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鱼病治疗效果(治疗鱼病失败的14种原因)

长达数年与大量用户的沟通交流发现,鱼病治疗失败14种常见原因是:

恶劣的治疗水质、治疗期间不换水、换水不当、大量换水并同时清洁更换滤材、没有氧气泵或气泵弱、药缸、多药齐下或与净水剂同用造成药物相克失效、水温太低、不当用盐、单位水体剂量太低、治疗时移缸操作不当、不当喂食、下药后鱼缸光照强造成药物光解、鱼缸中有吸附力很强的滤材、水体PH过低或过高。

一、 恶劣的治疗水质。治疗期间水质不良或不稳定是造成鱼病治疗失败的常见主要原因。宝知渔调查发现:使用成品缸治疗鱼病的成功率很高,治疗失败的多是自粘的组合式鱼缸。原因是成品缸比自粘组合缸的水质更好。自粘组合缸常见如下图所示:

如何提高鱼病治疗效果(治疗鱼病失败的14种原因)(1)

这是一水族店内拍的照片,鱼缸底层水浑浊,带浓烈的腥臭味,一招财鱼烂身严重。在这种水质的缸内下招财护身宝治疗烂身效果可想而知。原本恶劣的水质中高浓度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已让鱼呼吸困难,再下药水质会更差,鱼呼吸更困难。下药非但治不了鱼病,还会造成鱼病加重甚至死亡。不是药无效,而是水质太差了。

这种水质不良的自制组合鱼缸在广州花地湾的很多档口及全国各地的许多水族店很常见。水族店自制的组合式鱼缸通常都存在着水体大、养的鱼总量较多,残饵和鱼便产生的垃圾多;过滤系统弱、水流导向不合理(无法充分循环、存在死水区域)、频繁下药造成水质难以恢复正常(水族店在新鱼入缸时习惯下药预防,各分缸局部下药,造成整缸水质下降)、氧气弱等问题。是故水质通常都较差,且治疗时难以控制和改善水质。

由于水质不良,在这样的鱼缸中治疗蒙眼、罗汉鱼白便、体红烂身等鱼病,疗效不好那是必然的。因为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治愈这些鱼病的基本前提条件。缺乏基本前提条件,再好的产品都无济于事

二、治疗期间不换水。这是一些水族店和公司用户的通病。许多水族店太忙或没有意识到治疗期间要加强换水以改善水质,同时降低药物引起鱼慢性累积性中毒的风险。他们简单粗暴的认为:将药投入鱼缸后,自己什么都不用再做,鱼过几天就好,这才算好药。

是的,在水质优良且稳定、氧气充沛的水中,对于一些不是太严重的鱼病,投入宝知渔或渔管家药物,不用换水和特别处理,鱼过几天就会康复。但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水质优良且稳定、氧气充沛。

若治疗期间水质不良,不做加强换水和打氧来改善水质,则再有效的药物也会疗效不佳。

治疗期间不换水还有一种特别危险的情景是:鱼缸的过滤效果很好,似乎水质很好,但因长期不换水,鱼缸自然“跌酸”,水体的PH值可能已过低(当PH接近或低于6.0时,鹦鹉、罗汉鱼等就会出现不爱动、拒食症状,其实是因为PH过低,引起鱼体血液载氧功能下降而造成缺氧的表现)。若此时不换水下药,药物作用时会引起鱼呼吸功能下降,将导致体弱的鱼大量死亡。这种情景在一位客户店里曾发生过(该客户开店多年,发生问题的鱼缸硬件很好,水体清澈,可能因换水不便或自认为过滤效果好,几乎一年未曾换水)。

顺便说一句:鱼缸的硝化过滤功能越好,则鱼缸“跌酸”速度越快。因硝化细菌工作时会产酸而引起PH自然下降。所以鱼缸需要配置珊瑚砂之类的能稳定PH的滤材来防治跌酸。

三、换水不当。最常见的表现是加入温差或PH值差异过大的新水、用桶将新水快速导入鱼缸。尤其是天冷时,有些客户会直接加入温差过大的凉水。这样换水会引起水环境局部剧烈波动,很容易让鱼病加重,爆发白点或白尾烂鳍死亡。

白点病(可用鱼菌宝或鱼外寄宝治疗)

