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巅峰打不起来(李白好像一直赢不了)

李白巅峰打不起来(李白好像一直赢不了)(1)

唐代诗人崔颢南游,登武昌黄鹤楼,感慨系之,写成了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的《黄鹤楼》诗。这首诗古今传本异文颇多,我们现在通行的版本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是不是李白就心悦诚服、善罢甘休了呢?李略在《该闻录》中说,李白“故拟之,欲与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

李白巅峰打不起来(李白好像一直赢不了)(2)

青年李白曾长期在江汉地区漫游,其诗集中涉及到黄鹤楼的有多首,因此无法确定李白搁笔的时间,也无法确定搁笔是实有其事还是后人的附会。

但可以肯定的是,《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写于天宝六年,李白时年已经四十七岁了。由于时间跨度较大,所以拟之“较胜负”云云未必可信,倒是确能体现崔颢诗歌对李白影响深远。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为: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比较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不难发现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和声律用韵上,李白明显受到了崔颢的影响。因此《该闻录》中“拟”字用得十分准确,清楚地表明了李白对崔颢的效仿。

其实,李白对崔颢的效仿,除了家喻户晓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外,还有鲜为人知的《鹦鹉洲》一诗。

“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这首诗吊古伤今,怀祢衡而自嗟悼。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这首诗“未尝有意学之而自似”,似有为李白辩护的意味;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则直言不讳地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

李白巅峰打不起来(李白好像一直赢不了)(3)

尽管李白堪称唐代诗歌巨擘,但毋庸讳言的是,其《登金陵凤凰台》和《鹦鹉洲》两首诗,确实是对崔颢《黄鹤楼》诗的模仿之作。

至于李诗和崔诗的优劣,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尊崔抑李者有之;尊李抑崔者有之;认为两者平分秋色、工力悉敌者也有之。

李白巅峰打不起来(李白好像一直赢不了)(4)

撇开艺术优劣不论,李白对崔颢的效仿又意味着什么呢?金圣叹认为“出手早低一格”;许印芳更毫不客气地指出:“《凤凰台》《鹦鹉洲》二诗,未能自出机杼,反袭崔诗格调,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其实,他们不是在评品艺术的高下,而是在诋毁效仿本身。面对崔颢的大作,李白敛衽搁笔,便表明了推崇之意。至于李白对崔颢诗歌的效仿,则凸显了李白“不薄今人”、以时贤为师的情怀。后世文人据此生发出许多议论,无疑是剑走偏锋,没有看到李白的高情雅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