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

作者: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 施佐桥


生姜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1)

生姜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描述为“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现代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油脂、脂肪油、姜辣素(姜酚、姜酮类等)、二苯基庚烷、树脂、蛋白质、维生素、戊聚糖、淀粉和矿物质等多种天然成分,具有较强的抗呕吐、抗菌和抗氧化作用。

名字的由来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2)

相传,神农氏有次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止痛,就这样他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浓的。原来是它的气味使自己苏醒过来的。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功能主治

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通过对其进行炮制可改变其功效,进而适应不同病症需求。

1、生姜皮

来源: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根茎带部分皮层的干燥栓皮

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脾经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

区别:为凉性之品,长于利水消肿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3)

2、生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新鲜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区别:长于解表散寒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4)

3、干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区别:既能解表散寒,也可温中回阳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5)

4、炮姜炭

来源: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区别:长于温中止血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6)

生活中的妙用

1、防治晕车呕吐

生姜中的有效成分姜辣素具有止吐的功效,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整胃肠机能,抑制胃运动因素有关,姜辣素可透皮吸收。将干姜制成姜贴敷于肚脐能有效防止晕车、妊娠及化疗等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2、防治脱发

生姜中含有的姜酚、姜酮、姜辣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与抑菌作用,生姜水可用于改善头皮微环境、减少头屑、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刺激毛囊生长。

3、治疗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障碍等。将干姜打成粉末后用醋拌匀,再蒸热后热敷患处,能够发挥生姜温寒、止痛、疏通人体经络等多方面的功效,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效果。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7)

使用注意事项

1、秋季或睡前不宜食姜

人们感冒发烧时习惯服用姜茶等驱散身体内的寒气,然而秋季气候干燥,而干姜性温,味辛辣,擅宣发人体阳气,因此此时正常人过量食用易损害肺部。同理,睡觉前也不宜食用姜,中医理论认为夜晚人体应该收敛阳气,睡前吃姜易导致人体兴奋,昼夜节律失衡。

2、阴虚内热者不宜食姜

姜性辛温,因此肺热痰黄、肝阳上亢、胃热苔黄、目赤内热、便秘口臭者不宜食用生姜,易加剧阴虚火旺。

3、外伤未愈者不宜食姜

生姜中的姜酚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易导致伤口出现炎症反应,不利于伤口愈合。

4、不能吃腐烂、冻坏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或冻坏的生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发生。

5、生姜性温而姜皮性凉

使用生姜治疗感冒等寒症时凉性的生姜皮反而会影响生姜发汗解表的功效,务必去皮后再服用;而用生姜治疗热性疾病如便秘、痔疮等症时最好单用生姜皮。

十亩大姜年收入(小生姜大名堂)(8)

经典名方

1、桂枝汤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生姜、炙甘草、擘大枣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2、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3、小柴胡汤

组成: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柴胡、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4、小建中汤

组成:炙甘草,桂枝、生姜、芍药、饴糖、大枣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5、半夏厚朴汤

组成:苏叶,厚朴,半夏、茯苓,生姜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审稿专家: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朱全刚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