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法(中式园林构景的十大艺术手法)

中式园林在古雅的基础建筑上与自然相结合,突出堆山置石、理水、植物、建筑四大要素。因地制宜,掘池造山,结合环境布置房屋与花木,使二者互为借景,构成富有自然情趣的园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式园林的构景手法。

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法(中式园林构景的十大艺术手法)(1)

1

点景

任何园林景观都是有主有次的。点景在于点名景观主题,就是突出主景的意思,主要利用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元素加以突出。中式园林中的亭子、假山、景石、景观树等等都可用于点景,植物在其间可以充当主要景观,也可以衬托景观。

2

透景

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空间的深浅变化,要靠透景拿捏。

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法(中式园林构景的十大艺术手法)(2)

3

障景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营造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4

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对景一般讲究轴线对称,对的景物恰好在观赏者所处轴线的正中,运用于大场景时,对的景物可与总体布局的轴线不在一条主轴上,如自然山水中亭榭,这边的亭榭,那边的瀑布,即形成一种对景的关系。

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法(中式园林构景的十大艺术手法)(3)

5

缀景

缀景实则是配景,就是在主景观的周围点缀一些其他的元素,例如一些小型的花草植物、石头、假山、篱笆等等。缀景主要在于烘托氛围,其景观相对小,但却十分精致,在中式园林构景中,缀景是不可缺少的。

6

抑景

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采取抑景之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法(中式园林构景的十大艺术手法)(4)

7

框景

空间景物不尽可观,平淡间有可取之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8

借景

借景就是借用别处景观的意思,中式园林中的借景绝不是指借鉴,而是将不属于这个园林的景观借到园林中来,借景分为远借、近借、俯借,仰借等。远借就是将目光远处、外围的景观也纳入园林中,例如天空、远山、建筑物都可以融入园林;近借就是将周边的特色建筑、景物等纳入园林景观中;俯借就是从高处向下观赏时看到的景观;仰借是指从低处向高处看,所看到的有空间层次的景观,包括实景和虚景。

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法(中式园林构景的十大艺术手法)(5)

9

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

10

藏景

中式园林有一种比较含蓄的造景手法,那就是藏景。当园林的基础景观具备以后,为了使景观更加巧妙,往往在景观中再进行造景,并且将小景隐藏在大景中,当游园者不经意间发现这处景观的时候,瞬间就会收获惊喜。藏景一般通过植物和建筑物来作掩护。(花木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