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谋划科创孵化园)

2019-03-12 15:1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宋屹立 通讯员 胡益柳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日的尖山新区(黄湾镇),站在管理体制优化调整后的全新起点上,奋斗海宁东部现代化滨江新城和创新智造高地、生态宜居福地新跨越,求贤正若渴。为此,区(镇)搭平台、强配套、优服务、建机制,全力推进人才工作,努力打造人才成长创业的沃土。

完善配套设施 提供住房保障

人才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谋划科创孵化园)(1)

尖山是一片年轻的土地,如果以2005年完成围垦的时间计算,它的年纪比绝大多数在此追梦的梦想家们都要年轻得多。

年轻,意味着无限的希望和可能,但正也因其年轻,配套设施不足的后天短板很长时间困扰着它。好在,作为一个后发的区域,随着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这一块短板正在持续地补足完善。

近日,一则尖山体育中心寻找合作伙伴的消息让人恍然间意识到,一座全市镇、街道和平台中可能是最好的体育中心已经矗立在新区的土地上。尖山新区(黄湾镇)作为我市副中心之一,高标准谋划的体育中心配备游泳馆、室内篮球馆及各类功能室,活动场所丰富,设备设施齐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只待合适的运营公司入驻。对于工作生活在这里、热爱休闲健身的人们而言,无疑是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而就在与体育中心一路之隔的位置,尖山文化中心项目也在火热地建设当中。这一列入区(镇)政府民生实事的项目,将建设全新的图书馆、文化宫、规划展示馆等,提升区(镇)文化生活品质和人文生活环境。

从学校到医院,从宽塘生活广场到高尔夫球场,从即将投入使用的体育中心到建设中的文化中心……新区围绕“衣食住行”的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背靠黄湾的好山好水,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在这里挥洒智慧和汗水。仅2018年,尖山新区(黄湾镇)引进基础性人才1220人,高层次人才50人。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区(镇)备下广厦千万间,夯实留才基础。今年启动的尖山人才公寓项目,目前已完成设计,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该项目共建设高层15栋和商业酒店一个,共有1374套房源,有自持,有出售,户型多样,以满足企业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区(镇)建立了多样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探索了企业自建、结合商业房产开发、完善现有公租房租赁管理等举措,保障住房需要,实现人才的“安居乐业”。

谋划科创孵化园 推进人才“飞地”

人才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谋划科创孵化园)(2)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前不久,在市领导调研尖山新区(黄湾镇)人才工作的会议上,区(镇)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国平汇报到兴起处,突然起身站到会议室墙上的区(镇)地图前,在6.3万亩的产业空间上划出几片区域,他说,尖山发展到现阶段,将在这些地方谋划自己的科创平台建设孵化园。

在前期排摸的基础上,区(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探索人才加科创孵化的模式,建设科创孵化园。利用两创园区、原庄子实业厂区、杭州湾生态智造新城等现有厂房资源和配套服务,完善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以新区内的存量厂房资源作为载体支撑,引入高校、研究所等资源,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

“我们计划在原庄子实业厂区引入托管模式,搭建第三方服务机构自建平台,招引人才及科创项目。”董国平介绍,为此还将出台人才配套政策,优化留才服务,提升留才环境,鼓励创业创新,以科创、人才来打造区域的品牌力,提升尖山发展品位。

此外,区(镇)还将积极推进人才“飞地”,丰富留才条件。探索推进人才项目“飞地”模式,在高端人才资源和生活配套较为丰富的城市配置写字楼、研发中心等工作环境供企业和人才使用。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通人才项目在大城市孵化与本土产业化联动发展的通道,最终实现创新人才资源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让人才工作生活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服务贡献在海宁尖山。

目前,已有多个人才项目和研发平台有意落户新区科创孵化园,深圳“飞地”模式也将率先试水探索。尖山新区(黄湾镇)正成为群英荟萃之地,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路高贤大展其长,一片科技创业创新的沃土即将迸发全新的活力。

编辑:煎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