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攻入南朝鲜,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杜鲁门总统主持完巴尔的麾市国际友谊机场的开幕式,于下午2时飞回堪萨斯市,希望用这个周末剩下来的时间和他的兄弟维维安一起处理一下家事,和一些老朋友叙叙旧谊。白宫的记者们已接到通知,星期一之前总统将没有任何政治活动。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1)

杜鲁门

按照惯例,总统不在华盛顿时,政府的高级官员都会松一口气,这次也是如此—国务卿艾奇逊在他的马里兰州"野兔林庄园”种花消磨时光;国务院远东事务新闻官布雷德利.康纳斯则在华盛顿的公寓里和他的孩子们玩游戏。

就是在美国人休闲消夏的这个周末,在遥远的朝鲜三八分界线上,万炮齐发,火光映天,朝鲜北部军队沿着三八线发起进攻,朝鲜南北两军全面厮杀起来。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2)

朝鲜人民军

朝鲜在历史上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对朝鲜实染行“国际托管”。此后南北双方各自建立的政权分别得到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南北朝鲜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南北朝鲜建立不久,双方就接连发生军事冲突,直至1950年6月25日,终于演变成大规模战斗。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3)

听到朝鲜爆发战争的消息,美国政府一片慌乱,各个部门立刻恢复正常工作,电话、发报机响个不停,传递着最新消息。华盛顿密切关注着朝鲜半岛上的一切动向。战争开始后,北朝鲜军队迅速向南推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三天后便攻克了南朝鲜的汉城。“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及其总参谋长弃军逃命,前线指挥混乱不堪。南朝鲜军丢盔弃甲,拼命南逃,全面崩溃。

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匆匆乘飞机赶来视察。他到了汉城前线的一个小山丘上一看,满目皆是兵败如山倒的混乱景象,他连连摇头叹道:“溃军如可怕的逆流,完全是狼狈逃窜。”见此情景,麦克阿瑟赶紧登机返回日本,前后不过5个小时。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4)

麦克阿瑟

他一到日本便急电美国政府要求派美军参战。杜鲁门立即批准先派一支美军参战。从此,美国开始直接派兵介入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5)

朝鲜人民军占领汉城后,挥戈南下,7月4日,攻克李承晚的第二根据地水原,基本上歼灭了朝鲜南部军队的主力;7月14日,又跨过锦江,击溃了从日本空运来的美军,解放了大田,全歼美军第二十四师,活捉师长迪安少将。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争,到8月初,朝鲜人民军解放了朝鲜南部大部分的土地和大部分的人口,把敌人压缩到洛东江左岸,大丘至釜山约100平方千米的狭小地区。

为了挽救败局,美国在洛东江一线增强兵力,负隅顽抗,双方相持。同时,美国集结了它在远东的兵力,并以联合国的名义,纠集了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了“联合国军",派麦克阿瑟为总司令。战争初期的慌乱已经过去,现在大军在手,麦克阿瑟打算在汉城附近的仁川登陆,夹击包围,对朝鲜人民军发起反攻,釜山军情危急之下,杜鲁门批准了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

9月12日,麦克阿瑟登上麦金利号旗舰,亲率7万大军,300余艘战舰,500多架飞机向朝鲜半岛逼近。14日,庞大的舰队悄悄驶问仁川。15日清晨,美舰重炮突然开火猛轰港口要塞月尾岛,飞机黑压压布满天空狂轰滥炸。少数守军英勇抵抗,但是寡不敌众,美军顺利登陆,并直扑汉城,形成合围之势。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6)

守备汉城的朝鲜人民军在2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进攻面前,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阻击战。激战14天后,美军夺取了汉城。除突围部队外,被围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部队伤亡惨重。杜鲁门致电麦克阿瑟祝贺:“军事上几乎没有任何战役能同你解放汉城的战功相比。”他简直把仁川登陆看成空前绝后的战绩。

在胜利面前,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头脑开始发昏。杜鲁门9月底下令美军可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10月7日下令北进。几十万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一路攻城略地,直取平壤,将其夷为平地,然后挥戈直逼中朝边境的界河鸭绿江。美国飞机、大炮向中国边境城市丹东和一些渡口狂轰滥炸。美军将领叫嚣:“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并叫嚷要到“鸭绿江饮马”。

新中国的领袖们面对严重威胁,连连举行紧急会议,商可对策。唇亡齿寒,中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一声令下,数十万志愿军火速云集东北,等待号令。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7)

I950年10月25日,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越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第二天,鸭绿江江边的南朝鲜军第六师第七团突然陷入猛烈炮火中,“中国人像是从地下钻出来的,以凶猛的近战”几乎在顷刻间全歼该团。几日内,南朝鲜3个师全军溃败,四散奔逃。从此,南朝鲜军见到中国部队就闻风而逃,几乎不成对手。

凭借海军、空军的绝对优势,麦克阿瑟并不把中国人民军放在眼里,梦想在11月1日全线推进到中朝边境,要在11月23日感恩节以前结束朝鲜战争。

但是,残酷的现实将他的梦想击得粉碎。朝中人民军队抓住美军害怕近战和迂回、断后的弱点,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方针,大胆穿插分割,迁回包围,以劣势装备在运动中速决歼敌。

清川江一战,歼敌1.5万多人,稳定了战局;朝中人民军队接着粉碎了麦克阿瑟发动的“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歼敌3.6万多人,解放了平壤以北的土地。美军节节溃败。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8)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经过5次大战役,朝中人民军队共歼敌19.6万多人,把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局。美国军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失败情绪笼罩着整个阵营。

一气之下,杜鲁门撤去麦克阿瑟的所有军职,使他从总司令立刻变成一介平民。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依靠优势空军和猛烈炮火组织反扑,甚至灭绝人性地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进行细菌战,但这终究挽救不了美军在军事上的颓势。

1951年7月,美国被迫接受朝鲜停战谈判的建议。但是,美国对和谈并无诚意,它企图从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开城、板门店的谈判贯穿着一场尖锐复杂的军事与外交相互交错的斗争,美国一面在谈判中玩弄各种手段,一面继续发动军事进攻。

1952年10月,美国又一次中断谈判,在朝鲜战场上实行所谓的“钢铁战术”,对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朝中人民军队沉重挫败美车的攻势,把上甘岭变成了美军的“伤心岭"。

1953华中旬,朝中军队又协同作战,发动夏季反击战,歼敌12力多人。这一战役击破了美国和李承晚集团拖延停战谈判的企图。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动用它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近半数的海军投人朝鲜战场作战,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耗资1650亿美元,但未达到目的。

曾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将军在停战协定签字后苦叹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朝鲜战争始末)(9)

志愿军战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