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通过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跟着曾国藩学读书)

原文@冬儿 载于中读App

研究曾国藩的人有很多,尤其当下的教育出现了人心惟危的局面,而曾国藩除去文治武功以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自我教育与对弟弟、子女、徒弟的教育。有多成功呢?曾国藩自己才智平庸,硬是通过苦行僧一般的自我修养达到了一代鸿儒的水准,甚至被人誉为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以一己之力让大清最后来了一个中兴之治。四个弟弟也非常厉害,都能领兵打仗,最厉害的一个曾国荃攻下了天平天国的大本营南京。如果你说我大哥是军委主席那我也能领兵,你带个试试?尤其是曾国藩绝对是在弟弟真的有了带兵之能的时候才委以重任,而且屡立战功,其中两个弟弟战死沙场。两个儿子一个喜欢西学一个喜欢数学,科举都不考,怎么办?那就不考了,喜欢啥学啥。大儿子曾纪泽作为晚清最伟大的外交家,单枪匹马进沙俄谈回了新疆伊犁,二儿子曾纪鸿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数学家。这么说吧,曾家后代没有一个给祖宗丢脸的。曾国藩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徒弟,李鸿章。曾国藩的粉丝更了不得,远一点的梁启超,近一点的毛泽东,也就是说,想当曾国藩的粉丝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格儿啊

曾国藩通过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跟着曾国藩学读书)(1)

前几日读王阳明,崇拜的五体投地,感觉王阳明就是个半仙,半仙如果再努力一些,不就成了一个全仙了吗?而且半仙往往知道自己要干嘛,几乎不走弯路,所以人家王阳明十二岁的时候就立志当圣人,终生不倦不疑不悔,凭借着坚定地毅力与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同样的,曾国藩也是儒家卫道士,也有自己的文治武功,只不过曾国藩是将儒家理论运用的出神入化,并没有自己的创新,不像王阳明凭借阳明心学,已然是一位圣人,是曾国藩顶礼膜拜的对象,确实有差距。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大,王阳明从小过目不忘,十二岁就立志当圣人,十四岁的曾国藩还在熬夜背一篇并不晦涩的古文,背了一夜,房梁上的贼都背会了,跳下来大骂曾国藩愚笨至极。王阳明他爹王华是状元,妥妥的一位官二代。曾国藩的父亲是一个老秀才,曾国藩是凤凰男,举家欠债供他读书。但他们的共同点还是很多的,就是家教极高明,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科学教育,诸位好好听了,就四个字儿:鼓励读书。他们俩的传世家训简单来说也四个字儿:鼓励读书。他们的成就,最最关键的一件事儿,也是四个字:坚持读书。

王阳明的父亲是状元,爷爷也是一代名士,在这样的环境下,阳明的爷爷和父亲竟然不太左右王阳明的科举之路,一切随缘。所以王阳明儒释道都是行家,兵法就不用说了,你看他把兵带的,出神入化。他天资高的惊人,更不要说王阳明从小就喜欢读书,夜夜诵读到天亮,非父亲直接干涉而不休,因为读书太过早早伤了身体,导致他一生咳疾相伴。在父权至上的书香门第,如果爷爷和父亲都逼他乖乖走科举之路,中个状元岂不是易如反掌。如果王阳明只涉猎理学的部分,顺风顺水的中举为官,那么就没有王阳明了。就因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王阳明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由去学习与朱熹的理学主流文化不同的诸子百家,才能够让他有足够的力量冲破原有的理学束缚,衍生出自己的阳明心学,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曾国藩就可怜死了,打小就是一套笨功夫,现实环境不允许他立志当圣人,要求他必须通过读书入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曾国藩就像我们望子成龙成凤的“子”,成天圈在家里苦读,想休息一下的时候,想到妈妈节衣缩食,想到父亲戒烟戒酒,就赶紧绷紧神经继续做奥数题,拼死拼活就为了让父母物超所值。这还算有良心的孩子,对吧,但是节衣缩食戒烟戒酒的父母几乎比比皆是,可惜,你们的付出,都不如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给曾国藩的精神财富。

现在的家长,几乎都毫不吝啬自己的苦劳,可是功劳有的却寥寥无几,愁死人了,都来读曾国藩家训,看看人家有怎么样的爹以及怎样当的爹吧。曾国藩二十岁的时候去北京参加考试,考了两年没考上,心情不好,盘缠也没多少了,他心倒大,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旅游散心路线,游山玩水去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找到他爹当县长的朋友去借钱,这位县长大人比武则天的爹支持李渊的信心还要足,一口气给了曾国藩自己四年的工资总收入,一百两白银。要知道,人家再慷慨,钱也是借的,要还的。他老人家,用一百两买了一套精装版《二十史》(没有清),这不是神经病是什么?我感觉他的行为有点儿轻生的意思,后来他打了败仗不是真的闹了一出跳河自尽吗?也许他心理压力太大了,希望被他爹一棍子打死算了。结果他父亲曾麟书对跪在自己脚下等棍子的曾国藩说了一句啥:“花钱买书是好事,但是你花那么多钱买的书一定要认真读,否则钱就白花了。钱没事,咱们慢慢还就是了”。曾国藩当时羞愧难当对天发誓:不进第二十四史誓不为人!(这句明显我编的)等到曾国藩真的当了京官以后,接了父亲到北京享福,父亲看到曾国藩日日不思进取,跟一帮闲人聚在一起抽烟、逛街、吹牛扯淡,曾麟书立即卷铺盖回了老家,然后在家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劝诫,依旧风轻云淡不温不火,依旧让曾国藩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从此开始日日自省,发奋读书。

王阳明和曾国藩读书都是病态的刻苦,王阳明五十六岁就因肺病去世了,当然这跟朝廷折腾他也有关系,但是病根儿确实是他早年熬夜读书患下的,据说是读到咳血还不休息。曾国藩读书读到啥程度?五十七岁的一天,他晚上照例趴在书桌前开始写日记,忽然发现他的牙齿脱落了一颗,不是发现脱落了一颗,是已经脱落了一颗,啥时候掉的,掉哪了?不知!可见他忙到啥程度,就这样,人家天天读书天天写日记自省,去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还在自省,一只眼睛失明还在坚持读书。那个总说过阵子不忙了就读一本书的人,麻烦这样的话咽肚子里去吧,再别说了。据基辛格的传记中回忆,他去见毛泽东,发现毛泽东非常节俭,声称爱看书的人房间里没有书架,书呢?好说,直接从地面摆到天花板。跟这样一个人斗智?输了,不亏吧基大哥!

