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期朝鲜是日本的吗(甲午战争3)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孙子兵法·计篇》

壹 东学和东学道

1860年5月25日晚上,朝鲜庆尚道梁山郡一座叫千圣山的寺庙里,一个中年男人枯坐在蒲垫上已经好几天了,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现在他慢慢睁开眼睛,他觉得心中所有的迷惑疑问都解开了,经过反复比较,儒家、道家、佛学这三门人世间的最高智慧都有长有短。

儒教过于拘泥名节,强调秩序,不像道家那样飘逸超远,佛教过于寂灭,显得消极,断了人伦纲常,道教悠闲自在,但对社会没啥作用。

于是他决定把儒道佛这三大东方哲学思想取长补短,建立一套自己的教义,并制成21字咒语:至气今至,愿为大将侍,天主造化定,永世不忘万事知。

他给自己独创的道术取名天道,意思是代替天主布教济民,又称为东学,以此和天主教为代表的西方之学相对抗。

这位创立了东学的中年男人叫崔济愚。

本名济宣,号水云斋,是朝鲜庆尚道庆州府人。父亲是一个乡村塾师,道德文章名在当地都小有名望,算得上一个没落的乡村士绅。崔济愚十六岁时,父亲就死了,家道衰落,无以为业,便遍游名山大川,访师求友。他见西方传教士努力布教,贫苦群众皈依者很多,便萌发了创立新的宗教与洋教对抗的念头。

早在19世纪30年代,西方传教士就从中国偷渡鸭绿江,陆续进入朝鲜秘密传教。当时信奉洋教的教民,有不少是地痞、流氓和不法之徒,他们以教会为靠山,横行霸道,欺压良民,民教矛盾日趋尖锐,于是崔同学的东学道便应时而生。

显然崔同学的东学道比东汉末年的太平道要高级得多,张角们只是想“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只不过借着布道,鼓动民众造反好取而代之,和同一时间横扫中原王朝的太平天国也不一样,洪秀全借着拜上帝教,旧瓶装新酒,还是建立一个唯我独尊的朝廷。

崔济愚的东学道教义简明,信徒日众,以庆尚、全罗二道为中心,在几年的时间内影响渐渐遍及全国。崔济愚自立为道主,号天宗大神师,其下各道有大接主,郡县有接主,信徒主要是农民群众。

东学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朝鲜当局的极大恐慌。

甲午战争时期朝鲜是日本的吗(甲午战争3)(1)

东学道创始人崔济愚

1862年,崔济愚被捕了,当时由于数百名教徒群集官署请求而获释。第二年,崔济愚和道徒二十余人再度被捕,因为他的咒语中有“天主”二字,被视为和黄巾、白莲一样的造反派,决定严惩不贷。

1864年4月15日,庆尚道观察使徐宪淳判处崔济愚以左道惑民之罪,在庆尚道的治所太邱府处以斩刑,被捕的道徒也都被发配到绝岛或远恶之地。

没有什么劫法场的套路,老崔被砍了头,只活了40岁。

貮 后继有人

崔济愚虽死,但东学道并未被镇压下去,就像一个长长的阴影,把中日韩都拖进了阴霾。

当他被捕之前,先将秘法授予门下高徒崔时亨,以备不幸殉教之后可继承其衣钵,于是,崔时亨成为东学道第二世道主。

那年崔时亨37岁,正是精力充沛,想入非非的年纪,崔时亨初名庆翔,号海月堂,和崔济愚同族人。幼年就丧失父母,生活贫苦,曾到造纸作坊学徒。和太平天国的杨秀清如出一辙,极其贫苦的青少年让他们跟当朝统治者有些刻骨铭心的阶级仇恨。

1861年,他投于崔济愚门下受教。等到继任教主后,自称海月神师,并遵教祖遗命避于太白山中,也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后辗转于庆尚、忠清、全罗三道之间,秘密传教。1880年,崔时亨集教祖之遗文,以《东经大全》之名刊行。到1883年,又增补再刊。因此,东学道之教义得以广泛传播,来投访者络绎不绝。此时,东学道的内部组织已渐完备,设教长、教授、都执、执纲、大正、中正六职。

