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化干戈为玉帛(负荆请罪说廉颇)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述着这样一个故事:文臣蔺相如,挫败了强秦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受到赵王的信任和重用,却遭到武将廉颇的嫉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主动团结对方廉颇在获悉蔺想的是社稷大事,深受感动,主动赔礼道歉,从此将相言归于好,团结为国这一故事,一直流传了二千多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廉颇蔺相如化干戈为玉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廉颇蔺相如化干戈为玉帛(负荆请罪说廉颇)

廉颇蔺相如化干戈为玉帛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述着这样一个故事:文臣蔺相如,挫败了强秦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受到赵王的信任和重用,却遭到武将廉颇的嫉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主动团结对方。廉颇在获悉蔺想的是社稷大事,深受感动,主动赔礼道歉,从此将相言归于好,团结为国。这一故事,一直流传了二千多年。

故事先从一块玉说起:

从前,楚人卞和在山上找到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楚王以为骗他,砍了他的右脚。厉王死,庄王即位,卞和又献璞玉,也不识货,卞和的左脚又被砍掉了。后来,楚成王继位,卞和在楚山下大哭三天三夜,轰动了全国。再后来,楚成王遍寻玉匠,果然是一块宝玉,和氏的献玉疑案得以昭雪。楚成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无价之宝,遂把它雕成璧,为纪念卞和,取名为“和氏璧”。以后几经辗转落到赵国的惠文王手里,他特地做了一个盒匣,把它珍藏起来。

公元前283年,秦王帶信给赵王,说是秦愿以十五座城池的代价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带着玉璧出使秦国。秦王获玉,不提交换城池的事。蔺相如用计拿到玉璧,当晚,送回赵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圆满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为国立了功,赵王设宴接见蔺,拜为上大夫。

公元前279年,秦王又约赵王相会于渑池,赵王带蔺相如随行,留廉颇镇守国内。

到了约会日期,席间,秦王对赵王说:“请弹个曲子,为大家助兴。”赵王只得忍气弹瑟。秦王命史官记下来。这时,蔺相如离开座位,指着桌上一个瓦缶,施了一个礼,说道:“赵王听说秦王善奏秦国音乐,请秦王敲奏瓦缶,大家一块儿娱乐。”秦王气得脸色遽变,扭头不理。蔺相如跪在秦王面前,手拿瓦缶,厉声说道:“秦虽强大,但在五步之内,我就可以把我的热血溅到大王身上。”秦王害了怕,只好拿起筷子,在瓦缶上勉强敲了一下。蔺相如立即回头,叫赵国的史官记下来。秦国的大臣们,挑衅着说:“请割赵国十五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大声说道:“请用秦都咸阳赵王祝寿。”渑池之会,就此草草结束。秦国虽屡屡施以恐吓、威逼的伎俩,但都没有使赵国屈服,占到任何便宜。

赵王回到国内,又因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有功,拜他为上卿,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赵国大将廉颇,立下不少战功。他看到赵王对蔺相如如此重用,十分妒忌。放话要羞辱蔺,蔺相如获悉尽量避让廉颇。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感到十分窝火。他说:“强秦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文臣有我,武将有廉将军,如果我二人不和,那就象两虎相斗,两败俱伤,这正是敌人所希望的。我如此待廉将军,是把国家的安危大事放在首位,而不计较个人之间的恩怨小事啊!”

廉颇闻悉此事,深受感动。于是,他脱掉上衣,袒露臂膀,背负荆条,登门向蔺赔礼道歉,跪下来痛苦流涕地说:“我心地狭窄,粗鲁鄙陋,相卿品质高尚,宽以待人,请荆打罪罚吧!”蔺相如连忙将廉颇扶起,感动得流下泪来。从此,二人结为生死之交,文武配合,使秦国整整有十年时间,不敢轻易向赵国进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