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六十五(声律启蒙细细读之四)

二冬 第一段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声律启蒙六十五?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声律启蒙六十五(声律启蒙细细读之四)

声律启蒙六十五

二冬 第一段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暮鼓晨钟,于现当代作品里出现的很多,原意为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多比喻使人警悟的言语,也形容时光推移。较早出现在南北朝庚信长诗《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中:“长虹双瀑布。圆阙两芙蓉。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又如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碧桃红杏易零落,翠眉玉颊多别离。涉江采菱风败意,登楼侍月云为祟。功名常畏谤谗兴,富贵每同衰病至。人生可叹十八九,自古危机无妙手。正令插翮上青云,不如得钱即沽酒。”

观山、玩水,绿竹、苍松,均是常见之词,往往互为对仗。在诗词里,绿竹多有隐逸、高雅的暗示,而苍松则有大气迎客、气度非凡的意味。

《笑傲江湖》里有位隐居在洛阳绿竹巷中的高人绿竹翁,善于弹琴吹箫,也是武学好手,其对令狐冲礼数周到,对华山掌门岳不群视若无睹。据考,《笑傲江湖》里描述的华山派剑招有:白云出岫、有凤来仪、天绅倒悬、白虹贯日、苍松迎客、金雁横空、无边落木、青山隐隐、古柏森森等,苍松、古柏、白虹、金雁,名称很美,然威力一般,在书中华山剑招碰到高手几乎都是吃瘪。另,似乎国内很多名山都有一棵明显的迎客苍松。

冯妇虎典故源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这一段故事倒还轻松,最多说冯妇这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接下来的这一段,就有点沉重了:“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糊涂官、糊涂吏、糊涂群众、糊涂冯妇,火、虎不分,枉送了猛士性命。

(大意是,晋国有个人叫冯妇,善于打虎,后来戒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负嵎抵抗,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都跑过去迎接他。冯妇就又挽袖伸臂要去打虎。大家都感到很高兴,但这种行为却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东瓯人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苦之。东瓯靠海边的地方有一个商人到了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以为冯妇善于搏火,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非常高兴,用马四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以左为贵),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到。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是死得稀里糊涂。)

空手搏虎不可谓不勇敢,然而在孔子看来却不是这样,《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为人勇猛刚直,孔子表扬最满意的弟子颜回,子路凑上来,近乎明示孔子:“要是统帅三军打仗的话,您会选择谁共事?”结果被夫子劈头盖脸训一顿:“那种空手搏虎,不乘船过河,哪怕死了都不会悔悟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种遇事心存谨慎,善于通过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子路又碰一鼻子灰。

夫子授课,特点有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可能老师一般都会喜欢那些勇猛正直又有点鲁莽、内心极为纯净的学生,子路正是这样的学生。而且他对老师非常忠心,孔子曾对别人说:“自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给老师提问经常都是直来直去,觉得老师做的不对时,他会马上表现出来,《论语·壅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声名不佳,孔子执意见她,子路不悦,逼得夫子赌咒发誓。对这样的一名学生,孔子一直是耐心地在引导他学习修行。《孔子家语》卷第五:“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子路尚武,以坚硬的南山竹为例,意思是有的人天赋异禀,依靠天赋即可,学习何用呢?孔子就以其所举的南山竹引导:“装上箭羽和锋利的箭头,不是更厉害吗?”轻描淡写又鞭辟入里。子路叹服。学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说,那些资质超人的职业运动员,在明星和超巨之间,差别往往就是学习与磨炼。更甚者,具有强大原力的天行者,也要经过勤学苦练才能成为绝地武士。孔夫子之渊博与耐心,比之那些只会使唤自己学生,甚至逼着学生叫爸爸的教授导师,天差地别。可惜这样一名招人喜爱的孔门弟子,最终果然死于勇猛,孔子提醒子路不要“暴虎冯河”的训诫显现出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预见性。

叶公龙的典故更为人们所熟知,源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牖,窗户,音同有)当代之叶公不亦多哉?

