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五计详解 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原典】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释】

①欲擒故纵:要想制服、擒拿住敌人,先要放任、顺应他。

②逼:用武力逼迫。反兵:回师反扑。走:逃跑。势:气势。

③累:消耗。

④消:瓦解。

⑤兵不血刃:武器锋刃上不沾血。意指不战便使敌人屈服,没有交锋就已经获得胜利。

⑥需:等待。孚:诚信。光:通广、光明。此句意为要善于等待,保持诚信与耐心,前途就会通达而光明。在军事上,有争取获得敌人信服,前来投降之意。

【译文】

打击敌人过于猛烈,就会遭到反扑。让敌人逃跑,反而会削弱敌人的气势。紧紧地追踪,消耗其体力,消磨其斗志,等敌人兵力分散时,再加以俘获,这样不经过血战就可以取得胜利。

【简析】

欲擒故纵中,“擒”是行事的目的,“纵”是方法,两者是一对矛盾体。

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事实上,不是主张不追,而是要巧妙地追。如果方式不对,把“穷寇”逼得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导致己方损兵失地,就不划算了。

因此,欲擒故纵,并不是真正的纵,而是暂时放一放。但归根到底是要擒的,而且“放”是为了彻底降服,只是这一“擒”不能花费过高的代价。这就有点像俗话所说的“放他一马”之意。

怎样才能做到少花代价,就是想方设法让敌人不能反抗,无力反抗,或根本就不想反抗。敌人不加反抗而降服,善莫大焉。这正是“欲擒故纵”的要义。

三十六计第五计详解 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1)

运用此计时,要铭记以下三点:

  • 一、抓牢手中的线,以防“欲擒故纵”之计前功尽弃。

风筝飞得再高,离我们再远,只要我们手中有一条长线牢牢牵着它,它就逃不出我们的掌心。对待敌人也应该如此,要始终追随敌人的踪迹,在施计的同时防止其跑掉。

  • 二、待敌人跑累了我们再擒

敌人只要觉得还有一丝逃生的可能,便会拼命地逃走。在惊慌恐惧中拼命逃跑,既是体力上的消耗,也是精神上的消耗。如果我们在给他施加死亡威胁的同时,又留给他逃脱的幻想,他就会出于避害,一直拼命跑下去。而我们只要等到他跑累了,停下来,丧失了基本的反抗能力,便可手到擒来。

  • 三、故意放纵敌人,让其丧失警觉。

在敌人面前,我们可以故意退让,让其自我膨胀,以为我们实力弱小,根本无法与他们抗衡。待其思想松懈,丧失警惕,便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