非要以苦行僧的样子为孩子们做读书的榜样吗?做不来就放弃家训吗?以身作则做不来,就培养不出好儿子好女儿吗?当然,否也!

王阳明的爷爷和父亲,对王阳明的读书不去多加干涉,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也是如此,多次跟曾国藩的几个弟弟说,你们读书也不必非得读科举范畴内的,这是他在有意培养儿子们读书的乐趣 。曾国藩就非常支持两个儿子学科举以外的学科,不但如此,曾国藩还积极的去学习儿子喜欢的西学和数学,就是要跟儿子时刻保持紧密的共同学习的关系,我就算指导不了你,我也要掌握你的学习情况,我就是不要跟你有代沟,咋地吧!曾国藩是一个靠科举改变命运的典型成功例子,他就能够让两个儿子都不参加科举,那些捧着一本一个人成功学苦读的人,麻烦省省吧。从这点来看,曾国藩是最先执行因材施教的人。

关于读书,曾国藩自我总结了很多方式方法,有些对于我们阅读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是要读经典。能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称之为经典。曾国藩那时候的书,哪有现在的多,只要不反党不反人道,自费两三万就能出书,中国是世界上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少的国家,自己想去吧!就算如此,再肤浅的书,也是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现在最可怕的是手机上的碎片阅读,碎片阅读的海洋里,百分之八九十又是泡沫。超链接的信息攫取了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你面对海量的垃圾信息时,分类都够你受得了,你还能系统的处理并且整合出自己的理性分析吗?卸载手机新闻以及所有没水准的公众号,立即,就现在!

一本书读尽了再换另外一本。我说不出来有啥特别的意思,以前我也是胡乱读,读的不高兴了就换,或者得了新的就换,猴子掰棒子,效率极低。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也没什么感觉,自从开始有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瞬间感觉到其中的不同了。一本书,说的是一个中心思想,就像一间房子,也许人家有几进院落,你在门口徘徊一下,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只有从头看完,至少能把握一个大概。千万不要害怕看不懂或者不好看,尤其是经典,我有好几次开头看不下去,看到中间就欲罢不能,看到结尾拍手叫好的经历。好多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验就是如此,刚开始那叫一个艰难,后来变成了百读不厌。换,容易,可是一再错过就成了惯性,毕竟读书废精神,浪费好不容易的读书精力,实在可惜。

不需要强记。读书功利心不要太重,非要读一本记一本,哪有那么多的王阳明。别的不敢说,我是读一本忘一本的行家,行家到自己看完一本书写了四千字的笔记,半年以后,再读这本书,读到三分之一处,忽然觉得似曾相识,骗你是孙子。通俗的讲,读书就是一日三餐,每一口都没有浪费,肯定在你身体里起作用了,但是你说每一口吃的啥起的啥作用,或者你吃一口,就想看到身体发光发热,那是仙丹。说到用吃饭打比方,那就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鸡汤那玩意儿少喝点儿吧,又不是人人都坐月子,再说坐月子的鸡汤也是个辅助作用,也不是人家的产妇的主食。我记得手机上看到一篇鸡汤,拉到最后看到作者简介,第一句:拥有八块腹肌······我这个鸡皮疙瘩啊,后面的粉丝数量还高的厉害。什么跟什么啊!

最好做读书笔记。我个人的经验是,做笔记跟不做笔记比,效率差不多,也就差个十万八千里吧,就这样我都能半年遗忘一本书。可见读书是个多么磨人的小妖精,比拥有八块儿腹肌难多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人每天三顿饭,谁也没有吃烦的那一天,基本上都能坚持到死,谁也不想主动扔筷子,为啥,身体需要。读书也一样,为什么王阳明和曾国藩都不主张为了科举而读书,那就相当于那句:人活着要吃饭,可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读书,是精神食粮,你得有精神,维系精神,让精神生存,就会有读书的需求。曾国藩硬是通过读书,让资质平庸的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王阳明的心理强大到啥程度,他说建立功勋不难,建立功勋没人表扬你不失落才难,最难的是,建立功勋别人还没表扬你,你自己转头就忘记了功勋,那才是最难的,王阳明就做到了。

曾国藩擅长相面,有点像个神经病,与陌生人见面先盯着看人家半个钟头,幸亏他不需要总见人,尤其不用总见陌生女人,不然,呵呵。他说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面相,面相变了,命数也就变了,肯定是变好的多,读书不是能改变命运,应该是改良命运才对。八块儿腹肌练出来怎么也得三个月,读书都多久才能改变命数?这个曾大人没说,据我保守估计,怎么也得一辈子吧!

你也别说我胡扯,如果潜心读书你会发现,改变的绝对不是命运,改变的,只是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已,朝闻道夕可死矣比较夸张,但是至少你不会觉得人心惟危,你会逐渐的淡定从容,你会心如止水,你会看到一朵花,然后如佛祖般,拈花即能一笑!

不信咱就走着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