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1)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2)

作者:吴剑锋 张逸之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5期

空气中流动着香料特有的芬芳,一条木栈道将各家屋顶连成晒香场,密密麻麻铺满了金色和红色的篾香,远远望去俨然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

这里,是有着“中国香都”美誉的福建永春,由此走出的篾香,将遍布海内外的宫殿庙堂及寻常百姓家。

时光流转千年,燃于“火”中的永春篾香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自宋元时期跟随阿拉伯商人从海上而来,到向海而生,一尺长的篾香浓缩着万里海丝路。即使在今天,点燃一支香,人们依然能在袅袅余烟中感受到当年踏浪而来的点点商船,以及浩渺烟波中弥漫的异国芬芳。

因水而生,如火生生不息。永春篾香,是一曲“水与火之歌”。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3)

海上来客

以细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涂于篾骨而成,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位于永春达埔镇的香都博物馆,如此阐述篾香的含义。

永春篾香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产物。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中,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家族带来当地制香技艺,并依托雄厚的海上实力,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

对于阿拉伯先祖的历史,今年65岁的蒲氏后人蒲良宫已经无从得知,但小时候在古籍上看到的“豆芽般的文字”依然让他印象深刻。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4)

“1646年,我们家族从晋江东石迁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业务从原先的经营香料发展到制作篾香。”

蒲良宫说,家族将制香手艺传授给了广大乡亲,由此永春的制香史得以开启。

此后的岁月里,虽扎根山间,永春香依然向海而生。

蒲良宫回忆,为了得到更好的香料,爷爷蒲树礼曾让父亲去越南开设“蒲庆兰香室”分店,将当地采集的沉香、肉桂等香料,运到总店进行配制生产,再销往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地。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5)

位于福建永春达埔镇的汉口制香厂里,摆放着一捆捆篾香 吴剑锋/摄

事实上,早在蒲寿庚之前,香与丝路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汉时期,作为雄踞东方的强大帝国,域外香料大量进入中国,彼时香只是贵族生活特有的点缀。进入宋元时期,香药大量进口,文人不仅用香、制香,还研究香药及合香之法,达官贵人相聚品香成为一门艺术。

行走在永春的街头巷尾,仍能瞥见当初“满城飘香”的盛景。在五里街镇吾边村的湖安岩,斑驳的门壁上,“香国”二字清晰可见。

在蒲良宫看来,香在民间的盛行,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泉州古称佛国,无论是祈祷神明,或是祭先供圣,都离不开三炷清香。“香烟缭绕通九界”,因此,永春出口的香广泛流传于海丝沿线的佛教国家。据悉,在东南亚地区,每销售3根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6)

薪火“香”传

蒲良宫的名字在闽南语中读音与“良姜”相同,这是制香的一种原料,而他的孙女,同样以沉香中的一种珍品——奇楠为名。

“以香为名”是蒲氏家族的世代传统,背后是传承手艺的使命感。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7)

“我们祖祖辈辈有一个理念,不管赚多赚少,都要把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

蒲良宫说,在蒲家,5岁接触香料,9岁学习制香……每一代人几乎都是遵循这样的步伐走来的。

回忆9岁初学制香的情形,蒲良宫说,当时祖母把竹锅刷作为练习用的篾香,将手柄一截去掉,两三个刷子的细丝并在一起,就成了一束香。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8)

“每天上学回来就练习展香、抡香,时间一长关节酸痛是常有的事”。

永春篾香讲究“手艺”。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香、染香、晒香、跺香……一尺长的篾香背后,是十多道工序的层层叠加。

作为家族第17代传人,蒲良宫对这套工艺信手拈来。如今,距离永春西安路“蒲庆兰香室”店面几步远的地方,蒲良宫一家当初制香的作坊依然留存着,这里靠近许港码头,制成的香可直通泉州港运往各地。

经历了几代人的劳作踩踏,略显逼仄的小作坊随处可见斑驳的地砖。但石墙之内,有着百年香味的积淀,时间的流逝都显得缓慢。

时至今日,蒲良宫仍会在这里搓粘粉、掷香花,从事着祖祖辈辈都在做的事。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9)

在兴隆香业,工作人员在演示香道 吴剑锋/摄

身处“机器换人”的年代,永春一带的许多制香人对“手工”怀有一种执念。

从制香过程到香料配比,他们仍沿袭着数百年前祖先留下的方法,仅在个别环节用机器替代,甚至连制香的器具,都用着“传家宝”。蒲良宫的作坊里,仍保存着数代流传的香壶和碾槽。

永春制香人格外珍视手艺的源远流长。走进1978年创立的汉口制香厂,一根笔直的烟囱静默竖立,工人们在红与黄的交错中穿行,将一捆捆香整齐摆放在烈日下,这些工人多是村子里上了年纪的师傅,长期耳濡目染下,学习制香对他们来说算不上难事。

自1979年以来,一代代制香人从这里走出,带走传统的制香手艺,而后在各地兴办香企,一如从香炷里掸落的烟灰,在四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也传承着永春香的芬芳。

蒲良宫说,一款好的香品,不是短时间就能调制出来,有时候需要两三代人的反复调试,才能做出经典的香。如今,他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蒲庆兰香室”的工作,8岁的孙女蒲奇楠更是在去年以“蒙眼闻香”的技艺登上电视荧屏,一支篾香后继有人,这让蒲良宫倍感欣慰。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10)

古香新韵

因水而生的永春篾香,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中延续红火的生命,古老工艺和现代工业相互交融。

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单一的禅香,正朝着保健养生、文化创意等领域不断拓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舶来品,在当代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1971年出生的林文溪从小对制香技艺兴趣浓厚。15岁那年,他就进入汉口制香厂学习制香。1994年,林文溪创办了“兴隆香坊”,引进先进制香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传统产业进入现代化规模生产。

林文溪说,创新是对传统技艺最好的传承。为了打开北方市场,他前后花了5年、耗费香料数十吨,终于在2007年研发出无烟香,解决了北方冬天室内熏香烟气沉积的问题。

2012年,他捕捉到国人对健康养生香的需求,迅速在全国设点销售,在各地建了香道体验馆,还创作了永春香文化主题曲,推动永春香进入大众消费领域。

永春有哪些特色食品(品读永春篾香)(11)

“以前茶叶店怕香,现在没有香,茶都卖不出去。”林文溪说,“目前家居香已占公司销售总额的30%。”

在兴隆等企业的带动下,永春香业摆脱了朝拜用香的狭隘定义,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永春县专门出台了扶持香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建成1200亩的中国香都香品产业园,家庭作坊不断向现代工厂转身。

目前,永春制香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8年香产业链总产值达74亿元,已发展成为永春县特色产业。而产业壮大的同时,“观光工厂”“跨界”这些时尚元素,让这一古老的行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走进彬达文化创意园,古香古色的书斋仿佛一条时光长廊,记录着“达埔香文化”的历史足迹,园区内种满沉香、檀香等珍贵香料植物。古老的水车悠悠地转动,带动水碓将香料磨成细粉。

在这座“观光工厂”,游客不仅可以学习永春制香文化、观看香道表演,还可以自己动手制香。文创园负责人曾志彬说,自2014年开业以来,文创园接待的游客已经从每年的两三万人增长到去年的十万人。

曾几何时,品香、斗茶、插花、挂画是古代上流社会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如今,永春制香人正努力复兴品香文化,并让它不再成为少数人的专属,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届时,悠远绵长的“海丝”余韵,将再度绽放出迷人的东方魅力。*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