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往事解析真正结局(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往事)

好莱坞往事解析真正结局(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往事)(1)

今年的几部重量级的影片都关注到了阶级固化的问题,韩国电影《寄生虫》把韩国阶级之间的分化描述得淋漓尽致,穷人住在地下室,富人生活在高级别墅,从地下室到高级别墅的道路是层层看不到尽头的阶梯。电影里有几个很重要的意象,基宇一家从朴社长一家逃离的时候,那场大雨把两个阶层之间的真实残酷表露了出来,看着基宇一家从舒适的别墅一层层走下去,抱头鼠窜,挤在被水淹的地下室的的场景,让人突然意识到了绝望是什么样子。

奉俊昊最牛逼的地方在于,用气味儿表达了阶层之间的流通的巨大隔阂。这个意象真的是太典型了。底层人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味道是什么样子,而富人长期对各种香水的味道熏陶出一种苛刻的嗅觉,他们对不是香味的所有味道都很敏感,尤其是“贫穷的味道”。而且这种贫穷的味道并不是说,当你有一天有钱了,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跻身为富人阶层,贫穷是你身上印记,是你身上无法洗掉的味道,是你所有过往记忆的提炼点,所以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那些真正的贵族嘲讽那些所谓的暴发户,对他们来说,暴发户距离他们的阶层还有很远,有时候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的熏陶才可能洗掉他们身上的那种味道,更多时候,永远也洗不掉。宋康昊最后的冲动杀人其实是代表了底层最后的反抗,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就算他们在大房子里也生活,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上层人,他们身上的味道就已经代表了他们的身份是底层人,他的杀人是对自己仅有的一种尊严的维护。

好莱坞往事解析真正结局(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往事)(2)

而《小丑》是对阶层之间暴力冲突的另外一种反思。这部电影能够成为2019年的现象级大作一点都不奇怪。小丑再也不是蝙蝠侠的敌人,而是哥谭市底层的代言人。他们辛苦工作,被人嘲笑,殴打,还努力想带给这个社会微笑。但是很显然,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总认为是小丑的表达方式出现了问题,比如他的笑点很奇怪,别人笑的时候,他觉得不可笑,别人觉得可笑的地方,他觉得莫名其妙。这说明了阶层之间的隔膜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丧失了社会的基本共识。底层人的生活经验与托马斯·韦恩生活的世界是完全割裂的。当我们缺乏社会基本常识的时候,由这些常识引发的笑料就变成了阶层之间的壁垒。上层人虚伪,底层人极力寻找存在感,当德尼罗饰演的脱口秀大佬穆瑞嘲笑小丑的时候,让人也意识到这个社会所有的阶层之间的沟通渠道已经关闭了,当托马斯·韦恩为那些华尔街精英表达诉求的时候,意味着他已经丧失了对社会的真正洞察力。所以,当阶层之间无法沟通的时候,小丑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用枪在现场爆了穆瑞的的头,他发表的宣言代表了底层对上层人士开战,也是对阶级之间进行宣战:“你究竟看过外面是什么样吗,穆瑞?你真的离开过演播室吗?每个人都对其他人又喊又叫。再没有人真正有礼貌了!没有人为别人考虑。你认为像托马斯·韦恩这样的人会为我这样的人考虑吗?除了替自己考虑他们会为别人考虑?他们不会。他们只想让我们坐下来像个乖孩子一样接受这一切!他们只希望我们不是没被驯服的狼群!”底层的小丑到底想干什么,他想打破这种隔阂,他想将破碎的现实缝补起来,通过暴力的方式,通过向一个人爆头的方式,这就相当于在阶层壁垒之间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至于这个洞是一个巨大的暴力黑洞,还是一个沟通之洞,完全取决于我们这些观影者的现实身份。

好莱坞往事解析真正结局(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往事)(3)

以上两部电影其实都代表了一种现如今的批判现实主义影片,某种程度上,这两部电影的作用大概相当于《偷自行车的人》在二战后填补的巨大空洞。齐泽克在评论《小丑》的时候,提到,他并不担心这部电影会带来社会性的暴力,我们也高看了一部娱乐性的影片所带给我们的大众作用。他还说,如果说影片中的暴力让人震惊,那也是因为我们在逃避真正的暴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担心艺术中的暴力会影响到现实中的暴力的时候,其实艺术中的暴力正是对现实暴力的一种消解。这种消解正是艺术呈现出来的巨大作用。所以,《小丑》对我们现实的影响正好是正面的影响,因为当我们从影院中出来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巨大的满足感,电影中的暴力帮助我们消解掉了内心的阴暗,以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苟且偷生,继续逃避地生活下去。

如果说《寄生虫》和《小丑》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影射,或者通过艺术反应了现实中存在的巨大问题,那么我接下来要说的这部电影反而是对过去时代阶级之间融洽关系的一种颂扬。我说的这部电影是《好莱坞往事》。

