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的特点和影响(明朝内阁与清朝南书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所以,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以来,各王朝的君主都费尽心思将权力拢在自己的手心。

明朝内阁的特点和影响(明朝内阁与清朝南书房)(1)

到了明朝,朱元璋觉得宰相阻碍了自己的权力,便将这个职位给废除了。

史料记载,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朱元璋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但明朝内阁首辅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批准)。

后来,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成了明朝的权力中枢。到了清朝时期,仍沿用明代的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开始被消减,从康熙的南书房到雍正的军机处,君臣相处的方式和明朝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简单来说,权力的分配是导致皇权弱化或加强的最直接原因。

明朝内阁的特点和影响(明朝内阁与清朝南书房)(2)

也许,有人会疑惑:朱元璋明明是想削弱大臣的话语权,为何反而却成就了他们?这得从明朝的皇帝朱棣说起。

由于,侄子建文帝要削藩,使得叔叔朱棣直接造了反,自己做了皇帝。而在朱棣造反的过程中,他用了大量的太监势力。所以,从朱棣开始对太监就很是信任,为明朝以后的太监干政留了一个隐患。早年,朱元璋很能干将宰相的活都包了,但到了朱棣这里他感觉自己吃不消了,且不能恢复宰相制度,只能给内阁更多的权力。

除此,到了明朝后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对于大臣的奏章,皇帝不是全部批示,大部分都是由司礼监太监“代笔”。本来,朱元璋禁止太监读书识字,但到了他的子孙这里却改了。本来,朱元璋的设想是相当理想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子孙太“懒”了。试想,皇帝不不愿意做事,自有人替他做,可是,这些人做着做着权力就膨胀了。

尤其是太监,他们靠着皇帝身边人的有利条件开始替自己谋福利,以至于,皇帝也觉得内廷人就是自家人,总比外廷那些提意见的大臣靠谱得多,于是,便放任了他们。本来不过是皇帝和一帮大臣们斗斗“智慧”,而现在,却有了第三方势力的加入。试想一下,那么一来皇帝的权力肯定要分散,大臣们也不甘心被太监“压着”,所以,看明朝的这段历史很大一部分就是外廷和内廷的各种斗争。

明朝内阁的特点和影响(明朝内阁与清朝南书房)(3)

皇帝的想法也很美好:你们斗你们的,我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可是,天下哪有这等美事,双方既可以斗,也可以和。当时,张居正和冯保就是一对完美的搭档。在明神宗时期,张居正为朝中宰相,而冯保受李太后的重托负责监督明神宗,都为明朝做出了贡献。以至于,后来的历史就是大家看到的:内阁权力在六部之上,皇帝大多很是“窝囊”。

这哪能和清朝皇帝相比,即使清朝后期是慈禧太后掌权,那些大臣也是得乖乖听话。所以说,权力是需要制度来约束的。朱元璋以为拿掉一个宰相,就可以真正的掌控天下,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亲力亲为,国家的治理还需要协同分工。而清朝的康熙皇帝就看出了内阁制的天生缺陷——争权严重。于是,从他开始有了南书房,国家机密事宜只在这里讨论,成了真正权力中心。

到了雍正时期,军机处正式亮相,总揽军政大权。与明朝的内阁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国家的机密是被皇帝掌握的。其实,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只是个执行机构,可到了乾隆时期,它的职权竟然超过了内阁。这期间,出了一个“名人”——和珅,既是军机大臣又是御前大臣,既有信息渠道又能参与决策,其实,这也增加了皇权被削弱的风险。

明朝内阁的特点和影响(明朝内阁与清朝南书房)(4)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军机大臣是个很大的官,但其实,它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官员无品级和俸禄。然而,军机大臣却是皇帝的亲信,惟有这些人才能真正知道皇帝的意图。也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其他官员无从得知国家机密,从而让权力更加集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内务府。

所以说,为何清朝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皇权,因为,后来者都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有这么多失败的案例,之后,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另外,内务府中都是自家奴才,当然听命于主人了。

虽然,有人分析君臣的权力之争,更喜欢从官员为自己谋私利的角度去分析,但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有大公无私的官员跟巨贪者,而关键在于制度的设定,能否有效地进行制约,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的实际制定者——皇帝能否真正掌控这个制度。

比如:嘉庆掌权后对军机处有打压,但没有伤及根本。到了道光年间,发往军机处的奏折,他得先看一遍,之后才能发给军机大臣。

明朝内阁的特点和影响(明朝内阁与清朝南书房)(5)

所以,对于掌权者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他人来抢权力,而是自己不愿意好好守护这份权力。而明朝的那些皇帝,早把老祖宗的话撇在了一边,才想通过太监来压制大臣。朱元璋虽然为了明朝的江山费尽心思,但他的子孙愿意让权,这能怨谁呢?

参考资料:

【《明史·太祖本纪》、《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张居正传》、《清廷政局的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