白尾烂鳍:此病发病快,死亡率很高,可用“龙鱼护身宝 千分之二盐”治疗 四.鱼缸没有氧气泵或气泵很弱。这是很多鱼病治疗失败的通病。强劲的氧气能大幅改善水质,高溶氧能刺激硝化细菌等益生菌加快繁殖速度,进而改善水质;同时高溶解氧能让病鱼感觉更舒适,鱼的自愈能力会显著增强,这在抢救病鱼时尤其关键(注:病鱼呼吸能力往往较正常时弱,药物也会削弱鱼的呼吸功能)。

治疗鱼病时必须摒弃掉“我养的鱼数量少、鱼缸水体大,过滤硬件好,进水口砸出的水花足以让病鱼不缺氧”的错误观念,尤其在治疗蒙眼、罗汉鱼白便、立鳞、失衡等鱼病时。

所有接受宝知渔加强打氧建议的水族店和鱼友在尝试后都深深认识到爆氧的重要性。大量的鱼病治疗案例证明:没有氧气泵、氧气弱、氧气强、氧气很强,同样的鱼病和用药,从左至右疗效显著更好。

五、水温太低。水温太低(低于20度时),药浴效果会不好。药浴时鱼通过鳃和皮肤吸收药物。低温时鱼的新陈代谢减弱,药物难以被鱼体吸收,进入鱼体血液和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低,故而效果不好。宝知渔与渔管家建议药浴水温30度左右,但治疗白点适宜水温31-32度,治疗白便、立鳞适宜水温33-34度。

六、药缸。不少水族店和鱼友出于预防目的,喜欢隔三差五地下药入缸,认为这样能减少鱼病的发生。频繁地用药会对鱼缸中的益生菌产生强大的抑制力,鱼缸的微生态系统一直无法得到自行修复,造成水质不良。同时致病的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水质不良和致病细菌的耐药性让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宝知渔曾碰到一鱼友,他每隔3-5天换水一次,换水后必加杀菌水和水质稳定剂之类的产品(据说他们周边的水族店教的鱼病防治方法),他的罗汉鱼养不了多久都拉白便而死。原因就是:频繁换水下药预防造成水质差且不稳定,以及药物副作用对肝胆的伤害引起鱼拉白便。

预防鱼病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水质,而非频繁地下药入缸。对新到的鱼若要用药预防,建议不要将药直接下入主缸,而是取鱼缸水调配药液,短时浸泡鱼后再放回主缸。

鱼菌宝是很好的预防药,安全性高且温和,对大部分致病细菌和原虫有效,适用于魟鱼、龙鱼、七彩、虎鱼、罗汉鱼等几乎所有观赏鱼。

七、多药或净水剂同用造成药物相克失效。许多鱼友和水族店在治疗鱼病时习惯多药齐下或病急乱投医,不同的药物都往缸里加点试试,以为总有一种药会管用的。殊不知不同药物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或抗结,造成1 1=0或1 1<1 的效果。而且,多药同用时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无意中引起鱼中毒死亡。

还有一种不良习惯是:在治疗期间换水时使用鱼乐宝或净水王之类的净水剂,认为这样水质更好。殊不知净水剂的吸附或破坏作用会让鱼药失效。这种情景宝知渔曾碰到好几例。用户电话来反馈招财护身宝不见效,交流后发现用户每次换水都加鱼乐宝净水。停用净水剂后,药物效果明显。

鉴于这些,宝知渔和渔管家的产品说明书都特别说明:正常情况下不要与其他公司鱼药或净水剂同用。若一定要同用,必须先换水1-2次后(每次1/3左右)再用并酌情降低单位剂量。

八、不当用盐。不少人无论治疗什么鱼病都喜欢下盐,以为盐能杀菌杀虫,是万能药。这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误导。观赏鱼整缸盐浴的浓度为千分之2~5,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有些细菌随盐浓度的增加得到抑制,有些细菌随盐浓度的增大反而繁殖更快,毒性更强,比如引起招财鱼或锦鲤鱼体红溃烂的亲水性细菌。因此单用招财护身宝或锦鲤护身宝治疗体红溃烂效果更好,下盐反而效果变差。