虽然东学道在隐蔽中继续发展,但仍被政府严厉禁止,不容许存在。1885年以后,忠清道观察使沈相薰对东学道徒屡加镇压。

1892年,赵秉式任忠清道观察使,继续侦察崔时亨之行踪。当时,崔时亨潜居于忠清道报恩县,有道众建议:天主教布教之禁已经解除,而东学道反禁,实为本末倒置,请教主集合教徒,向观察使请愿,申教祖之冤,为之建祠,并严禁迫害东学道徒。

觉得天主教都能光明正大的布教,东学道凭什么被禁,要开场非暴力请愿,像甘地那样。

这年12月20日,各地教众会于全罗道参礼郡,到者数千人,草拟陈情书,向全罗道观察使李宪植申述。李宪植在陈情书上批曰:“勿再迷惑!”

东学道众不服。

25日,再上书李宪植,申述地方吏胥军校恣意没收东学党徒财物,以饱私囊,及其它种种不法之举,并请求为先师雪冤。上书后,道众数千人留全州府不去。李宪植害怕道众暴动,于27日发布告示,禁止今后迫害东学道众。请愿道众归参礼郡后,以道祖之冤未能昭雪,议决再檄召八道道众向中央请愿。

1893年1月23日,崔时亨召集八道道众于忠清道报恩县,决定向中央呈递陈情书,陈述东学道教义及教祖之冤案。

3月29日,以崔时亨门人朴光浩为疏首的40人,齐集景福宫光化门前,上疏于国王。

疏称:某等饮泣茹恨于兹三十年,先师之至冤至今尚未得伸,以东学为名者,茫茫天地,无所归矣。盖东学云者,别无他意,但我先师居于东,学于东,以此名倡者,所以遏西来之学也。不意今日党锢之灰复燃,反助西教之左臂。

说得头头是道!

然而朝鲜国王以其上疏违制,不予接受,而下教旨曰:“尔等其各归家,各安其业,则依愿施行。”

让大家好好回家务农吧,别折腾了,过去的罪责也不追究了。

胳膊铭不过大腿。

朴光浩等不得已而离京返回全罗道报恩县。

东学道徒伏阙上疏,虽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东学道徒数十人来到平壤,要求韩政府尽逐各国官民,只留华人。

4月6日,在平壤的袁世凯致电李鸿章,说:“东学邪教,联名诉请韩王,尽逐洋人。迭有揭帖榜文,沿西人门多端诟骂,称将逐杀。在汉洋人均大恐。日人多携刀昼行,尤骚讹。”

跟后来的义和团似乎一样,不分青红皂白,见了洋人就杀,特别是东洋人。

他们提出了“扫破倭洋”的口号,无异于一篇讨伐外国侵略者的檄文。

不久,东学道徒又开始酝酿再次伏阙上疏。

甲午战争时期朝鲜是日本的吗(甲午战争3)(2)

19世纪朝鲜半岛区域图

4月26日,全国八道的东学道徒汇集于忠清道报恩县,达数万人之多,忠清道观察使赵秉式束手无策。

消息报到京城后,朝鲜政府惊恐万状,下令革去赵秉式、李宪植观察使职务,以赵秉镐、金文铉代之。又派户曹参判鱼允中为宣抚使,速赴报恩县解散道徒。

鱼允中派人密探东学道内情,得知道主崔时亨并无聚众暴乱之意。5月15日,鱼允中偕报恩县县令李圭白亲赴东学道徒之聚会处,传达国王的教旨,并当众宣布今后地方官吏如有非法杀害东学道徒没收财产等事,将处以严罚。

崔时亨本无反抗政府之念,在鱼允中劝谕下,便令道徒解散,各自归家。

崔济愚、崔时亨领导的东学道,其宗旨是对抗“西学”,与中国近代的某些反洋教斗争有相似之处,从反对西方教会开始,逐步发展到逐灭一切洋人。

这一斗争,尽管带有笼统排外的倾向,但其实质却具有鲜明的民族自卫性质,应该是反帝爱国运动。东学道并不反对官府,不能称之为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当然,不排除东学道的某些行动带有一定的反封建因素,到1893年为止,其主要斗争矛头仍是对准外国侵略者。

从1892年12月东学道开始公开活动后,连续发生了全州请愿、伏阙上疏及报恩聚会三大事件,斗争的结果最后都化为泡影。

东学道徒解散后,官府又四处加以逮捕,东学道徒所受的迫害反而有增无减。

当平和的生存没有可能,暴力就成了唯一的选项!

