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大义的人有多少(皆是人文主义的集合)

要问看的第一部日本动画是什么?理论上应该是《铁臂阿童木》。但或许是当时年纪尚小的缘故,记忆非常模糊。而时光君记忆清晰的第一部动画,是当时被翻译为《小飞龙》的一部作品。

真正有大义的人有多少(皆是人文主义的集合)(1)

《小飞龙》原名《海的特里同》,和《阿童木》一样同是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的作品,同时它也是著名导演富野由悠季的处女座。(创造高达系列辉煌历史的富野老儿起点就不低啊!)

《小飞龙》在上海播放期间,大街小巷的孩子们都津津乐道地重复着剧中的那句:“阿中来啦,阿中来啦……”

阿中是剧中的主角名(中译名),已灭亡的亚特兰蒂斯大陆飞龙族的后代,因灭族时被海豚露卡救出,后被一位小渔村的渔夫收养,故而作为人类的孩子被抚养长大。而动画的主线剧情就是阿中在得知自己身世后,经历了一系列冒险打败波顿族,既为家族复仇也恢复了海洋和平的故事。

真正有大义的人有多少(皆是人文主义的集合)(2)

小时候看的那会儿很快就被冒险过程吸引了注意力,基本上到了后期连阿中为何踏上旅程都忽略了,只觉得过程很精彩,海龟米杜的壮烈牺牲很感人。

而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又找到了片源,出于声优的缘故又温习了一遍。这一次时光君开始考虑阿中踏上冒险之途的初衷了。其实最初这波人(和海豚)的目的各不相同。以露卡为首的海豚们是希望飞龙族的后裔能打败波顿族,恢复整个海洋的和平与秩序的。但阿中则不然,一开始的他根本就没有整个海洋的大局概念,甚至在看到父母留给他的遗言后也一度消沉过,毕竟父母和族人的消亡是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只有理论层面的情感,谈不上有多深情的。而最终促使他上路的其实有两个更直观的原因:一是波顿族已开始追杀自己,为了不连累小渔村的其他人而选择离开;二是海龟米杜的牺牲场景震慑了他。

这两个原因其实都谈不上很“大义”,都是情感驱使。以整个世界的人口基准来看,一个小渔村的人头算不得什么大的牺牲,但在当时,阿中对小渔村里每个人的感情是大于从未谋面的父母与族人的,驱动他的不是大义,而是切实的情感。同样米杜虽然和他只见了一面,但头一次看到认识的朋友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死在自己面前,只有13岁的阿中当然会受到强烈冲击。

就如所有描写少年人成长的作品一样,《小飞龙》也很好地展现了阿中的成长过程。除了冒险途中逐渐增强的实力和毅力外,和美人鱼妮妮的互动也是如此。妮妮的任性傲慢让阿中也发过脾气,这是这个年龄段少年的正常反应。最初会去救妮妮脱险也仅仅是因为海豚们的劝导和自己内心的那点小善意而已。但通过各种磨合与交流,阿中开始理解他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躁,懂得脱离自身立场去看待问题。如果说当初米杜之死还只是给了他精神浅层面震动的话,那真正理解那种牺牲背后的心态和内里情感,是要在很久以后了。

真正有大义的人有多少(皆是人文主义的集合)(3)

真正有大义的人有多少(皆是人文主义的集合)(4)

基本上在冒险的前半段,阿中还只是出于本能地逃命,时不时还闹点小情绪。但到了后半段,他就开始主动奋战了,那个时候的阿中才有了“大义”的概念,打心底里觉得打败波顿族是必要且自愿的。而妮妮也同样如此。

在整个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怀有大义的大概只有露卡、米杜他们,那他们的大义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他们大多目睹了飞龙族的灭亡和波顿族长期对整个海洋的为所欲为,才有了坚定的信念和目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大义”是要通过情感的酝酿才能逐渐明确起来的。

真正有大义的人有多少(皆是人文主义的集合)(5)

想起了小时候学校里很喜欢组织唱“红歌”,看“红片”。即使是在英雄情结爆棚的年少时期,我们好像也很少有对当年那些“红片”里的英雄推崇备至的。也不知道是故事的讲述方式还是影片的传导方式上出了问题。诚然对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无动于衷实属不该,但我们这代人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一上来就非要我们对共产主义的大义铭然于心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要知道真正搞清共产主义的概念及其派别分支等,都是在很多很多年以后了。

大义并非天生,也不是谁给你讲述一番就能轻易接受的。露卡对阿中的引导从一开始就有,但并未产生多大效果。真正令他在内心树立大义概念的,是朋友的牺牲,同伴的离去,以及熟悉事物所遭受的威胁。也就是说,一切有情感连接的东西才是萌生大义的基础。

从米杜之死,到与海豚们产生深厚情谊,到与妮妮唇齿相依,与这个世界建立了情感连接,自然就会希望这个世界平安无事了。那些在网络上整日叫嚣着要打仗要世界末日的人,通常都是与这个世界没有深度情感维系的人。只要你的情感在这个世间有依托,就一定会担心大灾大难来临之时,你所喜欢的那些人和事物该怎么办……

世间的所有大义皆由一个个小情感集结而成,而信奉大义的团体也是由无数个有过类似情感经历的个体组成的。

真正有大义的人有多少(皆是人文主义的集合)(6)

说起来手冢治虫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文主义情怀,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宣扬人文主义。很多时候,言辞再激昂的教条也无法影响我们,但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却能意外地撩动心扉。原本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主义、教条都源于人的情感驱动,然后由智者沉淀思考,整理成能传播的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物料。

手冢治虫就是个很好的沉淀者,而他选择了用漫画的形式来传播。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聊一下他的《火鸟》——手冢式人文主义情怀的集大成者。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将人文主义阐述为三类: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演化人文主义,由此诞生了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政治观。你从信仰层面去审视这些主义就是人们通常讲的“大义”,若是从情绪本源去追寻这些主义的由来,那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驱动。

那些故事一开始就“大义凛然”且不知此大义从何而来的角色很少能长久留在我们心底,反而是那些刚开始没那么伟大,最后却全心全意去做某件事的角色在经过时间的洗练后历久弥新。

观众们的内心都很诚实,什么样的故事才是人类真实的样子,大家一看便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