治疗观赏鱼病时什么症状应该下盐,什么症状不应该下盐,在宝知渔微信的朋友圈、QQ空间和公司网站的观赏鱼养殖学堂版块中有具体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九、单位水体药物剂量太低。全国各地水质有些差异,比如北方水体比南方水体碱性大。水体碱性越大,有效的单位水体药物剂量也会偏大。在南方见效的药物浓度可能在北方未必见效。基于此,宝知渔和渔管家产品说明书已调整标示浓度。除此外,不同鱼缸滤材的多寡、种类会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吸附力,造成水中的药物浓度不同。所以我们在产品说明书中特别注明若滤材多而丰富,可适当增加些药物剂量。

十、治疗时移缸操作不当。造成水环境大幅波动或水质不稳定,引起鱼病加重。这在治疗龙鱼、罗汉鱼等对水质变化敏感的鱼类时最常见。移缸操作时大部分人可能都知道要保持移缸前后水体温度、PH相同或接近,可对病重的龙鱼来说,盐度和硬度差异大也会引起鱼严重不适应。

不少人以为将原缸水引入治疗缸则万无一失,不巧的是当治疗缸是新缸或新滤材时,移缸后立刻下药往往会产生悲剧——鱼隔夜死亡,水体浊白。原因是新滤材的治疗缸尚未建立稳定的硝化系统,药物会杀死或抑制原缸水中仅存的数量不多的益生菌,引起水质急剧下降,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剧增,造成病鱼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移缸操作不当导致治疗失败的案例并不罕见。

对移缸治疗的建议是:移缸前后水体的温度、PH值必须相同或接近,移缸治疗龙鱼时还需注意盐度和硬度接近。移缸后的水体需具有稳定(最好强大的)硝化过滤系统,氧气强劲,鱼在新环境中静养12小时以上后才下药治疗为宜。

十一、治疗期间喂食不当。治疗期间若仍喂食量较大,则对水质的压力会很大(因药物会杀死和抑制益生细菌的繁殖,治疗期间的硝化过滤系统能力变弱),易导致水质恶化。

同时,药物副作用会对鱼的肝胆造成较大压力(肝胆是鱼体重要的消化器官),病鱼的消化能力减弱,若喂食过饱或喂食难消化的食物,则很容易引发鱼拒食、消化不良或肠炎。这一点在罗汉鱼中很常见。白便初愈的罗汉鱼若喂食较多或喂食鱼、虾、大麦虫之类的食物,则白便很容易复发。一旦复发,再治疗起来更困难。

再次,鱼、虾、虫之类的活体常携带细菌或寄生虫,病鱼体弱很容易被新的病源体所感染。

所以在治疗鱼病时,需要停食或少食,即使鱼看起来食欲旺盛,一定要控制住大量喂食的冲动。肠炎鱼初愈后必须循序渐进的增加喂食量,选择较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不要喂活体。

十二、鱼缸中有吸附力很强的滤材。不少鱼缸配置有吸附力很强的活性炭、沸石粉之类的滤材。下药前若没有取出,则药物大部分会被吸附在这些滤材上,造成水中的药物浓度太低,因而效果不好。宝知渔在与用户交流中碰到不少这样的例子。用户在去掉这些吸附力强的滤材、重新下药后,效果立刻变好。警告:珊瑚砂、磁环、玻璃环、海绵等滤材也有一定吸附能力,治疗时不要取出,以免引起水质大幅下降造成氨氮、亚硝酸盐中毒。若这些滤材较多,可适量增加使用剂量以弥补水中药物浓度的不足。

十三、下药后鱼缸光照太强。宝知渔和渔管家的产品含大量容易光解的成分,遇强光会快速光解失效。所以下药后需要关闭鱼缸顶部的灯和过滤槽中的UV杀菌灯(仅鱼缸内的灯,房间照明灯可正常使用)。若是室外渔场,建议傍晚光照弱时用药或拌料投喂。

十四、PH过低或过高。有些药物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水体中容易失效。宝知渔和渔管家系列产品适用的PH值较广(5.5-9.0),但仍然建议用户使用前最好先换水1/3或1/4,其中的一个目的为:将PH值调至7左右。 对于某些长期不换水的鱼缸来说,鱼缸因持续“跌酸”(益生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时会产酸)可能PH值会不知不知降至6.0左右。此时很多鱼(比如鹦鹉鱼、罗汉鱼)的活动减弱,呼吸较困难(低PH值致鱼血液载氧功能下降,引起缺氧)。若此时下药,药物作用时会导致鱼的呼吸功能减弱,双重因素可能引起鱼大量窒息死亡(曾碰到过这样的案例)。所以下药前换水一次很有必要,既能改善水质,又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