叁 东学党起义

第二年就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然而东学党起义首领全琫准却不是东学道主崔时亨及其门下高徒,而是一个普通的道徒全琫准。

全琫准是全罗道古阜郡人,这年40岁,他的父亲为人正直,秉性刚强,曾是古阜郡衙吏属,跟宋江一样,是一个地方政府的编外人员,口碑很好,因不满郡守贪婪无厌,率农民袭击郡衙,不幸被捕,死于乱杖之下。

全琫准悲愤不已,常以报亡父之仇、拯救民众于水火为念。1874年,他拜谒崔时亨,聆听教义,遂为东学道信徒。到1894年领导起义时,已是古阜郡东学道的首领。

全琫准所领导的起义,虽然是以东学道徒为核心,并继续沿用东学道的名称,但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所以历史上一般称之为东学党起义。

长期以来,由于朝政腐败,人民苦于苛政很久了。一方面,权贵横征暴敛,榨取无厌,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人民贫苦不堪,求生乏术,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在东学道徒中传诵着这样一首歌谣: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这是当时朝鲜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弥漫了全国。

1894年初,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在一份报告中说:“根据各种征象,朝鲜人民的不满以及其对于政府的敌视态度,正波及全国。全朝鲜陷于沉重而日益增长的激愤情绪已有相当时日,这种激愤情绪极易转变为公开的暴乱。”

果然不久,震撼半岛的东学党起义在全罗道古阜郡爆发了。

1892年,古阜郡郡守赵秉甲走马上任。他本是个著名的贪官,巧取豪夺,诛求不已,农民受到盘剥最深,早有愤愤不平之意。

到1894年,万石洑水税事件发生,激发了这次起义。

古阜郡是朝鲜的产米区之一,水利灌溉至关重要。朝鲜有一种特有的堰,以木石或土沙筑成,用来截水灌溉农田,叫作洑,洑分国有和民有两种。

万石洑就是古阜郡的国有洑之一,农民从国有洑引水灌溉,须要缴纳一定的水税。此项水税收入,按惯例只用于洑的管理及其他有关事业,并不上缴国库。

自从赵秉甲上任后,征发数万农民修洑,等到完工之后,赵秉甲竟然擅自废除惯例,增加水税,并且将水税纳入私囊。郡民不服,赴郡衙辩理,赵秉甲置之不理。郡民复派代表赴全州,向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申述。金反将代表逮捕,投入监狱,郡民忍无可忍,便揭竿而起了。

正应了那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894年2月15日,全琫准率东学道徒和农民袭击郡衙,驱逐了郡守赵秉甲。起义军占领郡衙后,开仓库,将钱谷分散给农民。

甲午战争时期朝鲜是日本的吗(甲午战争3)(3)

全棒准起义

3月下旬,起义军以古阜郡的白山为根据地,制订了四项行动纲领:一、弗杀人,弗伤物;二、忠孝双全,济世安民;三、逐灭夷倭,澄清圣道;四、尽灭权贵,复国安邦。

并发布檄文揭露吏治之腐败。

从其纲领和檄文看,起义军并未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仍然认为“今我圣上仁孝慈爱,神明圣睿”。

正如各国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一样,他们只反对贪官污吏和地主,可是“拥护好皇帝”。尽管这样,起义军提出了“逐灭夷倭”、“尽灭权贵”的口号,还是带有鲜明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的。

就是说,全琫准领导的东学党起义与崔时亨领导的反对西教的斗争相比,已经把斗争提到了更高的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