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这里(站在那里死在那里)

站在这里(站在那里死在那里)(1)

忻州盛产高粱,高粱是酿造白酒必不可少的粮食,忻州的“高粱白酒”享誉全国,高粱磨成面后俗称“红面”,用红面可以做成的“红面鱼鱼”等颇具忻州风味的美食。忻州和红高粱结下了不解之缘,忻州因高粱而熠熠辉煌;忻州人血脉中蕴含着高粱的秉性,坚贞不屈,顽强生长。《黄河大合唱》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站在这里(站在那里死在那里)(2)

抗日战争时期,在白山黑水,齐鲁大地,冀中平原,忻定盆地等盛产高粱的土地上,中国军队以密密麻麻、漫无边际的高粱、玉米作为青纱帐,神出鬼没,痛击日寇,青纱帐为抗日军民立下了汗马功劳。电影《红高粱》那壮观的场景真动人心魄,“红高粱”饱含着一种超凡脱俗、刚毅果敢之气,看着那高挑的茎秆顶天立地,硕大的穗子似火燃烧,我油然而生一种钦佩之感。这种感情已融入了中国人的骨骼、血脉,并且涌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忠烈千秋

为纪念郝梦龄抗战功勋,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民政府将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8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武汉市人民政府为缅怀抗日英烈,重新恢复了以张自忠、郝梦龄、刘家麒、陈怀民4位抗日将士的名字命名的4条路名,并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

站在这里(站在那里死在那里)(3)

今天的郝梦龄烈士墓园位于武汉市伏虎山烈士陵园卓刀泉,陵园占地150亩,沿着山势而建,是辛亥伏虎山烈士陵园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不同历史时期的仁人志士安息之所,分布有辛亥首义烈士刘公墓、蓝天蔚墓、蔡济民墓和刘静庵墓,中共党的一大代表李汉俊烈士墓,抗日名将郝梦龄烈士墓,辛亥首义志士孙武、吴兆麟墓,国民革命师长张森墓,计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9座墓葬,是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伏虎山卓刀泉很有来历。卓刀泉这一地名来源于三国演义之典故。相传,当年关羽曾屯兵驻扎于此,盛夏士兵燥热且口渴难耐,附近没有水源,焦虑无奈之下。关公用他的青龙堰月刀卓地为泉。汩汩山泉从地下喷涌而出,士兵们欢呼雀跃,从此将此地命名为“卓刀泉”。

站在这里(站在那里死在那里)(4)

 伏虎山有众多的烈士墓,在辛亥革命80周年、90周年时,武汉市民政部门对其又进行了重修,一条条整齐的石阶通向墓冢。一路苍松翠柏,庄严肃穆,一级级石阶向上延伸,一步步向将军走近。拾级而上,崇拜之情油然而生,登上宽1米的33级阶梯就来到了将军墓地,墓园坐东南、朝西北,墓的四周砌有0.8米高的砖沙水泥结构的围墙,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前面有一宽25米的墓门,墓碑高3米、宽1.1米、厚0.75米,用水泥、砖、沙砌成的小塔,表层为水磨石,呈灰黑色,颇具民族风格。墓围是半米长的大理石,墓碑的正中间刻着“郝梦龄烈士之墓”七个隶书大字。左为郝梦龄烈士小传,右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之落款,碑后圆形坟墓就是烈士长眠之地,墓身高0.8米,宽2米,长3米,呈椭园形。伏虎山陵园的每一个墓冢下面,都有一个英灵和一段永远也不会消逝的历史风云。

站在这里(站在那里死在那里)(5)

郝梦龄将军参与指挥的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国共两党军队等无数抗战将士在这场战役中协同配合,共同谱写了一部全民族共御外侮的壮丽诗篇。他们的抗日精神,就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前行的永久基石。望着眼前的墓碑,遥想80年前郝梦龄的葬礼祭奠之盛,规格至高,声誉甚大,可以称得上极尽哀荣了。此时,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诗句,胸中不禁风云激荡,崇敬有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