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是谁她为什么在奈何桥上熬汤(其实孟婆汤和)

这回呢,咱们说说这个“孟婆汤”。唉,民间传说呀,人死了以后,在这个黄泉路上,要经过忘川河,忘川河上呢,有座桥,唉,那就是著名的奈何桥,奈何桥那儿有个老太太,在那儿卖汤,这汤呢,就是孟婆汤,那甭问了,这老太太就是孟婆呗。这个亡魂过奈何桥的时候呢,都得喝一碗孟婆汤,喝完了之后呢,你就把前世的爱恨情仇全都忘了,“啊,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夜不流泪。”哈,我才知道,刘德华唱的忘情水,实际是孟婆汤,哈。这孟婆汤呢,是非常的有名,所以在这个小说里呀,神话剧里呀,总能看到。可是咱往前倒,在古代文献里呀,这孟婆,和这孟婆汤,它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孟婆是谁她为什么在奈何桥上熬汤(其实孟婆汤和)(1)

最早关于孟婆的记载呢,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唉,三国魏晋南北朝,南朝宋人沈怀远,他写了一本书叫《南越志》,这里边写了,“飓母即孟婆”,哪个飓呀?飓风的飓,热带气旋,“春夏间有晕如虹是,盖飓神也。”唉,南越地区,管这飓风叫孟婆,同时呢,这也是中国古籍中最早关于飓风的记载。

那后来呢,北宋,宋徽宗写过这样的词,“孟婆好做些方便,吹个船儿倒转”,南宋词人蒋捷也写过,“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历代词话》里也有,“俗谓风曰孟婆”,唉,这里的孟婆呀,都是说风的。那北齐的时候,曾经有人问陆士秀,说“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陆士秀就说了,“《山海经》,帝女游于江,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其帝女,故曰孟婆。”这意思呢,就是《山海经》里说过,这孟婆呀,是天帝的女儿,她一出来,又刮风又下雨,哈,自带背景音乐,自带效果。那这个孟呢,不是姓,古人排行呢,是伯仲叔季,或者是孟仲叔季,这个孟呀,是排行,她是老大,所以称为孟婆。《历代词话》还有记载,“江南七八月间有大风……野人相传以为孟婆发怒。”唉,所以这么看呀,这个孟婆呢,是风神。

那这孟婆怎么又跑阴间去了呢?明朝的时候,有本小说叫《南海观世音出身修行传》,第十三回《妙善魂游地府》,里边是这么写的,妙善,也就是观音大士呀,他游完了地府了,得送他还魂,送他回到上界,“阎君与六曹俱在孟婆亭作别而去。”唉,这里边提到了个地方,叫“孟婆亭”。那清朝人沈起凤在他的《谐铎》这本书里呢,有“冥中八景诗”,冥中八景呀,也就是阴间八景,第三首呢,叫《孟婆庄小饮》,“月夜魂归玉佩摇,解来炉畔执香醪(láo)。可怜寒食潇潇雨,麦饭前头带泪浇。”那不管是这“孟婆亭”也好,还是这“孟婆庄”也好,都没有出现“孟婆”这个人物,更没有出现“孟婆汤”这种饮料。那这亭子,这庄子为什么用孟婆来命名呢?估计呀,是这个地方它风大,符合孟婆她这个风神的身份,所以就叫孟婆亭、孟婆庄了。

孟婆是谁她为什么在奈何桥上熬汤(其实孟婆汤和)(2)

那这“孟婆汤”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晚清的时候,王有光写的《吴下谚联》里边才第一次出现了这“孟婆汤”。他说呀,人死了以后,第一处就是这孟婆庄,但是呢,从墙外边走,不进去,等你到了阴曹地府,生前的功过全都写到轮回册里了,啊,什么护照呀、签证呀,把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吧,你去转世投胎,再回到这孟婆庄。这时候,出来个老太太,把你迎接进去,登堂入室,啊,这里边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时候呢,老太太又叫出三个漂亮的女孩儿来,叫孟姜、孟庸、孟戈。她们一个个是貌美如花,打扮的是花枝招展,环佩叮当,香气逼人,并且呢,是非常热情的招待你。这时候来个小丫鬟,给你献上香茶一杯,啊,那叫一个香呀,估计是上等的高碎,哈,我也没喝过什么好茶。让你呀,闻着这香味呀,你就忍不住想喝。可你一接过这茶杯来呢,就头晕目眩,口渴难忍,忍不住呢,就一饮而尽。可是喝到碗底的时候,却发现碗底是一勺浑泥。这时候你再抬头一看,嚯!这老太太和这仨女孩呀,全变成骷髅了,这豪华的庄园也没了,全变荒郊野外了,你生前的一切记忆呢,也全都没了。原文写“一惊堕地,即是懵懂小孩矣。此茶即孟婆汤,一名泥浑汤,又名迷魂汤。”

孟婆是谁她为什么在奈何桥上熬汤(其实孟婆汤和)(3)

那要按照王有光的这种说法呀,这老太太就是孟婆,而且姓孟,她这仨闺女叫孟姜、孟庸、孟戈吗。由此可见呢,到了晚清的时候,人们呀,已经不知道这孟婆的来龙去脉了,只知道阴间有个孟婆庄,那庄主呢,肯定就是孟婆呗,那孟婆,肯定就是个老太太呗。唉,就这么着,一直误传到了今天。实际呢,孟婆汤跟孟婆没关系,孟婆也不姓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