好莱坞往事解析真正结局(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往事)(4)

看《好莱坞往事》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忽略掉这部电影中的阶级结构。大概是因为,昆汀描绘出来的那个时代里,穷人与富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壁垒森严。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回想起来,当我们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介绍中说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克里夫·布斯,这个为曾经的西部片明星里克·道尔顿担任替身的人,他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会代替道尔顿吗?我总有这种担心,尤其是在电影开篇,布斯送道尔顿去了明星庄园,然后布斯自己开车回到了郊区自己的家里——一辆破旧的房车里,家里只有一只狗陪伴。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布斯怎么会甘心居于人下。他难道不想逃离自己的生活的困境吗?他不想住进道尔顿的豪宅吗?他怎么甘心成为一个替身,他难道不想成为一个明星吗?所以,在影片的最后,他会对道尔顿作出什么样恐怖的事情?当这些想法一连串冒出来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中了昆汀的圈套。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们发现,从头至尾,我们都中了昆汀的圈套。我们期待谋杀没有发生——至少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发生——我们预想的“篡位”也没有发生,所有的一切都很美好,甚至美好得都不真实了。为什么显得不真实?因为这种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从不妄想篡夺其他人生活的人,在我们的世界里几乎都不存在了。现在的阶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变动不居的,你不变的时候,别人会赶超你,无论是人际关系中,还是阶级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几乎丧失殆尽。所有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社会契约变成了一张废纸,人情更是淡薄,所有的人都用利益衡量一切。底层人仇富,富人看不起穷人,社会滋生了无数事件,将阶级之间的仇恨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矛盾。这几乎就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好莱坞往事解析真正结局(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往事)(5)

我们其实很难对《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融洽作出反应。这部电影中,波兰斯基和莎拉·泰伦这对夫妇代表了好莱坞新贵,每天都是各种纸醉金迷的派对式生活。而道尔顿是已经日益没落的西部片明星,虽然威望不如波兰斯基,但是也可以住豪宅,演配角,生活无忧,安逸顺心。布斯是道尔顿的替身,代表了那些刚在好莱坞生存下来的普通阶层,他好像没有什么野心,一直跟道尔顿是好朋友,并且始终对其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每天开车带着他试镜,鼓励他寻找其他拍片机会,因为他知道只要道尔顿有角色,他自己就会有饭吃。这些人都很美好,最关键是每个人都不仇恨谁,都是各司其职,布斯每天出入道尔顿的豪宅,他也并不觉得仇富,他对自己的生活安之如怡,十分满意,他并不妄想越界,替代他的朋友道尔顿。道尔顿对波兰斯基一家人也只有羡慕,他渴望搭上他们,找到新的资源和门路,重新回到自己的主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昆汀的这种阶级之间温柔地处理方式,让人感到十分意外。但是,如果我们稍微关注那个时代话,就知道昆汀的描述很大程度是真实的。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写过一本书叫《我们的孩子》,先从自己的家乡小镇克林顿港入手,考察自己的同辈,即那些成长于五六十年代的朋友,他们现如今已经步入中老年,建立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成功的事业;然后再考察了现如今的克林顿的年轻人,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得出的结论如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小到克林顿港,大到美国,社会经济壁垒处在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经济和教育高速发展,收入的平等程度较高,阶级隔离维持在低水平上,种族之间的通婚和交往可以轻易被打破,公民参与的程度高,社会凝聚力强,出身社会下层的孩子可以通过努力,有机会实现成功人士的梦想。

而时至今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克林顿港,或者说现如今的美国时,富人家的孩子与穷人家的孩子,出生之时机会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天差地别的命运。富人家的孩子,他们有父母积累的资本,有优越的出身,适宜生活的环境,精英教育的成本,在这些条件的助力下,他们未来的命运基本都可以看到。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出生之时,他们的命运也已经注定,生活在贫民区,享受不到优良的教育,日益深陷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困境,很可能加入帮派度过一生,就算你想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却没有给你任何机会。这就是帕特南在书中所强调:阶级之间的鸿沟已经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

好莱坞往事解析真正结局(好莱坞往事中的阶级往事)(6)

某种程度上,《好莱坞往事》展现的一个过去的黄金时代,其实也是对当下日益分裂现实的一种反讽,这部电影本质上与《小丑》《寄生虫》是一样的,只不过他选取的角度不同。他抽离出一个远距离的现实来返观现在,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相对于其他两部电影诉诸暴力的不同,昆汀更显得温情脉脉,考虑到昆汀几乎所有电影中都是展现暴力的,他的这种触摸式的温情更吸引我们的关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警醒,提醒我们无节制的暴力和革命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暴力只有某些场合中是有用的,比如正当防卫中,阻挡历史上邪教杀人案发生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