舞蝶对鸣蛩,舞蝶,唐长孙氏《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蛩,蟋蟀,音同穷。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衔泥与紫燕,较早源出汉《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宋柳永《女冠子·夏景》:“火云初布。迟迟永日炎暑。浓阴高树。黄鹂叶底,羽毛学整,方调娇语。薰风时渐劝,峻阁池塘,芰荷争吐。画梁紫燕,对对衔泥,飞来又去。想佳期、容易成辜负。共人人、同上画楼斟香醑。恨花无主。卧象床犀枕,成何情绪。有时魂梦断,半窗残月,透帘穿户。去年今夜,扇儿扇我,情人何处。”两相对比,从简洁与气度上来说,似乎古诗十九首更胜一筹。

课蜜者,蜂采蜜也。元王冕《槿花》:“不与百花期,多从桂子时。低昂如有序,红白自相宜。农为编篱识,蜂因课蜜知。想渠根本盛,未畏雪霜欺。”元好问《赠休粮张炼师》:“金沙雾散风雨疾,一点黄金铸秋橘。中林宴坐人不知,野鹿衔花蜂课蜜。富儿盘馔罗膻荤,扰扰飞蝇复聚蛟。见说西山好薇蕨,一枝青竹愿随君。”黄蜂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小生物,也常常和紫蝶并列,所谓“招蜂引蝶”也,如唐李商隐《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莺恰恰,很可能是出自杜工部那首著名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草堂故里现在处于成都的黄金地段,植被葱郁,闹中有静,游人如织。往日食不果腹的诗圣如今养活了一众百姓,其在天之灵不知是否感慨与欣慰。有人说谁也战胜不了时间,然而却又那么多人愈经岁月磨砺愈显其难能可贵。

雁雍雍,出自《诗经·邺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据毛诗旧序称,此诗为“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之作,然而也有人认为此诗实在就是一首等候未婚夫“赶快过来迎娶”的绝妙情诗。(余冠英《诗经选》)见仁见智,各有所解。(古时关于《诗经》较权威的著作是《毛诗正义》,也简称《孔疏》,据传为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云:“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关于春天春景的古诗名句很多:“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摹的多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秋天之塞外则是一片荒凉辽阔之感。雄浑大气、充满开拓精神的边塞诗在古诗中分量很重,其兴于汉,盛于唐。李泽厚认为,力量、运动与速度构成了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至盛唐,艺术特征则是内容不受形式的任何拘束,是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美的历程》)信哉斯言,当下之社会似乎很需要从汉唐风韵中汲取养分。

秦岭云横,源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退之清晨上朝,满怀正气地给宪宗皇帝上了《论佛骨表》,虽言辞激烈,但用心良苦,然咒皇帝如果一直信佛则不得好死,颇让人瞠目结舌,能保一条老命已属万幸,不过也因此留下了这首名诗。韩愈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后,兢兢业业,颇施仁政,又写下名文《祭鳄鱼文》。

韩愈自幼丧父,由其长兄韩会抚养长大。韩会无子,韩愈二哥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韩老成被韩介过继给大哥韩会为子。韩愈与韩老成名为叔侄,但年纪相差不大,且自幼一起长大,故此关系十分密切。后来韩老成早死,韩愈悲痛之余写下《祭十二郎文》,清代吴楚材、吴调侯评价此文:“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卷八)而韩老成的长子叫韩湘,即是上诗中韩愈说的“侄孙湘”,此韩湘正是“八仙过海”中大名鼎鼎的韩湘子。苏轼评价韩愈:“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餐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潮州韩文公庙碑》)东坡先生评价韩愈近乎仙人,或许韩昌黎的家族真有些仙族基因吧。

巫山雨洗,李太白《上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又,《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剪落青梧枝,灉湖坐可窥。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古籍中关于巫山的传说典故甚多。巫山山脉位于川鄂交界区,北与大巴山相连,呈东北西南走向,十二峰是巫山峰林中景致最佳的一系列山峰,位居长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丽。巫山下即为巫峡,峡中云雨之多,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流传下来有关巫峡的诗句中,可能要数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最为知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三峡大坝的蓄水淹没了一些原来的景点,但又造就了一些新的景观,整体说来仍不减巫峡之美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