高考加分,或择优录取,这对广大爱好器乐的学生来说,是在是件好事。然而,如何接受器乐教育则是个难题:文化宫、青少年宫,只能解决少数人的要求,而且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如果学校本身就有这门课,那么不仅就解决少数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专业院校后备军,同时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新世纪具有创造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是开展器乐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

一、 器乐教学

音乐课应该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音乐,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就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充分调动起每个孩子。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有意识的反应。大家都知道,人的社会性行为是在后天习得,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教育、学习等发展起来的。学校是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

(一)器乐在中小学课堂的功能

1、 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默默的探讨和不断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器乐进课堂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良好情操,特别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有独特的优势。课堂乐器有口琴、竖笛、口风琴。其中口风琴以其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经济耐用等优点率先进入音乐课堂。

2、素质教育 少不了器乐教学

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器乐的产生、发展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它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提倡素质教育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器乐进课堂已摆在面前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发挥着其独特作用。器乐进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独特的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是有组织的音响材料,以审美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设施并独具特色的育人实践活动。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而它的非语义性,又给欣赏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发展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二)自信才能创造

通过器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孩子不敢张开口唱歌,但是在有器乐的前提下他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人变得很自信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再也不是缺乏活力的啦,他的思维在也不呆板,在这样的心境下才能发挥儿童特有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中国孩子有的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往往却不敢大胆的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孩子却能够大方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

在我所在的学校,每逢文艺表演几乎总是那些熟面孔,有些孩子六年来很难登台表演节目。这下好了,我们的乐队给了每个同学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同学只是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容光焕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正是小小的乐器,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器乐的演奏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可是在我们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使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觉拿起这陌生的学具,也使每个孩子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小的乐器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孩子们没有自信那还敢去把原来的东西改编或是在此基础进行创造性的改变。

二、中小学器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创新与创造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造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创造是人的本质,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是生命力和灵性的自由洋溢。儿童的知识虽不如成人,但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却是一生中最旺的,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若错过了这一时期或在这一时期这些能力被扼杀,将终于无法再现。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开发学生潜能的创造性教育,这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鼓励尝试,启发创造意识。

在小学课堂中鼓励学生去尝试创造,创新形社会就应该从我们的孩子抓起,因为尝试是创新的前提,不经过尝试,哪来的创新。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教师要以十分真诚的态度去发现他、鼓励他,绝对禁止用批评、嘲笑、挖苦的语言,甚至必要的批评也要尽可能的延缓,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智慧得以充分施展。教师的鼓励方式与造就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有十分重大的关系。首先尊重、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心;其次积极尝试,鼓励人人参与;再次允许学生出错,延迟评判。最后应多给予学生热情的赞语、赞赏的微笑、赞许的手势。让学生更加自信,敢于去尝试,让学生的创新创造的到老师的肯定,即使他的创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只要他迈出了这一步那就是成功。我们要积极的评价,每个学生都需要尊重和鼓励。他们都想被爱和被承认的心理需求,老师千万不要在对学生的赞美上是个吝啬鬼。

在课堂上只有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哪怕学生发出了不和谐的一些举动老师也不要急于去评价他而是给于引导尊重他的个性。只有在相信、尊重、赞赏儿童的创造力,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我们通过器乐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才能不断地创新。 

(二)营造创新环境。

1.从教学设计入手优化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营造创设一个与此有关的“景”。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画面的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及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营造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拓思维。

2.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融洽、互尊、互爱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让孩子在宽松、融洽的条件下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直接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焕发智慧潜力的内部动力,有兴趣才能带来独立的学习过程,也只有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学生才可能产生“自由感”,才可能产生主体性,创造个性才可能得到发展。 以良好情绪感染学生。与学生同玩、同学、同乐、同创造。

(三)发挥潜能,鼓励创新求异

音乐课中的创造,强调的是“即兴”。艺术的创造往往是灵感火花一瞬间的显示。从小培养学生“即兴”创造,就是要求学生能开动脑筋举一反三,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律动、美的世界。

1.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进行多形式的讨论争论和表现。3.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求变。4.加强小组合作,展示集体智慧,树立集体创新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四)提供素材,创造音乐语汇

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会创造方法的同时,还必须进行适当的示范指导,为学生提供创造素材,使之在模仿的同时能举一反三进行创作。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思维过程中复杂、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级脑力活动。经过教学实践,我感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长期而艰巨的复杂过程。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优化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细腻思考,不断提高思维质量,培养创造能力。

三、中小学器乐与创造思维

知识创意时代就需要大量的创新科技人才,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要从小开始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又必须在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开展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贯穿始终,持之以恒,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长此发展,肯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未来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很好的开发,才能不负于时代众望。

(一)、器乐即兴创造、创作在课堂中的应用

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中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无论是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还是音乐创作都可以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活动。“即兴”的好处在于:1、即兴性创造活动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2、即兴性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3、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由于即兴性活动没有事先准备(酝酿、设计、排练),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创造的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正常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

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牧场上的家》,老师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完歌曲后,进行了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学生结合歌曲内容,结合手中的口风琴,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创成各种各样,有的把三拍子的改成四拍子用口风琴演奏,有的小组则自己给这首歌加上了和声,加上了伴奏(敲击凳子、拍手、弹舌、口哨)等。

在小学中高年级以欣赏课我把它改成欣赏与创作为主的综合课《暴风雨》时,做了一些改变,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环节后,引导聆听、分析《暴风雨》,提出问题:“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那些画面”而后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从乐曲中你听见了那些自然界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初步理解乐曲。

然后进入探究环节,通过对《暴风雨》分段聆听、讨论、归纳,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声音和乐曲里是怎么样表现大自然的声音的?用了那些乐器?

最后进入应用(迁移)环节,用他们自己的乐器表现大在自然的声音,大部分同学都表现的非常好,可以说有的还出乎我的意料。这堂课在教学上采用集体、分组和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分小组进行创作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尤其值得提倡。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两点:第一、任何即兴创造都不是随意创造,更不是任意地粗制滥造。第二、任何即兴创造都是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二)、从器乐模仿中学会创造

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取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

我们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是否可以归纳步骤:1.完全模仿,2.小部分变化(限定变化),3.大部分变化(无限定变化)。

例如,在口风琴初步教学中,学习吹奏音阶时,是这样设计的:

1.在找到中央C“do”音后,老师不断地在“do”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例:(师)1 1 1 0 |,学生进行模仿吹奏(生)1 1 1 0 |;接着,老师变化节奏(师)111 11 0 |,(生)模仿吹奏111 11 0 |;老师再变化节奏,吹出一小节不同时值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师)1 11 1-|,学生也模仿吹奏(生)1 11 1-|等。

2.在学习完模仿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变化的练习。如:(师)吹奏3 2 3 1 |:学生先模仿,接着即兴变化一小节,如:(生)3 2 3 1 |3 21 2-|,也有的吹奏:(生)3 2 3 1 |33 33 21 1|。

3.即兴一问一答练习。如:(师)3 4 3 5 |1 12 1 0|,(生):4 5 4 6|2 2 11 0 | 或(生)1 2 1 2 |22 34 5 0|从最容易掌握的开始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学了就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四、中小学器乐创作课

1.中小学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始,逐步推进,减少学生的创作障碍难度降低。2.中小学创作课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潜在的创作能力,应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注重创作的结果。3.老师在教学中也要体现我们的创造教育比如教育方式方法,创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体现创造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创造”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